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強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尊泥塑像,被認為是雍正皇帝本人的寫真。此像臉較長,眉毛疏秀彎長,并且有一明顯特點,就是在外側(cè)約三分之一處有一塊顏色特別淡的標(biāo)志,眼睛較小但黑色眼球很有神采,雙耳較大耳垂圓潤,輪廓清晰,高鼻梁,大顴骨,雙唇緊閉嘴角內(nèi)收,唇上有稀疏胡須。頭戴紅纓絨帽,內(nèi)穿杏黃色鑲邊蟒袍,外罩藍色四凹如意云紋對襟褂,右手平放膝上,左手略翹起,拇指與食指結(jié)成環(huán)狀,有木質(zhì)如意可捅于環(huán)內(nèi),雙腿叉開,穿青色皂靴,端坐于檀香木圈椅之上。雖然這尊泥塑像是清官舊藏之物,但與其他雍正畫像相比,顯得很年輕,沒有那種常見的慈祥和藹的老者氣質(zhì)。那么這尊泥像究竟是不是雍正皇帝本人的塑像呢?
胤稹做皇子時的塑像
這尊泥像在文物藏品賬和《故宮一級文物藏品檔案》(以下簡稱《檔案》)上,都名為“雍正泥像”,但雍正泥像名稱從何而來卻沒有記載,也沒有人對此進行過認真的考證?!肚迨雷趯嶄洝肪硪幻枋鲇赫实邸疤毂砥?zhèn)ィ?zhǔn)頎身,雙耳豐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舉止端凝”。清代歷朝《實錄》中對皇帝體貌的記載不乏宣揚真命天子的奉承套話,不能完全為憑。然而這段描述與這尊泥像進行對照,確也吻合,比如泥像的鼻梁很高,而且耳朵也較大,眼睛雖小但很有神采等等?!稒n案》中雖然沒有名稱的來源,卻有一段上世紀六十年代唐蘭、楊伯達、步連生先生對這件文物的鑒定意見:“根據(jù)雍正畫像看,塑像極神似,是我國僅存的十七世紀四十年代的捏塑藝術(shù)品?!蹦壳傲鱾飨聛碛赫嬒駭?shù)量很多,但《檔案》中所提到的與畫像作對比,是說明塑像與畫像很相像,前提不存在有對雍正泥像名稱的質(zhì)疑。
故宮博物院建院之初,清室善后委員會曾經(jīng)組織人員對清官遺留物品進行過徹底清點,清點的物品是按照放置的地點統(tǒng)一編號,并制成《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以下簡稱《點查報告》)出版。在文物藏品賬上可以查到這件泥像當(dāng)時的編號是“咸一。二”?!跋獭弊痔枮閴刍实顑?nèi)物品,《點查報告》上面的名稱是“世宗泥像”(《點查報告·壽皇殿》,第六編·第一冊)。清官舊藏文物上面多拴有黃條,用滿漢兩種文字記錄物品的名稱和來源等,另外《點查報告》還記錄這尊泥像附有匣盒,常見的匣盒上也要書寫名稱。推測《點查報告》中的名稱來自于這些記錄,但遺憾的是這些歷史物證現(xiàn)在并沒有找到。
清室善后委員會為了保證點查清官物件過程中不出現(xiàn)任何紕漏,特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12月20日議決通過了《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清官物件規(guī)則》。其中對點查時要保持物品原位作了特別的規(guī)定,比如第八條中就有“點查物品時,以不離物品原擺設(shè)之地位為原則,如必不得已須挪動地位者,點查畢后即須歸還原處。無論如何不得移至所在室之門外”。根據(jù)這樣的規(guī)定推斷,當(dāng)時點查清官物品時,一定要按照擺放情況順序進行清點,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遺漏,也就是說在《點查報告》中編號相鄰的文物應(yīng)該是擺放在一起的。按照規(guī)定參加工作的人員以及當(dāng)天點查的文物都要做詳細的登記,并制成表格附在《點查報告》之后。表格中記錄,成七八至成一○八號內(nèi)的文物是民國十七年12月2日下午蕭瑜、單士魁、董寅復(fù)等人參與點查的。在這一天與咸一○二“世宗泥像”同時被點查并與之相鄰的兩件文物分別是成一○一“世宗神龕”和咸一○三“孝圣憲皇后神龕”。這兩件神龕外形規(guī)格完全一樣,上面分別用漢字書寫“世宗憲皇帝大恩皇考圣靈之寶位”和“孝圣憲皇后大慈皇妣圣靈之寶位”,明顯是一對成組文物。咸一。二“世宗泥像”序號插在其間,說明了它們的擺放情況。
