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在每次習作大賽之后,獲獎的學生往往以城鎮(zhèn)的學生為主,農村小學的學生習作獲獎幾乎都成了“新鮮事兒”。我曾就此問題與同事探討過,他們都抱怨說“農村缺少特色,學生見識少,可寫的內容不多”等等。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索。先是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研究,然后在我所任教的年級進行了試驗,尋求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僅供廣大農村語文教師參考。
學生情況分析:我校地處農村,學生接觸的是一個純粹的農村天地,相對于生活在城鎮(zhèn)的學生而言,可以說他們沒見過什么“大世面”,這讓人感覺學生接觸的寫作題材似乎要窄一些,但我卻充分利用當?shù)氐牡赜騼?yōu)勢,在指導思路上能始終以“鄉(xiāng)土”為主題,尋求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xiāng)土作文”之路,學生也寫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豐富寫作資料
1.搜集農事和天氣預報諺語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棗”這是農村一年四季農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諺語。又如“鋤頭下面一層水”,講的是天旱;“地里莊稼無草也要鋤”,因為這樣可以切斷土壤中的農作物的毛細管,可以防止水分蒸發(fā)。再如,“大雪勿施肥”,冬天大雪時不能給麥苗施肥,因為大雪蓋麥有利于麥苗過冬,施肥會加快大雪地融化。還有如:“日落胭脂紅,無雨必有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等等。學生通過交流、收集這些豐富的農村語言,既提高了農事作文的科技知識含量,又積累了寫作素材,一舉兩得。
2.深入田間地頭,體驗農村生活
學生由于生活在農村,星期天和假期常常要幫助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田間活動,這正是學生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時機。
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例如,種玉米,指導學生觀察什么時間播種,什么時間鋤草、施肥、收獲,并且把所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又如,很多同學都參加過采茶勞動,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勞動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給茶園施肥、鋤草、葉面噴肥等過程中你又學到了什么?最后指導學生寫出文章,這樣學生既學到了農技知識,又擴大了寫作的范圍。
3.觀察農村的變化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村的面貌也在迅猛發(fā)展,如農業(yè)的現(xiàn)代化,農村的城鎮(zhèn)化,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寫作空間。
但是,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化學農藥對農村環(huán)境的污染。在教學中我們指導學生對此現(xiàn)象進行調查、研究、訪問,有條件的話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實驗。如指導學生進行廢電池浸出液對泥鰍的影響的實驗,從中指導學生寫實驗報告,擴展學生的寫作題材,使學生在作文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
4.親身實踐,自己動手
農村的地域廣闊,相對于城里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容易直接接觸動物和植物。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身實踐,去飼養(yǎng)小動物、種植花草,并進行長時間的觀察,這樣學生的成就感增強了,寫作的興趣也濃厚了,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更加生動、形象了。所以說,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更能快速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5.觀察季節(jié)變化,寫出季節(jié)特點
我們生活在溫帶,四季變化明顯。在相應的季節(jié)里,讓學生走出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教師引領著學生在山水間穿梭,體會著家鄉(xiāng)山水的無窮魅力,讓他們感受春華的易逝、秋實的厚重、夏荷的清雅和美麗、冬雪的晶瑩與高潔。在教師的引領下,使學生深入情境,寫出有內涵的精彩篇章來。如我們班的一位學生在寫《家鄉(xiāng)的秋霧》時,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語句:“那宛如薄紗的晨霧,柔軟又輕盈。她是大地天然的面紗,給大地增添了神秘,給世界增添了色彩……”這一段話語生動而又充滿了生活情趣,真是難得!這都是認真觀察、品味生活的結果。
二、拓寬寫作題材
農村學生怕寫作文,是因為教師所布置的作文題目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虛擬出的一個題目,強制學生寫文章。這樣的作文課,本來就扼殺了學生的靈感,再加上農村學生的知識面、生活接觸面相對狹窄,于是他們更加厭惡寫作文了。因此,在作文命題時,要根據(jù)農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特色,緊靠“農”字出一些實實在在的題目,體現(xiàn)出農村的特色。
1.寫觀察論文
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因此可以接觸到很多關于種植和養(yǎng)殖的科技知識,這是他們所特有的優(yōu)勢。因為很多學生的家庭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大戶、農作物種植大戶等等,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指導學生寫一些科技小論文,讓他們去進行詳細觀察,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請教家長。有的學生觀察家中養(yǎng)蜂為什么可以使油菜增產(chǎn),有的觀察家中的桃園嫁接后為什么能多產(chǎn),有的觀察水產(chǎn)養(yǎng)殖螃蟹如何合理喂食……這樣的科技小論文由于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因此學生寫出來的習作是有血有肉的,而且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十分的濃厚。
2.寫觀察日記
學生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一切都熟悉,也都十分感興趣。在和學生的聊天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喜歡養(yǎng)花種樹,喜歡養(yǎng)一些小動物,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寫一些觀察日記,把他們在養(yǎng)花種樹,和小動物的交往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下來。這樣一篇篇富有生活氣息的、富有童趣的日記便躍然紙上,如《害羞的小姑娘——紅蘋果》、《富貴的鴨梨大叔》、《小溪弟弟的歌聲》……如此生動、活潑的文章讓人著實歡喜,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他們寫作的情緒也高了。
三、延伸課堂,激發(fā)興趣
農村學生平時感知的生活其實是很豐富的,但是他們往往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他們沒能把這些豐富的生活表象進行細細品嘗,從中獲得樂趣。因此,在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同時,要強調“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通過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來體驗農村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在講《香蕉》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視覺看其形狀;然后讓學生聞氣味、嘗味道;再用手感知,體驗香蕉帶來的樂趣,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我還經(jīng)常帶學生去參觀一些大棚蔬菜種植、肉雞養(yǎng)殖等,對課堂進行了無限的延伸,給學生更大的活動空間,既豐富了寫作素材又調動了學生寫農村素材作文的積極性。
我們在習作教學中應注意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給他們提供廣闊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感官,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真正做到了揚長避短。希望我的經(jīng)驗能夠給農村作文教學帶來一些啟示,也歡迎各位同行予以點撥指導。希望廣大語文教師共同努力,讓農村習作教學的道路更加寬廣,讓農村作文的土壤更加肥沃,讓鄉(xiāng)土氣息更加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