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幾年前,周一早上班,來到二樓的洗手間,忽然發(fā)現(xiàn)洗手間門前的走廊上多了一個大大的盆花。青翠纖細的文竹,亭亭玉立,一株不知名的紅花開得不多,但十分鮮艷,和文竹相伴而立。盆里的土十分松軟,一看就是新栽的。周五晚上走的時候還沒有呀,我問了門衛(wèi)王師傅,才知道是顧銳老師周日放在那兒的,立刻,一張熟悉的面龐映入我的眼簾。
顧銳老師,30歲出頭,一張稍黑的面龐上有一雙大眼睛,他平時少言寡語,不愛表達,但工作起來認認真真,從沒有怨言。由于他不愛張揚,所以平日里對他注意不多。看到這個拼栽的盆花,不由地又想起了他做的另外幾件事來。
學校衛(wèi)生間門口的走廊上是水磨石地面,有幾塊地方凹下去,每天早上拖過地以后總會留下幾片小水洼。時間一長,凹下去的紅色水磨石地面留下水垢,顏色變暗。一天顧老師主動利用休息時間,不聲不響地把水垢處理掉了,這也是我事后才知道的。
看著眼前漂亮的盆花,想著顧老師不聲不響做的許多事,我心中頓時覺得有點內疚,同時也充滿感激。內疚是因為平時對他關注得太少,對他了解得太少;感激的是他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在學校工作中,平時我往往只關注那些表現(xiàn)突出的老師了。他們有的能說會唱,有的能寫會畫,有的課上得出色,有的文章寫得漂亮,學校給他們提供較多的表現(xiàn)機會,他們也給學校爭得了不少的榮譽。因此這些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心里喜歡他們。而少數(shù)老師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善言辭。不愛表現(xiàn),總躲在人群中默默工作。再加上平時給他們提供的舞臺較少,他們沒有機會去表現(xiàn)自己,所以,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老師總會被我們當校長的遺忘,久而久之,他們會愈發(fā)沉默。像教數(shù)學的趙老師、譚老師等人,不都和顧老師一樣嗎?
我們要學生“張揚個性,體驗成功”,這樣的辦學理念首先要在老師們的身上體現(xiàn)呀。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給他們搭臺,讓他們在“讀書沙龍”上表演,在“教研活動”中亮相,在“送課下鄉(xiāng)”活動中展示……幾番活動后。他們受到了關注,個性得到了張揚,體驗了成功。辦學理念引領著他們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人,需要被別人關注。關注他了,就會心有靈犀,就會產生動力,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悅。顧銳等老師不就像眼前這盆無聲無息的“花草”嗎?雖然他不聲不響,可他照樣給學校帶來美麗,帶來芳香,帶來希望。學校的發(fā)展,能離開這一盆盆的“花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