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寧
我們注意到,每當論及清代前期書法的方方面面時,圍繞順治、康熙、乾隆三帝的話題總是很多,諸如對當時書法美學趨向的影響、有關書法的詩文議論、書藝修養(yǎng)等等,內(nèi)容相當豐富,卻絕少提及雍正皇帝。最典型的是馬宗霍先生的一段議論:
清初諸帝莫不工為漢字。世祖嘗習黃庭與遺教經(jīng),萬幾之暇,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圣祖則酷愛董其昌書……風會所趨,香光幾定于一尊矣。高宗宸翰尤精……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趙書又大為世貴。(馬宗霍《書林藻鑒》)
這段文字中勉強涉及雍正的只有區(qū)區(qū)十字“清初諸帝莫不工為漢字”。的確,和順、康、乾,尤其是康、乾二帝相比,雍正帝胤稹對清代書壇的影響似乎十分有限,傳世書跡也相對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是雍正本人并不像康熙、乾隆那樣熱衷于書藝,創(chuàng)作活動、相關論述較少,文獻史料記載也是只言片語。但隨著對雍正及其時代研究的深入,業(yè)界對雍正書法也有了客觀的觀察和深入研究,普遍的看法,認為其書法造詣并不遜色于康、乾二帝,甚至認為超越康、乾,位居清代諸帝之首。
雍正帝自幼接受嚴格教育,《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一稱其:“幼耽書史,博覽弗倦。精究理學之源,旁徹性宗之旨。天章浚發(fā),立就萬言”。在四十余年的皇子生涯當中,習字作書為日常必修功課,無論京居還是出巡,從不間斷?!洞笄迨プ嫒驶实蹖嶄洝肪矶弧鹩涊d,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稹跟隨父皇南巡,途中照常讀書習字。一日與胤祺書寫對聯(lián),諸臣“環(huán)立諦視,無不歡躍欽服”。王士稹曾感慨:“東宮暨諸皇子皆工書如此,蓋唐宋明以來僅見之盛事也”。完善的教育與扎實的功底為雍正打下了良好的書法基礎。
從現(xiàn)存書跡探究雍正書法淵源,首先是受時代風氣和乃父康熙皇帝的影響。清初書壇主流派書家如沈荃、姜宸英、汪士鎋、陳邦彥、笪重光、方亨咸、查士標、查異等,大多取法董其昌,朝野上下習董成一時風尚??滴醣救艘嗥珢鄱洳龝ǎ翌H有成就。他以帝王之尊引領了書壇時尚,學習董書成為“朝殿考試,齋廷供奉,干祿求仕”的捷途。雍正自然會受到時代風氣的熏染,其師董之作,書風平淡秀逸,頗具董書韻致。故宮所藏《行書三月三日得雨詩卷》《行書詩卷》《行書花間小飲詩軸》等作品均屬此類風貌。書于雍邸時期的《清人畫胤稹耕織圖》《清人畫美人圖》上的詩題,筆意流便精熟,亦未脫董字風規(guī)。不僅如此,他還下功夫研習父皇書法,悉心體會和模仿,深得康熙的肯定、喜愛和賞識,并得到當面嘉獎。吳振械《養(yǎng)吉齋余錄》卷三記載:“圣祖最喜世宗宸翰,每命書扇,歲書進百余柄,有旨不令書名,并用閑字圖章。”故宮所藏胤祺《行書七絕扇面》,書“避雨聞鐘”七言詩一首,鈐押三方閑章:“樂琴書”“朗吟閣”“山水趣”,不論是結(jié)字、用筆還是章法,都極似康熙皇帝,是胤稹未登極之前的墨跡,《養(yǎng)吉齋余錄》所記進奉書扇當屬此類。
在尊崇父皇學習董書同時,雍正更多的是師法古人。他曾泛學歷代法帖,刻意臨寫,行神兼具。如《臨米芾鷹賦卷》,取米字結(jié)體欹側(cè)險勁之勢;《臨趙孟淆千字文卷》,筆法道媚,結(jié)體亭勻優(yōu)雅,極具趙字風范;《行書蘇軾赤壁懷古軸》,則表現(xiàn)出對蘇軾書風的體悟。兼取眾法,把握特點,融會貫通,不僅使雍正書法具有了古法根基,也最終影響其書風的形成與完備。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一評價雍正:“書法遒雄,妙兼眾體”。前句指出其書法總體風格,十分貼切。雍正書風早期承迎父皇摹學董書,即位之后,其創(chuàng)作風格逐漸轉(zhuǎn)變,形成以道雄爽健、渾厚圓潤為特色的個性書風,尤其是大字條幅欲彰顯俊勁之勢,風格多取法米芾、趙孟淆二家,并受到當時朝野漸行的館閣體書法的影響??梢哉f雍正書風的形成是清代前期書壇時風流變的一個縮影,體現(xiàn)了從崇董向習趙,并向館閣體過渡的總體趨向。至于“妙兼眾體”的評價也較客觀。我們看到雍正在書法上頗富才氣。他擅長真、行、草諸體,楷書作品如《恭進圣祖萬壽七律十首并序冊》,是為康熙皇帝五十萬壽而作,結(jié)字嚴整端謹,具有晉唐小楷古風。行書作品最多,字跡大多中鋒用筆,筆墨厚重,豐茂腴潤。如《行書秋聲賦卷》,書于雍正九年,結(jié)體欹側(cè),中宮緊勁,瘦勁飛動,筆法成熟老到?!缎袝呗奢S》《行書五律詩軸》也等都是這類風格的作品。除楷、行二體,雍正亦擅草書,代表作《草書夏日泛舟詩軸》,筆墨飽滿,點劃雄強勁健,氣韻流宕,風度俊爽,其圓熟之勢可與館閣高手相頡頏。
從文獻記載中能夠看出,雍正對自家書法頗為自信。雍正剛剛即位,于元年八月發(fā)上諭:“朕早蒙皇考庭訓,仿學御書,常荷嘉獎。今景陵碑匾,朕亦敬謹書寫,非欲自耀已長,但以大禮所在,不親寫,于心不安。爾諸臣可公同細看,不必定用朕書,須擇書法極好者用之,方愜朕心?!敝T臣奏曰:“御筆之妙,天矩自然,而仁孝誠敬之意,流溢于楮墨之間,正與陵寢大事相稱。圣祖仁皇帝在天之靈,實為欣慰?!?《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十)。雍正還常將御筆賜予近臣,以示恩寵。嘗賜張廷玉春聯(lián):“天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辟n鄂爾泰春聯(lián):“歲歲平安節(jié),年年如意春?!?吳振械《養(yǎng)吉齋余錄》卷三)
雍正存世書法墨跡雖不多見,但他勤于政務,日理萬機,存世有數(shù)量巨大的朱諭、朱批。每件朱諭、朱批,少則數(shù)十字,多則千余言,皆援筆立就,筆法流暢,心手相應,其書寫功力和筆墨特點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此外,雍正還書有不少匾額、對聯(lián),如“一堂和氣”“深柳讀書堂”“會心處”“社稷之臣”“敦崇孝弟”“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竹影橫窗知月上,花香入戶黨春來”等等,或題殿宇齋堂,或賜近臣,筆墨端莊飽滿,雍容大氣。乾隆初年內(nèi)府奉旨摹刻《朗吟閣法帖》和《四宜堂法帖》,此二帖收入雍正所書訓諭、詩文以及臨摹各家的書跡,也是研究雍正書法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