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柏林 趙萬勇
肉仔雞低血糖-尖峰死亡綜合征是一種主要侵害肉仔雞并造成極大經濟損失的疾病,臨床上以血糖含量顯著降低、共濟失調、癱軟無力、昏迷死亡、發(fā)病快為特點。一般認為發(fā)病原因是:種雞產蛋期飼料配比不平衡,致使糖原和能量儲備偏少;剛孵化出的雛雞由于長途運輸,含溫較低或人為控水時間過長,其體內的糖原和能量被大量消耗;肉雞飼料配比不恰當,蛋白質能量比偏高,供給的能量不能滿足肉雞的生長發(fā)育?,F將其診斷和綜合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一、診斷技術
1流行病學診斷。7~45日齡的雛雞均可發(fā)病,多見于3周以內的雛雞,最早的1日齡即發(fā)病。發(fā)病高峰期在8~15日齡,發(fā)病率為4%~40%。一般發(fā)病后3~4天為死亡高峰期,死亡率為4%~8%,可持續(xù)2~3天,之后死亡率逐漸下降,呈典型的尖峰死亡曲線。在同一雞場可以反復發(fā)作。相同條件下,公雛的發(fā)病率為母雛的3倍。多發(fā)生于夜間,雞舍溫度低會加重病情。飼養(yǎng)管理不當,如過冷、過熱、通風不良、噪音、免疫等應激因素容易誘發(fā)本病。后期易繼發(fā)新城疫、大腸桿菌病。該病無明顯季節(jié)性。在我國的分布主要偏重于北方干燥寒冷的地區(qū)。本病主要侵害肉仔雞,但種用后備肉雞和來航雞也易感。
2臨床癥狀診斷??此平】?、發(fā)育良好的肉雞突然發(fā)病,雞群精神萎靡,采食及飲水量顯著減少,畏寒耷翅,羽毛松亂。雞冠發(fā)紺,爪部干燥脫水。嚴重者頭部輕微震顫、共濟失調、倒地側臥、大聲尖叫、癱瘓、昏迷、蹲地。早期白色下痢明顯,晚期常因排糞不暢使米湯樣糞便滯留于泄殖腔。一般發(fā)病后3—5小時死亡,病程長的約在26小時死亡。即使癥狀得到緩解或消失,也會出現跛行,部分病雞自然康復.但易形成僵雞。雞只一旦出現全身僵直或角弓反張癥狀,則無法救治。
3病理變化診斷。肝臟稍腫大,表面偶有散在或密布的壞死點。嗉囊無料,肌胃、腺胃交界處發(fā)黑或出血,可見潰瘍。胰腺萎縮蒼白,有散在壞死點。十二指腸黏膜水腫出血,回腸可見積液,直腸和盲腸有白色尿酸鹽,泄殖腔有大量白米湯樣液體。腎臟腫大,色淡,表面有尿酸鹽沉積形成的白色斑點,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血漿呈現蒼白色。法氏囊萎縮、出血,并存在壞死點。胸腺萎縮,有出血點。脾臟、腸道淋巴結萎縮。
4實驗室診斷。通過實驗室檢測血糖水平,如發(fā)現病雞血糖較低(常為正常血糖水平的1/8~1/3)時可確診本病。正常的血糖水平在1.8~2.4毫克/毫升。病死雞的心、肝、脾、血液的涂片中紅細胞數目極少。
5鑒別診斷。①雞白痢。剖檢可見肝脾腫大,有白色壞死點,盲腸內有干酪樣栓子。②腦炎。大腸桿菌引起的腦炎,剖檢可見小腦出血,抗生素治療有效,有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引起的腦炎多為卵傳性,可以調查同一批雞苗有無類似癥狀即可診斷。③病毒性關節(jié)炎。主要感染4~6周齡的肉雞,病雞屈腱及伸腱發(fā)生水腫,腓腸肌腱出血、壞死或斷裂。④滑液囊炎與支原體病。除了有跛行、共濟失調,還混合有呼吸道癥狀,趾底腫脹,切開有奶油樣物。⑤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剖檢有明顯呼吸道與“花斑腎”病變。⑥慢性球蟲病。腸道漿膜、黏膜可見白色球蟲結節(jié),分散排列,腸黏膜出血,內容物呈橘黃色或紅色。⑦肉雞猝死綜合征。該病可從3日齡肉仔雞開始發(fā)生,一直到出售前為止,多發(fā)生在雞群中營養(yǎng)良好,個體最大的雞。剖檢時可見這類患雞嗉囊、腸道內容物充盈,有的膽囊空虛。
二、綜合防治技術
綜合防治本病應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則。
1預防措施。要采取各種措施,讓雞吃到飼料,如增加料位,推遲撤掉開食盤的時間,及時擴欄以增加采食料位。注意飼養(yǎng)管理,如控制飼養(yǎng)密度,增加雞的運動,同時注意雞舍內的溫度及光照程序要合理。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避免過熱、過冷、通風不良、氨氣過濃、噪音、停水、斷料等應激,同時加強環(huán)境消毒。
2治療措施。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采用補充葡萄糖及多維的方法具有一定效果。治療該病應中西藥合用,以增強其抗病力。采用口服葡萄糖,控制病情,輔以電解多維、抗生素預防繼發(fā)感染和虛脫,盡快恢復雞群免疫力和體質。具體可采用:①敵菌凈(75克)、乳糖、新雙黃蓮(250毫升),對水200千克,每天2次,飲水3~5天。②百炎康加黃芪多糖,對水300千克,每天2次,飲水3~5天。③綠亨康威(飲水)加多維(拌料)。④清開靈加黃芪多糖或干擾素肌肉注射。限制光照非常有效,發(fā)病雞每日給光16小時,2~3天后可降低死亡數量。該病有復發(fā)性,需定期喂服多維和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