順序下排是咸一○四“硬木桌”,現(xiàn)在故宮博物院文物賬上的名稱是“紫檀長桌”,被作為家具存放于生活用具庫;咸一○五“雍正相”,現(xiàn)名《清人畫胤稹朝服像軸》,存放于古書畫部庫房。這尊泥塑像高32厘米,寬14.3厘米,兩件神龕均通高33.8厘米,寬15,1厘米,神龕的高度與泥像的高度可以匹配,3件文物寬度相加將近100厘米。紫檀長桌的長度是157,5厘米,寬56厘米,高87厘米,擺放這3件文物從視覺上看應(yīng)該是完全合適的。《清人畫胤稹朝服像軸》縱272厘米,橫190,5厘米,寬度超過紫檀長桌的長度,可能懸掛在附近。這尊泥像與雍正和雍正后神龕擺放在一起,附近還供奉著雍正朝服像,能夠放置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中,也只能是雍正塑像才會如此。
咸字二號是一件硬木雕龍大立柜,從《點查報告》記載情況看,內(nèi)中所放大多是雍正皇帝和他的皇后們的畫像,其中咸4《胤稹半身洋裝像》是一件雍正本人的肖像畫。此畫對人物面部細節(jié)的刻畫,比如像眼袋那種松弛的肌膚都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及對人物神態(tài)特征的把握等方面都能看出這是一幅深受西洋繪畫技巧影響的寫實作品。從畫面上看人物所顯示的年紀較大,應(yīng)該是胤稹當(dāng)了皇帝之后的畫像,但與這尊泥像相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在很多地方都非常一樣,比如臉形都較長,都是高顴骨,大耳朵,眼睛炯炯有神,鼻梁都在內(nèi)眼角下方處高高隆起;特別是疏秀彎長眉毛外側(cè),都有一處顏色顯得很淡的標(biāo)志??梢钥闯龆邘缀跞绯鲆晦H。其他畫像也都如此,特別是反映雍正皇帝行樂的畫像,這類畫像更為寫實,盡管它們各自反映的年齡不同,但都能找出非常多相像的地方。幾位先生在《檔案》中交口稱贊這尊泥像與畫像極為神似,是完全有道理的。
故宮博物院織繡組研究館員張瓊看過這尊雍正泥像后認為:“其所穿吉服不是一件完全合乎規(guī)制的服飾,似乎更應(yīng)稱其為‘如意服,可能是在其身為皇子時所作?!薄肚迨犯濉酚涊d皇子“蟒袍亦金黃色,片金緣,繡文九蟒,裾左、右開”(趙爾巽《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二》)??椑C組研究館員嚴勇也認為這尊泥像內(nèi)穿的杏黃色蟒袍是皇子所用。雍正皇帝45歲才登上皇帝的寶座,而這尊泥塑像看上去卻顯得很年輕,從年齡以及服飾推斷,應(yīng)是胤襯做皇子時的塑像。
雍正塑像為什么放在壽皇殿
那么一尊雍正皇帝作為皇子時候的泥像又為什么會被擺放在壽皇殿呢?壽皇殿在清代的主要功能又是什么呢?
壽皇殿原在景山東北,是已故皇帝靈柩暫放之所,雍正帝在此收藏康熙帝畫像,乾隆時期將其徙建到現(xiàn)在所在之地,之后根據(jù)乾隆旨意將壽皇殿改為清皇室存放歷代列皇、列后圣像的地方,成為祭祀瞻仰皇室祖先的主要場所。
這里以《平安春信圖》為例,探究其是如何輾轉(zhuǎn)到壽皇殿的過程,以作為這尊雍正泥像進入壽皇殿的參照?!镀桨泊盒艌D》在《壽皇殿尊藏圣容黃冊》中的全名是《高宗純皇帝圣容一軸——平安春信圖》。畫中的兩個站立的古裝人物,一位稍高顯得年長,一位稍矮非常年輕,由于畫面上有乾隆皇帝自題的一首詩文:“寫真世寧擅,績(繪)我少年時,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誰?”
