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峰 田文治
[摘要]在9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G20峰會中,各國領袖開始協(xié)商討論共同退市策略。本文就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復蘇,我國是否應該在現(xiàn)階段就退出經濟刺激計劃以及退市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筆者認為,現(xiàn)階段我國經濟態(tài)勢還不明朗,現(xiàn)在退出經濟刺激計劃還為時尚早。我們應該根據(jù)我國經濟恢復的情況,逐步退出救助計劃,避免蕭條過后再出現(xiàn)滯漲問題。
[關鍵詞]經濟刺激計劃 退市 措施
去年,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各國政府紛紛救世。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全球經濟逐漸穩(wěn)定,經濟回暖。于是,各國開始考慮退出經濟刺激計劃。9月23日,美聯(lián)儲在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后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也強調了經濟復蘇跡象,宣布減緩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購買步伐的計劃,并與華爾街的主要債商洽談,擬利用逆向回購協(xié)議回收多達一萬億美元資產。其后,包括歐洲央行、瑞士央行以及英國央行在內的全球主要中央銀行紛紛宣布,隨著金融市場逐漸趨穩(wěn),計劃削減向本國的銀行系統(tǒng)注入 資金。我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會根據(jù)經濟發(fā)展和解決就業(yè)的需要,不斷調節(jié)貨幣政策的松緊程度。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要問的是,我國是否應該退出經濟救助計劃,現(xiàn)在退市是否為時尚早?筆者認為,退市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現(xiàn)在退市為時尚早。
一、我國為什么要退市
和世界各國一樣,我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救市計劃,四萬億的救市資金投放市場,引發(fā)了人們的擔憂。如此多的流動性在經濟低迷時確實可以緩解壓力,但是也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第一,根據(jù)貨幣數(shù)量理論MV=PT,這表示,過多的貨幣供給和加快的貨幣流通速度會導致商品價格上升,引發(fā)通貨膨脹?,F(xiàn)階段,我國已經投入四萬億的救市資金,經濟回暖之后,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這必然會導致商品價格上升,通貨膨脹加劇。若通脹穩(wěn)定,下一步資產價格泡沫可能會比較大,因為我們不光是靠財政,而且是靠大規(guī)模的信貸來支持經濟增長。如果信貸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名義GDP的增長速度,最終會對資產市場造成影響,資本市場和微觀經濟基本面的脫節(jié),可能導致更大的問題。
第二,很多新開工項目增加以后,有可能調不回來。過去幾個季度,我們面對的是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政府采取任何措施支持經濟增長都是有道理的,但經濟反彈后,要考慮其后續(xù)效果。若持續(xù)新開工項目和投資增長速度過高,該收的時候收不回來,經濟從過冷轉為過熱,又會引發(fā)新的問題。
因此,政府淡出是必然的選擇,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調整經濟才是長久之計。
二、是否現(xiàn)在退市
到底什么時候結束經濟刺激計劃,它的時間選擇和力度上的選擇不僅在考驗歐盟,考驗美國,也考驗我們中國的智慧。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 論上面的致辭里面專門提到了,他希望世界各國今后第一根據(jù)自己的國情。第二要負責任的態(tài)度來確定今后一個時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否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各國考慮的是這樣的政策如何跟自己的長期政策,日常穩(wěn)定的政策之間產生一個順利的銜接和過度。比如,像我們國家目前所采取的“一攬子”刺激經濟的政策,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并不是我們僅僅為了這一次危機才單獨采取的這么一個政策,我們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家常提到的4萬億,其實到目前為止4萬億投資并沒有一股腦地都放到實體經濟當中,這里面1.18萬億的中央政府投資到目前為止只投進去了3800億元,這3800億元分了四批,第四批目前可能剛剛開工,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么后面1.18億之萬的另外2萬多億是我們希望用中央政府投資調動起來的地方政府投資和社會資金包括民間投資,那么這些資金被吸引起來被調動起來并且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應該說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會因為某一天說世界的領導們人坐在一起宣布金融危機結束了,然后我們這些資金就全都抽回來,不會的,他會跟我們今后一年、兩年、三年甚至五年,甚至跟整個“十二五”期間的財政政策,資金的投向都緊密地銜接在一起。因此,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出必定要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
7月16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了上半年的經濟數(shù)據(jù),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和PPI分別同比下降1.1%和5.9%,而6月份CPI和PPI分別同比下降1.7%和5.9%。這些都說明我國經濟開始出現(xiàn)企穩(wěn)回暖的跡象,全年GDP增速達到8%似乎已成定局。面對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在振奮的同時,也應該反思,這真的說明我國經濟已經復蘇了嗎?筆者認為,現(xiàn)在就下結論為時尚早。
