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蔚
【摘要】本文闡述了高校器樂課的重要性以及開設的必要性,以琵琶教學為實踐,對器樂課教學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校器樂課;專業(yè)器樂教育;器樂選修;琵琶教學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日益加深,隨著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在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學中,一般是根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分類,對聲樂和鋼琴為必修課程的學生,在音樂教學學習中,會開設器樂 選修課,器樂選修課在音樂教育課程中的必從要性,一方面是,民族器樂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繼承和發(fā)揚民族音樂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從理論聯(lián)系到實踐,另一方面就是對未來中小教師實用的教學技能的補充,在國家暨定的高師培養(yǎng)目標中明確規(guī)定,基礎教育的高師音樂教師需要具備組織學?;顒幽芰?教學大綱中也明確的指出,要求學生學習一門民族器樂。而器樂課包括了民族器樂和發(fā)展民族器樂合奏課。這兩門課程,關系到我國的民族音樂的教育,作為將來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更是不可豁缺的,在最近的中小學的新課標中,再一次明確提出,民器樂要走上課堂教學,所以,現(xiàn)階段的高師院校的音樂教育,對器樂課的教育與重視是必然趨勢。但從長期存在的器樂選修課的設置,到實際教學實施來看,還是有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 改革器樂選修課程的設置思路
面對社會所需求的人材,針對人材市場的要求,師范院校音樂教育中,在學生就業(yè)教育中,是涉及到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師隊伍,在調整教學模式,改革培養(yǎng)目標,為學生打造社會所需的教學能力,將其器樂選修課程,改革為必修課,這樣使可在根本上改變器樂課的學習效果,多年來器樂課都是一門選修課,學生認為,只要主課專業(yè)課,能學好,器樂課可有可無,加上器樂選修的樂器,由學生個人購置,選修器樂課還有一定的學習期限,使器樂課,成為一塊雞肋,成為一種負擔,如果說能使器樂課成為必修課,在客觀上,提升了器樂課的重要性,在學生學習態(tài)度也將引起重視,從而引起學習器樂的積極性,端正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在在校期間內,較好的掌握一門主專業(yè)以外的器樂,這將是師范院校為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人才,所作的教學重要改革。
二、 器樂選修課與專業(yè)器樂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大綱中,器樂選修的學生稱之業(yè)余器樂教學,而以器樂專業(yè)的學生,稱之為專業(yè)器樂教學,這在教學實踐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專業(yè)器樂學生已經(jīng)有較強的基本功,擁有對器樂的演奏技巧較強的演奏能力,在教學中,更策重提高器樂的演奏技術,和舞臺的表演能力,而器樂選修的學生,是通過選修課,是從沒有器樂演奏基礎,到學習器樂基本技能,是普及型素質教育教學,是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為適應將來的教學工作需求,所以,教學的目標是不同的,教學的考核標準是不同的,對器樂選擇修學生,教師要使其掌握實用型演奏技巧和基本規(guī)律,更大程度上是對器樂或樂曲的理解力和賞析能力,不是用高難度的技巧和器樂名曲來衡量學生的進展。高師器樂教學的主要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綜合素質,不是培養(yǎng)高水準的專業(yè)演奏技能,而是通過學習演奏提高音樂感受力、與藝術綜合能力。
三、 器樂選修課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嘗試
當前器樂課的教學有傳統(tǒng)教學和現(xiàn)代教學之說,傳統(tǒng)教學一般都保持著教師與學生是,以一對一的個別授課的模式,在教授器樂學習時,大多強調演奏者的演奏技藝和對基本功的加深,和學生的個性演奏,但是對器樂選修學生來說,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在傳統(tǒng)器樂教學的一對一的個別授課之外,引入集體授課的教學法,使器樂選修課在學生學習不同階段時,設置個別課、小組課、集體大課,多種授課有機組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個人小課是針對學習器樂時,幫助學生解決演奏技巧,做到言傳身教的示范教學,小組課是共同探討學習器樂與樂曲的普遍性的難題,以及理論問題,多以討論和合作性表演來達到,在技巧上能以點帶面,對樂曲于討論的結果,是以引導賞析為主,加強學生的知識面,在集體大課上,多是以公開課,以名家大師開設講座,加強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對器樂學習持之以恒。
四、琵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琵琶教學和其它器樂教學一樣,琵琶器樂教學是一門具有教學藝術性,專業(yè)技術性,內容科學性的課程,器樂選修生,基本上是對所學器樂沒有受過訓練,所以需要從最基礎教育,但器樂的技術性又不可能在短期培訓中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就顯得 為重要是一個包括一系列技術訓練的過程,在有限的短期培訓內,完成教學計劃和內容,需要科舉的安排時間,系統(tǒng)的內容過程和規(guī)范的方法,可分為1、技術部分,從基礎的常用技術如彈、挑、掃、輪、換把等,在學習過程中技藝的內容可以選擇以民歌改編的小調為練習曲,因為琵琶的發(fā)展與民族音樂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教習技術過程中要達到不僅限左右手的配合,還要從理論上講授原理,使學生雖不能在短期內到達完滿的技巧要求,但在腦海中形成正確認識水平,為以后的提高和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空間。
