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慧
[摘要]本文從接受理論的角度,根據(jù)兒童卡通影片的特點,以上譯版Ⅸ功夫熊貓》為例,歸納了在兒童卡通影片翻譯中譯者所需要遵循的幾條原則。本文認為接受理論對兒童卡通影片的翻譯有著很強的指導力和解釋力,為了實現(xiàn)電影預期的交際效果,兒童卡通影片的翻譯應該以接受理論為指導,讓接受族群用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
[關鍵詞]接受理論;影視翻譯;卡通影片翻譯
一、接受理論翻譯觀
接受理論,或稱接受美學,本是發(fā)端于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文學批評理論。它以姚斯(H,R,Jauss)、英伽登(R,Ingarden)和伊瑟爾(w,Iser)等為代表理論家。該理論的核心是要求改變過去文學理論中的“作者中心論”,確立“讀者中心論”。他們都認為,文本因讀者的閱讀而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而這些有個性的接受應該受到重視。首先讀者具有期待視野,即讀者接觸作品前已先行具備的潛在的審美期待,是由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而產(chǎn)生的先驗心理結構。正因為如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期待視野去接受理解文本意義的?!耙环矫妫谋疽詢仍诘囊?guī)定性,如文本特指、文本的意義潛勢,引導并制約著讀者對文本的解讀。另一方面,讀者在前理解或期待視野幫助下與文本對話,理解并闡釋文本,最終實現(xiàn)文本意義。”(胡開寶,2006)其次,讀者的期待視野并非一成不變,期待視野的形成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時代發(fā)生變化或讀者理解水平的差異均能導致對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解讀。在姚斯看來,這解釋了為什么一部文學作品可以在一代又一代讀者中傳承不息,并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
接受理論最初是作為一種文學批評理論被提出來的,但隨著它在各個文藝領域的運用發(fā)展,文本和讀者的界限不斷得以拓展。文本可以指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任何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因而讀者即涵蓋意義更為廣泛的“受眾”,不僅包括文學作品的讀者,還包括各項創(chuàng)造性藝術的欣賞者,影視觀眾自然也在其中。
二、兒童卡通影片的特點
卡通影片是電影翻譯的一大種類??ㄍㄓ捌慕邮茏迦?,也就是觀眾群依據(jù)年齡層可分為:學齡前后兒童、青少年和成人。一般學齡前后的兒童,由于識字有限,在觀看卡通影片時,幾乎不看字幕,完全仰賴配音理解劇情,即使是原音配上字幕的卡通片,學齡前后兒童也是借由畫面來理解劇情。事實上,字幕可以說是為了服務青少年或成年人,青少年的認字能力已趨完整,辨識一般日常詞匯的能力也已具備,因此在觀看配音畫面時,通常不會看字幕,但是在語言發(fā)音模糊,或是聽不懂的時候,字幕就成了最好的輔助。至于成人,字句辨識能力成熟,辨認速度也快,兇此通常能夠一邊看畫面、聽原音,一邊看字幕。因此,上述三類接受族群對于譯出語的期待便不同,兒童不看字幕,希望的是聽著順耳、通順的口語對白;青少年可以理解難度較高的字句,字幕避免出現(xiàn)過于艱澀的字句;成人則希望字幕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因此,譯者希望同時滿足三種不同接收族群的期望,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列出優(yōu)先級,列出主要的接收族群,以此為基準進行翻譯。兒童卡通片的制作,主要觀眾就是兒童,因此譯入文就必須是兒童能懂的東西。否則,就算譯出文辭藻優(yōu)美、意境深遠,也無法發(fā)揮應有之溝通目的,一切的藝術成就都是枉然。一般而言,兒童讀物是以兒童為對象所編寫的出版品,在出版時須顧及兒童的年齡層、接受程度,以及啟發(fā)的教育意義。同樣,卡通影片的接收族群設定為兒童時,在翻譯配音腳本時,也應該考慮不同年齡層的語匯能力,不應高估,但也不應該低估。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先生歸納兒童語言形式方面的特色有:1,語匯有限,2,語法錯誤,3,專用詞匯,4,專用語調;同時分析兒語有六大特質:直覺、淺白、生動、趣味、詩意、天真。譯者在進行以兒童為接收族群的翻譯活動時,固然要學習童言童語,卻也必須語法正確,用字淺白但不能流于低俗。翻譯文本就是劇本,是劇中人物交談的對話,尤其是卡通影片。