現(xiàn)階段,我們所說的“恢復跡象”主要包括公共投資、股價、房地產價格和汽車銷量。這些指標雖然都顯現(xiàn)出向好的趨勢,但是這些指標的回升主要得益于經濟刺激政策,很難說是整個經濟的復蘇。此外短期或者局部的上升并不代表實體經濟的全面恢復。
首先,出口。從此次金融危機受影響最大的外貿出口來看,由于美國迫于世界輿論壓力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危機之后不大可能再繼續(xù)依靠無限制的經濟透支來支撐過度消費,我國連續(xù)幾年出口快速增長的局面可能會發(fā)生重大變化。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歐美等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一件接一件的特保案、反傾銷案,都說明我國的出口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其次,內需。經濟危機一年過去了,雖然失業(yè)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內需擴大并非一日之功,我國的居民消費沒有明顯的提高,內需的增加主要還是來源于財政投資,這只是一時的,不是長久之計。
第三,投資。目前,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在危機中仍然力爭8%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們巨額的經濟刺激計劃。但是,我們要看到,經濟刺激計劃是一時的,并非長久之計,關鍵還是看民間投資。今年以來,我國的財政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5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下降6.7%,其中稅收收入下降9.4%,而且至今仍然保持著負增長狀態(tài)。特別是中央財政已經相當吃緊。從財政的角度出發(fā),政府很難再出臺新的刺激計劃。那么,民間投資能否啟動,外商直接投資能否有所好轉,成為關鍵。
于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政府出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非常關切調整經濟結構這個問題,強調“立足當前,志在高遠”。具體而言,政策短期“下猛藥”,如迅速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經濟快速回升;而長期則重在“調結構”,重點放在刺激消費和調結構上,如首先通過減稅、財政補助等方式挖掘消費潛力;其次,加快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步伐,將更多財政資金將投入到“保民生”,從而為刺激消費提供堅實基礎和長久動力。此外,在產業(yè)政策方面,出臺了備受關注的十大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其中調整產業(yè)結構成為規(guī)劃主要內容。因此,我國的經濟刺激計劃的成效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結構調整是否有成效也要待日后檢驗?,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短期效果。判斷我國經濟是否已經復蘇還為時尚早。
因此,我國不應該在現(xiàn)在就退出經濟刺激計劃,應該繼續(xù)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經濟發(fā)展方向。待經濟進一步穩(wěn)定之后,有計劃、有步驟地退出經濟刺激計劃,保證經濟軟著陸。
三、退市的藝術
盡管救市的效果立竿見影,經濟看似復蘇,但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等深層次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甚至更加惡化,從而造成經濟運行擺脫不了“政策市”推動的尷尬局面。因此,中國政府要注意“退市”的藝術,一方面靠政府的主導行為去建立市場的信心,另一方面,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完善制度,提振市場的經濟活力。比如,降低民營經濟市場準入的壁壘,打破區(qū)域行政的障礙,弘揚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開拓創(chuàng)新類中小企業(yè)的融資環(huán)境,建立合理可行的社會保障體系,嚴懲貪污腐敗的行為,培育有序競爭的企業(yè)文化,提高社會整體的誠信意識,提供向綠色高附加價值產業(yè)轉型的政策和財政支持,這才是中國經濟造血功能形成的基礎,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我們才可以去追求所謂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的救市的目的不僅要扶持經濟、提振信心,而更重要的是應該盡快建立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以提升社會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從而能夠實現(xiàn)穩(wěn)步不亂地把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方向盤”交給信心日益上升、規(guī)模日益龐大的市場這一最終目標。
因此,現(xiàn)在就退出刺激計劃還為時尚早,但是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退出預案,根據(jù)我國經濟恢復情況,有計劃有步驟的退出。
參考文獻:
[1]申劍麗.經濟刺激計劃不宜過早退出.21世紀經濟報道.
[2]劉煜輝.美國2010年退出極其艱難.每日經濟新聞.
[3]韓瑞蕓.中國經濟刺激政策退出“三步走”.
[4]黃武鋒.新穎收縮性貨幣政策或為中國退出政策首選.東方早報.
[5]丁冰.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為時尚早.中國證券報.
[6]周裕嫵.現(xiàn)在退出經濟刺激政策還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