邱曉蘭
摘 要:文章分析了《管理學基礎》的課程性質,分析了開設《管理學基礎》公選課的意義,并以社會需求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建設思路,著重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教學反饋與評估等方面探討了高水平《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建設途徑。
關鍵詞:管理學基礎 選修課 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11-131-03
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科學性表現在管理學基礎是在現實生產、生活等人類活動過程中探索總結出來的科學知識,形成了一套理論和科學方法。藝術性表現在能夠熟練地運用知識和一定的技能來達到某種效果,也就是說管理的藝術性是強調管理的實踐性。理論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學習獲得,但是作為管理藝術技能培養(yǎng)需要在大量實踐中獲得,或者是通過課堂模擬、角色演練等方式獲得。因此,從《管理學基礎》的課程性質來看,學好這門課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教師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如何激發(fā)學生把管理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呢?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定位
1.《管理學基礎》的課程性質。管理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及全球性影響》一文中所說: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一種制度、規(guī)范能像管理那樣興起并產生巨大影響。在不到150年的時間里,管理已經改變了世界上所有發(fā)達國家的社會與經濟結構。
《管理學基礎》是經管類各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該課程以管理的基本理論為綱,不僅包括了組織、計劃、決策、領導、人力資源、控制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企業(yè)的生產營運管理、質量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現代管理理念,較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現代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專業(yè)管理知識、從事經濟管理等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2.《管理學基礎》公共選修課開設的意義。
(1)社會發(fā)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各類企事業(yè)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由以往的“學科型”向著“復合型”人才的方向轉變。面對這種人才需求的新情況,高校教育應主動調整自己的位置,培養(yǎng)同我國市場經濟需要相適應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直接從事生產、服務和經營管理第一線復合型的高級人才。
各行各業(yè)都存在管理方面的問題,各行各業(yè)都需要高級管理者。每個行業(yè)的高級管理者,往往是其本行業(yè)或者是本專業(yè)出身,并非是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各類專業(yè)的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管理者,因此必須掌握一定的管理學知識和技能?!豆芾韺W基礎》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廣,不僅廣泛應用于各類經濟活動,而且也是社會各類非經濟組織,如學校、醫(yī)院、軍隊和政府等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基礎。我校是綜合性大學,其他非經濟管理類的專業(yè)并沒有開設管理學方面的課程,為了提高我校學生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迫切需要開設管理學基礎公選課,使學生掌握一些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提升我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滿足學生學習管理學基礎知識的需求?!豆芾韺W基礎》包括的內容比管理學原理更加豐富,并且有具體的方法,有更實用的東西,對于非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更具有實用性。通過與部分畢業(yè)生面對面交流看,多數畢業(yè)生認為《管理學基礎》公選課應該開設,只有學習管理學基礎知識,才能了解生產運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知識,提升經濟意識和管理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我國加入WTO,不懂得基本經濟知識,不了解市場經濟的基本規(guī)則,不僅難以適應社會,也無法滿足企業(yè)工作需要。
開設《管理學基礎》公共選修課可以滿足其他非管理類、非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管理學基礎知識的需求。《管理學基礎》公共選修課的開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管理學的思維和方法,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從近年來全校學生選修管理學課程以及申請管理雙學位的人數逐步增加說明非管理類學生對管理基本知識學習的重視,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高水平的《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創(chuàng)建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二、《管理學基礎》高水平選修課創(chuàng)建的思路
我校公選課開設的時間比較長,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近年來學生選課盲目性很大,往往是為了修讀足夠的學分而選課。學生對選修課的興趣越來越小,往往迫于點名而上課,或者在上課的時候做其他事情,心不在焉,逃課現象越來越嚴重。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在明確《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課程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基本的建設思路。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類社會組織日益復雜化,使得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內容和體系更加豐富和完善,管理學對社會實踐的指導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開設應該社會需求為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拓展各類專業(yè)學生的管理知識和提升他們的管理技能。尋求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yǎng)的最佳結合點,增強我校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yōu)化課程設置,對課程進行多元整合,精簡課程內容,突出應用知識和綜合技能,強化管理知識和管理藝術的實踐能力。
2.以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基礎。選修《管理學基礎》是非經濟管理類的學生,他們是其他各類專業(yè)的學生,他們的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基本上沒有接觸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知識,更不用說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識了。因此,《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教學模式必須以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基礎,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把抽象的管理理論知識,以簡單、形象的形式傳給學生,激發(fā)他們對管理知識的興趣,并增強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管理學知識的積極性。
