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魁 于 洋
所謂課件,就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課程軟件。它是“實現和支持特定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及配套的教學資料”。
根據師生參與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演示型課件和學習型課件:前者一般用于教師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以演示為主;后者更像是學習軟件,在教學活動中通常以學案形式體現。本文將側重于闡釋有關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制作的一些體會。
課件制作的一般步驟(如圖1)
1、教學設計(如圖2)
教學設計初步完成了學習者、目標、策略和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貫穿于課件制作的始終。精心巧妙的教學設計是一節(jié)好課的必備要素,更是課件制作的基石和靈魂。但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項動態(tài)發(fā)展、根據反饋評價不斷完善的系統(tǒng)性工程。
2、編寫腳本
(1)課件腳本
課件腳本是教學設計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常被叫做“多媒體教案”,是課件制作過程中執(zhí)行的文本依據。
(2)預設問題
在腳本編寫過程中,記錄下尚不具備的條件和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為課件制作做好準備工作。
3、搜集素材
素材在多媒體課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是多媒體開發(fā)過程中最花時間的一項繁重工作,如文字信息的收集、音樂與聲音的錄制、動畫和視頻的編輯等。
4、課件整合
根據腳本,將搜集到的有效素材整合成一個教學系統(tǒng)。這里要用到課件的整合工具,不管是易學易用的PowerPoint,還是難學卻功能強大的Director多媒體開發(fā)工具。因人而異,只要能為優(yōu)化教學效果而服務,就都是好的課件制作軟件。片面地強調技術難度和視覺審美,在實際課件制作中并不可取。
5、測試完善
(1)系統(tǒng)測試,教學實踐
課件的系統(tǒng)測試,是對于流暢性、交互性、知識性的檢查。讓課件在教學中流暢地展示,積極觀察學生的細微反應,課后需和學生交流。
(2)評價反饋,修改完善
認真記錄下師生的反饋意見,并且發(fā)現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操作的問題,及時調整、完善,并作出形成性評價。
課件創(chuàng)作的心得體會
優(yōu)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一定是集教育性、技術性、藝術性、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于一體的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教與學的“催化劑”。筆者曾多次參加國家級課件制作的比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其中,《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和《獻給母親的歌》分別獲得第九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二等獎和第六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優(yōu)秀課件評選一等獎。在此,本人愿意和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和分享一點心得體會。
模塊內容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課件有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頁面導入課題。
第二部分,通過“看看想想”簡短的視頻,提出本課的探究主題。
第三部分,“實例觀察”的“三個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的觀察并把學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向深入。
第四部分,“深入探究”——通過3D動畫模擬植物細胞分裂進一步梳理細胞分裂的知識。
第五部分,“考考你”——判斷題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情況。
五個模塊以科學探究過程為主線,貫串整個學習過程,各部分內容環(huán)節(jié)緊湊,循序漸進,同時可自由切換,達到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的目的。
界面設計與主題緊密聯系。課件《獻給母親的歌》(如圖3)以“母愛”為主題,將抽象的情感物化為具體的文字、聲音、形象,生動直觀:藍綠交融的背景、飄散的花瓣詮釋了母愛的深沉與雋永,飛揚的五線譜突出了主題、營造出溫馨寧靜的意境。
又如,課件《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如圖4)采用象征沉靜和深邃的深藍色為基調,色彩和諧,圓形畫面既柔和美觀,又有圓形細胞、放大鏡、顯微鏡頭之寓意,烘托出濃厚的研究氣氛,神秘的人體圖畫引人遐想,優(yōu)美輕松的音樂,怎能不吸引學生對未知細胞世界的向往?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測評用語要以鼓勵式為主,給學生積極向上的鼓勵。
注重細節(jié)處理。課件《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中用了某世界名曲作為視頻背景音樂,被評委質疑與主題不貼切。平時,我們多會選擇一些好聽的、舒服的背景音樂,而忽略了它是否切合課件主題,這是我的一次難忘的經歷,在這里跟大家分享。
無論在課件使用過程中,還是在整個教授與學習的活動中,師生之間始終應該保持一種和諧平等的關系。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為了使學生(課堂的主體)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來促進教學,讓學生真真正正地從心底說“我要學”,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因此,教學課件作為我們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值得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研究、付出。
最后,我想引用我校全國十佳英語教師舒軍華老師的一句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束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起點,讓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與提高?!?/p>
點評
王仁魁老師是來自教學一線的中學高級教師,是我區(qū)信息技術教學和課程整合應用的骨干教師,尤其在課件制作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深入的研究,參加或指導其他教師參加各類課件制作大賽,多次獲得優(yōu)異成績。本文中,他系統(tǒng)地介紹了教學課件制作的一般流程、步驟,指出了課件制作中的常見誤區(qū),并給出了如何評價優(yōu)秀課件的指導思想,對廣大一線教師制作教學課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尤其是作者文中提到,一切教學手段都應圍繞落實學生的“學”,即是否能有效幫助學生的“學”,課件只應作為教學載體,而不是炫耀技術難度和華麗程度的課堂“擺設”;教師在制作課件時要努力做到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課件制作不應偏離教學本質,這才是優(yōu)秀課件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