三、接受理論指導下的兒童卡通影片翻譯
翻譯的接受族群不同,翻譯的方法也就不一樣。魯迅提倡用直譯,并主張“寧信而不順”,目的是“為著成人”。鄭振鐸則提倡用重述的方法,目的在于移植世界重要的作品到我們中國來。由于讀者對象的不同,兒童卡通影片的翻譯與其他影片的翻譯不可能也不應該相同。本文以電影《功夫熊貓》為例,闡述在翻譯兒童卡通影片時,譯者所應該注意到的幾條原則。好萊塢動畫大片《功夫熊貓》(Kungfu Panda)在國內上映的頭兩天,其全國票房便接近4 000萬。不僅杰克·布萊克、達斯汀,霍夫曼、安吉麗娜·茱莉等美國影星獻聲的英文原版受到追捧,由我國上海電影譯制廠中堅力量打造的中文配音版也贏得了一致贊譽。上譯版的《功夫熊貓》,翻譯為顧奇勇,上譯廠廠長劉風為熊貓阿寶配音。上譯配音版本中,由于做到了以下幾點,使電影更加具有吸引力。
1,趣味性
大人經(jīng)常覺得童言童語天真可愛,他們雖然識字不多,掌握的詞匯也不豐富,可是他們會以較少的詞匯來回調動,說出有趣的話來。成人在創(chuàng)作兒童讀物或影片時,也應該學會用不多的詞兒,短短的句子,卻能把事物巧妙、幽默有趣地述說出來,要有童趣、有情趣、幽默而不嚴肅、奇妙而不呆板,能引起兒童的興趣。在翻譯卡通影片時,若是能夠適時地加入趣味,不僅能表現(xiàn)原文的趣味,也能讓譯文對白更加輕松活潑,增加吸引力。例如,熊貓阿寶的爸爸讓他繼承做豆腐的事業(yè)時,阿寶反駁道:Can you imagine that I am prepared‘Toe fu?上譯配音版中,此句翻譯為:“我做豆腐,不如買塊豆腐撞死!”這樣的翻譯很明顯比直譯為“你能想象我做豆腐的樣子嗎?”要有情趣得多,更加符合兒童的心理。再看幾個例子:
(1)That flabby panda can't possibly be the answer to our problem,
那個蔫兒了吧唧的熊貓不可能是我們要找的神龍大俠。
(2)You were about to pom‘t at Tigress and that thing fell In front ofher!
你原來要指的是嬌虎,可那個肉團JEZ5掉下來。
(3)You picking on my friends?Get ready t0 feel thunder,
你敢欺負我朋友?我打得你滿臉桃花開。
譯例(1)中把flabby一詞翻譯為“蔫兒了吧唧”,既符合兒童的口語特征,又顯得生動活潑,形象逼真。譯例(2)中把“that thing”翻譯為“那個肉團”,把熊貓的形象巧妙幽默地呈現(xiàn)出來,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澤例3中用了“打得你滿臉桃花開”這個意象,使此句更具J隋景趣味。
2,純真性
心理學認為,兒童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兒
童的生活、情感、興趣、思維、語言等與成人有著顯著的差異,教學必須符合兒童的特點,遵循兒童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尊重兒童精神世界的天性,順應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興趣選擇學習方式、教育方法和教學內容。翻譯也不例外。稚拙和純真一樣,是兒童影視作品擁有的美學語匯和藝術特質。兒童影視作品的稚拙美和純真美既表現(xiàn)在作品的內容上,也表現(xiàn)在形式上,所以在翻譯時,為了適應兒童以自己生理器官的感覺、運動機能為生物體條件和基礎的接受能力,即相對于成人來說比較有限的接受能力,為了適應兒童的還不高的欣賞水平,還有不少缺陷的欣賞方式,最好能采用適當?shù)姆椒?,在內容和形式上再現(xiàn)兒童的稚拙的口吻和純真的語氣,真正體現(xiàn)兒童的特點,以達到以兒童為本位、真正為兒童服務的目的。來看幾個例子:
(1)That's my boy!
這才是乖兒子!
(2)You don't know how long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這一刻。
(3)I'm feeling a little nauseous!
Those arehard!
My tenders,
有點頭昏!
這鐵家伙,看來我要……
我的雞雞!
(4)You're a panda,What are you gonna do,big guy?Sit on me?
