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頓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是中國政府依法對居住在中國境內(nèi)的中國公民統(tǒng)一頒發(fā)的,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公民從事有關活動需要證明身份時,有權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有關單位及工作人員不得拒絕。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藏民使用身份證時,本來同一人,身份證應該能證明這一點,但不能證明的情況屢見不鮮。
關鍵詞:身份證 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是中國政府依法對居住在中國境內(nèi)的中國公民統(tǒng)一頒發(fā)的,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居民身份證證件編號采用公民身份號碼,該號碼一人惟一且終生不變。只要工作認真細致,可以做到全國范圍內(nèi)無重碼,便于大范圍、長距離查找、查詢。居民身份證的使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一項就是:“公民從事有關活動需要證明身份時,有權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有關單位及工作人員不得拒絕。”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藏民使用身份證時,本來同一人,身份證應該能證明這一點,但不能證明的情況屢見不鮮。
一、遇到的問題
(一)重名引起的問題
今天的藏族人除極少數(shù)外,只有名,沒有姓氏。其實,在西藏原始社會,姓是以某一氏族共同體稱呼而出現(xiàn)的,是有姓氏。但“吐蕃王朝崩潰后,農(nóng)奴起義四起,吐蕃社會四分五裂,各自為政,不相統(tǒng)屬。 到公元10世紀以后,隨著被郎達瑪毀滅的佛教余燼復燃,各處建寺,弘揚佛法。人們皈依佛法,存厭離心,尋求脫離生死輪回之道,大概無心尋訪世系家族,姓氏也逐漸消失。” 藏族人雖無姓,但也形成了豐富的藏族人名文化。取名的字數(shù)多少不盡一致,有一個字的,也有十幾個字的。其中一般平民的名字,絕大多數(shù)是以四個字為一個名。藏族人取名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但同一區(qū)域內(nèi)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較一致,又沒有姓來加以區(qū)別,所以重名率較高。筆者過去上學的時候,班里叫“扎西”的共有五人。如果重名的有兩個人,用“大”、“小”來區(qū)分;有三個人,用“大”、“中”、“小”來區(qū)分;有三個以上的,用“一、二、三、四……”,或用英文字母A、B、C、D……來區(qū)分,如一扎西、二扎西,三扎西、四扎西……,或A扎西、B扎西、C扎西、D扎西……。在上述情況下,為了便于區(qū)分和建檔,名字前面加“大”、“小”等字,或者加英文字母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比較科學的。但無意中身份證上的名字和檔案上的名字寫的不相同,導致身份證的使用帶來種種問題。
(二)簡稱引起的問題
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便于稱呼某人或容易記住某人的名字,采取縮名形式加以簡便化??s名的方式因區(qū)域性習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衛(wèi)藏以拉薩和日喀則為中心及附近地區(qū),四個音節(jié)中去掉第二和第四音節(jié),以第一音節(jié)和第三音節(jié)組合而縮名,如德吉央宗縮名為德央,扎西次仁縮名為扎次,尼瑪扎西縮名為尼扎等?!鞍捕嗪涂祬^(qū)則選擇前面或后面的兩個音節(jié)進行縮名?!?如,尼瑪次仁縮名為尼瑪,次仁德吉縮名為德吉等等。當然,縮名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但久而久之很多人只記住了某人的縮名,卻忘掉了全名,或有的根本無法知道全名,如叫“尼瑪”的,誰能知道是尼瑪次仁的縮名,尼瑪國杰也可以縮名為“尼瑪”;格桑卓瑪可以縮名為“格卓”, 格桑卓嘎也可以縮名為“格卓”,那么,誰能確定“格卓”是格桑卓瑪?shù)目s名而不是格桑卓嘎的縮名?但縮名的習慣化,使更多的人在日常的交往中喜歡用某人的縮名,也不分什么場合,這樣對被縮名者使用身份證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為身份證是全國內(nèi)統(tǒng)一頒發(fā)的法定證件,其上面寫的是公民的真實姓名,而不是簡稱或昵稱。檢驗者一看,結論很肯定:不是同一人。
(三)寫字不統(tǒng)一引起的問題