學(xué)者們推測此畫是郎世寧所繪,年輕者即少年乾隆皇帝的形象,年長者則是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由于父子兩人長得很相像,故也有人認為是乾隆皇帝的二我圖,但仔細觀看就能發(fā)現(xiàn)年長者的眉毛外側(cè)有一處顏色很淡的標(biāo)記,這與雍正其他畫像和雍正泥像的眉毛是一致的,而少年乾隆的眉毛卻沒有這樣的標(biāo)志。傅東光在《乾隆內(nèi)府繪畫裝潢與鑒定》一文中說:“考證故宮博物院藏《平安春信圖》絹本立軸一件,從現(xiàn)存的兩條清官黃簽可知,它曾經(jīng)懸掛在河北‘盤山的乾隆行宮,于‘嘉慶四年二月撤下,返回紫禁域”。清同治二年鈔本《清官陳設(shè)檔·壽皇殿尊藏圣容黃冊》記載:“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二十四日,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奕紀文奉旨將寧壽官、景祺閣供奉高宗純皇帝圣容請在壽皇殿東小柜尊藏”。書中目錄附列了很多乾隆皇帝圣容畫像作品的名稱,《平安春信圖》就在其中,除此還有《采芝圖》《弋鳧圖》《松蔭消夏圖》《竹爐烹茶圖》《南苑閱武圖》《盤山靜夜圖》《射兔圖》等作品。寧壽宮等處是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居住之地,嘉慶四年二月《平安舂信圖》從盤山乾隆行宮撤下,返回紫禁城被放在寧壽宮等地,至道光十八年這些作品與其他收藏于寧壽宮、景祺閣的乾隆畫像一起才被集中到壽皇殿尊藏?!饵c查報告》中成字第一號便是一件硬木雕龍大立柜,內(nèi)裝文物按照分號計算有182件,多數(shù)為繪畫作品,上面提到的《平安春信圖》《采芝圖》《弋鳧圖》等作品都在其中。所謂“壽皇殿東小柜”是跟《清宮陳設(shè)檔》后面出現(xiàn)的“壽皇殿西大柜”相對而論的,從內(nèi)中所放繪畫作品情況看應(yīng)該就是這件(咸一)硬木雕龍大立柜。
雍正泥像同樣也輾轉(zhuǎn)了許多地方才最后存放到壽皇殿。《清宮陳設(shè)檔》中提到:“同治二年三月十七日,內(nèi)務(wù)府大臣恭親王等,奉旨由官內(nèi)請至壽皇殿供養(yǎng)世宗憲皇帝圣容一尊,御案上供養(yǎng)”(清同治二年鈔本的《壽皇殿尊藏圣容黃冊》),與其他列皇、列后圣容畫像后面的量詞為“軸”或“張”不同,這件作品則用的是“一尊”,說明它不是畫像而是一件塑像,在《清官陳設(shè)檔》中這是唯一的雍正皇帝塑像,可以肯定就是這尊泥像。這尊泥像既然是雍正作為皇子時候的塑像,最初應(yīng)該是放在雍王府。根據(jù)它在壽皇殿中是與孝圣憲皇后神龕供奉在一起的推斷,應(yīng)是從慈寧官移至到壽皇殿的。孝圣憲皇后是乾隆高宗皇帝的親生母,乾隆即位后以雍正皇帝的遺命尊其為皇太后,居住在故宮慈寧宮。乾隆皇帝很孝順,皇太后活了88歲才去世。這尊雍正泥像和雍正神龕可能是皇太后活著的時候供奉在慈寧宮的,至太后去世后,則和太后的神龕供奉在一起,直到同治二年三月十七日,才奉旨由慈寧宮請至壽皇殿供養(yǎng)。
壽皇殿收藏了許多雍正皇帝的畫像,這些畫像有穿朝服的,有穿便裝的,有行樂的,也有裝扮成各種角色的。多少有些自戀傾向的雍正皇帝本人應(yīng)該酷愛畫像,在“雍正帝十二月景行樂圖軸”中就有表現(xiàn)畫師在為他專門畫像的場景。其他各類畫像可以進入壽皇殿供奉,自然這尊作為雍正皇帝的寫真之作也會被放在這里供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