2、樂曲部分,在樂曲的內容安排中,要有具備一定的技能性的內容,能達到以曲代練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注意到不能以“技術至上”為準則,對器樂選修學生為教學模式,以傳承器樂基本技能,但基于學習的起點低和學習時間有限,選修課程的時間只限于四到六個學期,使學生在掌握技術時,既使不能完全達到演奏的最高技能,但也要掌握演奏的方法和要領,使其在日后的教學中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器樂樂曲學習中,樂曲可以盡可能的貫穿全學習全過程,因為高師院校的音樂學生已有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并具有一定的讀譜能力,這樣在學習演奏樂曲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在短期培訓中,學習大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風格的樂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豐富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修養(yǎng)。
在今后實際教學的實用性,在教學內容的構成,傳統(tǒng)經(jīng)典曲目,也要學習現(xiàn)代樂曲,加強曲目的演奏時的情感表現(xiàn)力,針對高師院校音樂學生有音樂理論基礎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曲式分析,和聲織體構成,從而達到對樂曲的個性解讀,達到學習的器樂積極性與快樂性。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提倡器樂合奏課,首先,要以短小優(yōu)美的合奏曲為主,最好是選定中外名曲,經(jīng)典名作,為合奏曲,單純?yōu)檎莆諛菲鞯难葑嗉寄芑蛘呷鄙倜栏械木毩暻儆谩F浯?要多注意聲部的組合,單一的齊奏是不體現(xiàn)樂器表現(xiàn)力,但分聲部太多,又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可以從樂器的音色上的表達,從樂器的音響上的表現(xiàn),每一個聲部要簡單,多采用同音反復,和小節(jié)或樂句的反復,力爭合奏的效果顯著,重點是樂器與聲部的體現(xiàn)。讓每一位學習器樂的同學,能有機會參加到實際演出,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從音響中聽取音樂的和聲音 樂,為在以后的作曲課程、配器課程、和聲課程,打下了音響上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準備工作,不僅能提高學習熱情,加強實際演奏能力和合作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排練能力、指揮能力,并在這樣的合作演奏中,積累下在以后工作教學中的應變能力,使學生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指導課內外器樂教學活動能力,針對基礎教育的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育對象的特點緊扣音樂課程標準,讓所有的學生能參與并體驗器樂學習,掌握器樂學習的規(guī)律,了解器樂教學的方法和一般原則。
4、琵琶教學,作為傳統(tǒng)器樂,有實際教學中仍兼有口傳心授的授課模式,這是作為器樂教學的特殊需要,但面對這個高度發(fā)展中的電子時代,仍要借助新的電子科技媒介方式,進行視聽的學習,通過網(wǎng)絡聽取不同名家,不同風格的樂曲演奏,感受傳統(tǒng)器樂以及樂曲在新時期的發(fā)展與變化。這種開放時的教學模式,能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習效果,多方面的視聽,增加了學生多方面的認識角度,能讓學生在短期培訓中,學習大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風格的樂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豐富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修養(yǎng)。
器樂教學是高師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對高師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在實施器樂教學過程中,仍有著不同的問題等待深入研究,等待探討完善,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器樂教學的作用,適應音樂教育課程標準的推廣,提高音樂教學水平,使器樂教學能要高師音樂教育中,更好的完成培養(yǎng)人才的任務,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人材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出版
[2]黃鷹 《在新課程理念下深化高師器樂改革》[J]人民音樂2004年05期
[3]陳音 《并非器樂教學的禁區(qū)-談古箏集體課教學》2005年4期(貴州大學學報 藝術版)
作者簡介:
聶蔚(1972.1--),江西樟樹人,1997年畢業(yè)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系,江西東華理工大學文法與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