這是針對藏族人的名字音譯成漢文的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問題。藏民使用的身份證上有藏文和漢文兩種文字,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少數(shù)民族文字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我國民族間的平等。藏民在日常生活中音譯成漢文的名字使用的比較普遍,如,匯款、通信、寄包裹等都使用音譯的名字。名字音譯成漢文對藏民帶來很多方便,也符合了生活的實際需要,但是在音譯過程中不能做到寫字的統(tǒng)一,如,叫“丹增”的(也是音譯),可以音譯成“單增”,也可以“旦增”;叫“達娃次仁”的(也是音譯),可以音譯成“達哇次仁”,也可以“達瓦次仁”,還可以“達瓦才仁”等,這樣類推可以寫出更多的來。從音譯的角度來看,都是正確的,都能證明音譯者所指的那個人。但身份證上只有其中的一個,是法定的。換句話說,其他的音譯都不是正確的,都不能證明音譯者所指的那個人,導致身份證的使用帶來種種問題。
二、提出的建議
(一)不亂改名字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多次見過大扎西、大頓珠、小次仁、八扎西等名字前面另加其他字的人,大多是在上學時教師無意中造成的“杰作”。其實教師也是無奈的,為了更好地區(qū)分重名學生也只能出此下策。但是有些教師對人的姓名的重要性了解不深,學生也是聽之仁之,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在學生的檔案上寫了“大XX、小XX”,導致身份證上的名字和檔案上的名字不符,給使用身份證的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姓名權是自然人以文字符號區(qū)別與他人的權利。姓名權主體即姓名權人決定、使用和按照規(guī)定改變自己姓名,他人不能妨礙,而且除了法律特別有規(guī)定外,其他人不能代替姓名權人行使以上權利。姓名權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時,如果遇有重名,即“數(shù)人合法取得相同姓名,謂之重名,或稱姓名之平行。重名者均可使用其姓名,同姓名者和他人不得干涉?!?因此,我們要提高姓名的重要性認識和法律意識,做到不亂改名字。即便要在名字前面另加其他字來區(qū)分重名者,也只能在短暫的生活圈里,而不是在一生要帶走的檔案上。
(二)正規(guī)場合一律使用全名
從嚴格意義來說,簡稱可以理解成改變了某人的名字。如果這個簡稱僅靠常識容易復原成全名,那也不成大問題。但藏民的簡稱,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很難知道什么是什么的簡稱,更可以理解成改變了某人的名字。因此,姓名權人在身份證上的名字改成簡稱之前,簡稱不是姓名權人的真實名字。檢驗者當然有理由認定不是同一人。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筆者建議在正規(guī)場合一律使用某人的全名。尤其與被簡稱人的利益有關系的,更要用全名。當然,要做到這點,還需要提高全社會對姓名的重要性認識。
(三)寫字要規(guī)范化
對音譯的寫字進行規(guī)范,似乎有些荒唐、不合常理。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也就無法解決所帶來的麻煩。再說音譯引起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多見,所以筆者認為更有必要進行規(guī)范。那么,怎樣進行規(guī)范?這是問題的中心所在,做起來難度也很大。當然,前提條件還是提高全社會對姓名的重要性認識。具體采用什么方法,筆者在此也提不出什么方案,再次懇請廣大同仁進行更細致的研究。但筆者相信一定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名字的音譯在無意中已經(jīng)達到了統(tǒng)一,如,扎西、卓瑪、頓珠、尼瑪(以上全是音譯)等。一般情況下,上述名字的音譯上不會出現(xiàn)不統(tǒng)一的問題。但是,很多名字的音譯還沒有達到統(tǒng)一,所以對此進行規(guī)范也不能怠慢。對于那些名字的音譯還沒有達到統(tǒng)一的,在使用對方的名字時,最好之前了解好對方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怎么寫的,盡量做到與身份證上的一致,這樣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身份證是公民最容易攜帶的、能證明身份的法定證件。身份證的失效,尤其在上述情況下失效,值得我們?nèi)リP注;如果因此而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或其他權益造成損害,更是值得我們?nèi)リP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嘎?達哇才仁著,西藏宗教文化論文集——解讀西藏宗教文化[M],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2]赤烈曲扎著,西藏風土志[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
[3]江平主編,民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熊一新主編,治安管理學概論[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