你是熊貓,你想怎么著?一屁股坐死我?
上面各譯文都不僅很好地考慮到了原文的語義、風格,還考慮到了譯文讀者在生理、心理、文化方面的特點,翻譯時恰當?shù)厥褂昧讼舐曉~、助詞等,特別是恰當?shù)匮a充了幾個口語詞,如“盼星星盼月亮”“我的雞雞”等,這些都恰到好處地再現(xiàn)了兒童說話的稚拙語氣和純真口吻,在保證了語際忠實和語內連貫的同時,很好地考慮到了譯文讀者對象的認知水平,達到了在向譯文讀者傳遞信息的同時,又感染了他們,愉悅他們的目的。
3,時尚性
在社會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兒童的語言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網(wǎng)絡語言、流行元素、影視、書刊的影響,加上兒童很強的接受力、創(chuàng)造力,使得一些新名詞在兒童語言中也開始盛行。兒童卡通電影的翻譯中,為了貼近兒童,得到兒童發(fā)自內心的認可,讓他們在笑聲中受到教益,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觀片,適當?shù)丶尤胍恍┝餍袝r尚語言能為影片增色不少。上譯版的《功夫熊貓》增加了很多時尚元素,配合了兒童吸收快的學習特點,使得影片不再刻板學究,反而增添了勃勃生機。以下幾例就是上澤版這方面的成功例子。
(1)Done well?I am awesome!
只是很好?我很強大!
(2)That's my boy!That big lovely kung fu warrior is my son!
這個超可愛的功夫大俠是我兒子!
(3)The whole valley will be there and you'll sell noodles to all Of them,
山谷的村民都會去,人手一碗面條,那就賺翻了。
(4)AIl fight,You're awesome,Last thing I'm gonna say,Bye-bye,
好吧!你很牛。我就說這些了,OK?拜拜!
(5)Realy?That's cool
哦,真的?好酷啊!
(6)Nothing is impossible,
一切皆有可能。
上面幾例中,“很強大”“超可愛”“賺翻了”“你很?!薄昂每岚 边@樣的語言都是現(xiàn)今青少年兒童中很流行的口頭語言,加入這些流行口頭語言,影片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展現(xiàn)出勃勃生機。最后一例中,直接套用電視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更是緊貼時代,做到了與觀眾的真正心靈溝通。
4,節(jié)奏性
在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背唱兒歌和童詩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幾乎每一位小朋友都會唱兒歌,也會能背上一些詩詞,或許他們不懂文字意義,但是借助語言的聲響、韻律和節(jié)奏感,他們還是能夠朗朗上口、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同樣地,在上譯版的《功夫熊貓》中,譯者增補詞語的形式,結合視覺(畫面)和聽覺(語言)的效果,一方面增加了對白的趣味,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兒童對語言的印象和認識。例如,浣熊大師的五個弟子,威猛五俠Monkey,Mantis,Crane,Viper,Tigress,上譯版翻譯成“金猴、螳螂、仙鶴、靈蛇、嬌虎”,這顯然比直接譯成“猴子、螳螂、鶴、蛇、虎”要讓人印象深刻且朗朗上口得多。尤其是tigress翻譯成“嬌虎”,更是合情合理又符合兒童心理的較佳翻譯。再如以下幾例:
(1)You've only seen praying mantis,Or monkey style,Or I could come at you snickety-snake,
你只見過螳螂捕蟬什么的,或者我們該試試猴子要寶,或者來幾下金蛇狂舞。
(2)I know he can seem kind of heartless,but he wasn't always like that,
我知道他表面上鐵石心腸,可實際上是菩薩心腸。
(3)They're five masters I'm just one me,
他們是五大高手,我是一大低手。
四、結語
影視翻譯是一門新興學科。譯者在翻譯影片時,應該充分注意接受族群的需要。如果接受族群是兒童,譯者在擬定翻譯策略時,就不能拿一般的影片翻譯策略完全套用,而必須有所更改,以期在卡通動畫片播出時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兒童在充分理解的情況下欣賞影片。譯者本身對翻譯行為的認識,往往是影響譯作適用性的關鍵。在翻譯行為進行的過程中,有許多影響翻譯策略的變因,其重要性不一,譯者若是能在翻譯行為之前確立翻譯的基本原則,認知譯作的溝通目的,那么在決定翻譯策略時,也就更容易決定主要信息與次要信息,發(fā)揮譯作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