《管理學基礎》的教學應該以教育對象知識結構為基礎,要事先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征求選課學生的意見、建議,充分考慮學生的愿望、需求和其知識水平。在課程設置中,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和他們已有的文化知識和能力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要提高各類專業(yè)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3.以培育“復合型”人才為目標?!豆芾韺W基礎》選修課的開設應該以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為基本目標的。因為社會職業(yè)崗位不是一層不變的,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崗位能力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過程。人的一生中其職業(yè)崗位是多變的。所以高等學校的學生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崗位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管理學基礎》選修課的開設應該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為目的。其教學大綱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構建,要堅持以培育“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將最新科技成果和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技術、新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技能、提升學生的管理藝術;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和管理創(chuàng)新能力,使之成為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技巧、團隊合作精神、商務禮儀以及商務文檔寫作能力等。使學生能夠把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管理學基礎知識融合應用,使之具備敏捷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工作的主觀能動性。
三、《管理學基礎》高水平選修課創(chuàng)建的路徑選擇
1.構建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是高水平選修課的基礎,在教學內容的改革上,應該突出重點,注重實用,不涉及復雜的理論、方法,但又不停留在一般現象的描述上,深入淺出,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管理學原理為核心,開設《管理學基礎》課程,根據現代管理的新理念和學生需求增加戰(zhàn)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等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豆芾韺W基礎》課程應該傳授給學生的是管理能力、管理素質,而不限于單純的管理知識。當前就業(yè)形勢非常嚴峻,教師在傳授管理學知識給學生的時候,更應該讓學生體會管理的藝術價值,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凸顯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豆芾韺W基礎》理論性較強,激發(fā)學生持續(xù)學習管理學知識的積極性,最關鍵的就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管理學基礎》這門課程的特點要求教師要根據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靈活地選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通過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提高學生判斷、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把管理實踐中真實、典型的事件引入課堂,讓學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案例的背景資料,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實際的案例分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事情的真實性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促使學生思考問題,并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學知識,并學會如何應用。通過情景模擬促使學生會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設身處地地分析問題,并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作出決策。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讓學生講授一部分的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這種教學方法會使學生記憶深刻,并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豆芾韺W基礎》公選課的教學可以靈活、適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授課效果。
3.創(chuàng)建合理的考核方式。從客觀效果來看,教學的考核方式是學生學習的“指南針”。公選課《管理學基礎》的考核方式不應該限于傳統(tǒng)的紙質考試,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開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統(tǒng)。具體地說,課程的最終成績可以由平時考核(課堂發(fā)言、出缺勤、知識速測、課后作業(yè)、實踐活動)和期末考核兩大部分等組成,教師可根據培養(yǎng)目標對這些指標分配不同的權重。通過這種多評估指標體系,教師可以綜合地考察學生的成績,從而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特殊地位,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識結構、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要素。只有一流的師資才能有一流的教育質量?!豆芾韺W基礎》公選課的開設必須以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作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最緊迫的任務。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師繼續(xù)教育制度,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使其盡快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開通各類渠道,為教師提供參與科研活動、學術交流等活動的機會,使教師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管理學基礎實踐性比較強,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到企業(yè)調查或者兼職,通過這些途徑來補充自身的知識內容和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提高教學效果。
5.加強教學管理。大班的教學規(guī)模影響了《管理學基礎》開設的效果。鑒于此,公選課的教學規(guī)模應該適當地控制,如(下轉第139頁)(上接第132頁)果選修的學生比較多,則可以分成幾個班。人數少,課堂紀律較好,同時也可以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得到同步增強,也可以很好地避免學生厭學甚至逃課等現象。
同時,打破傳統(tǒng)的簡單化、形式化的教師考核管理辦法,建立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評價體系和教師激勵機制。根據學生反映和學科考試成績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考核,根據綜合評價結果給予相應獎勵或調整。建立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加強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管理。
四、結束語
要真正使公共選修課充分發(fā)揮其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擴大知識面的作用,學校應該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和改善教學方法等途徑來提高《管理學基礎》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效果。經過幾年的建設和教學實踐,《管理學基礎》已經成為我校公選課評價最高的課程之一,也是歷年學生人數最多和規(guī)模最大的公選課之一。
參考文獻:
1.林根祥.管理學基礎[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2)
2.劉延平.成百年學科知識沉淀.育高素質專門人才[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