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劍芬 陳志宏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次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從學生的分班管理、教學目標的定位、師資力量的配備以及教材的選用四個方面進行了反思,提出了改進設想。
[關鍵詞]高職教育;英語分層次教學;反思
一、英語分層次教學常見的實施方法
(一)分層次教學的組織
學生在入校時統(tǒng)一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入學考試,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課時按層次依次遞增,進行分層次分階段教學。其中,對報考A級考試的資格與時間也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
(二)評價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設期末考試,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安排1-2次小考,以學生的過級成績作為本人英語課程的學分成績。同時,對教師也設立了一系列考評措施:ABC各層次的學生英語A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分別要求達到90%,80%和60%,并建立了相應的獎懲制度。
二、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優(yōu)勢與存在的問題
(一)分層次教學的優(yōu)勢
1、理論層面上的優(yōu)勢。首先,分層次教學符合人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個體差異的客觀規(guī)律。其次,分層次教學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使教學要求適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的目標,這必然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分層次教學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以實用為主”的要求。
2、實際操作上的優(yōu)勢。第一,采取分層次教學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從一入學就能找準自己的位置,也使教師能找到施教的著手點。第二,分層次教學通過確定具體的過級目標,有利于過級率的提高,尤其A層次班級A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可高達90%以上。第三,分層次教學有助于實行“教考分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地總結反思,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分層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于學生中的問題。其一來自學生分層的心理壓力:學生在一進校就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等級,容易產(chǎn)生“馬太效應”,各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尤其是規(guī)定學生必須全部完成本層次的英語課時學習后,方可報考A級英語考試,大大打消了B、C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來自于對學生的管理:分層次教學班級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由幾個班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組成的,這樣的英語班級缺乏凝聚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加了管理難度。再者,需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是:少數(shù)學生在本班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班級并不適合自己,有的已經(jīng)超出了本層次的能力水平,還有的卻不能勝任該層次的學習,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堅持到最后。因此,這也使我在反思:僅憑學生剛入校的一次考試成績,是否就決定了他們在高職英語階段學習的命運。部分通過A級考試的學生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更想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是通過四級考試。
2、存在于教師中的問題。由于在教學過程中不再要求學生參加期末考試,教師從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學生的約束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此外,以學生英語的一次性過級率來衡量評價教師的最終教學效果,使得部分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過級率,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地培養(yǎng),又回到了英語傳統(tǒng)教學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實施應試教育。更為重要的是期末學生的評教問題,自然班時學生評教基本可以如實反映對任課教師的滿意程度,但分成A、B、C班之后,學生的打分會攙雜很多其他因素。A班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而B、C班學生因對自己所在層次不滿或是成績沒有提高而把責任歸咎于教師,故意給老師打低分,這樣會影響到師生關系的和諧,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
四、對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反思
(一)學生的分班管理
分層次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將“因材施教”發(fā)揮到最大極限,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所以應該建立一系列動態(tài)的學生管理體系。學生的層次劃分比例可由原來的2:6:2,調整為2:5:3或3:4:3;尤其是在以理工科專業(yè)為主的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普遍較差,并且對學習英語沒有多大興趣與信心,所以C層次的學生人數(shù)比例可適當上調,再實行“滾動制”教學。根據(jù)學生本人的意愿、參考任課教師的意見,在學生中實施細微的調整,成績好的可進入高一層次的班級,成績差的進入低一層次的班級。A層次的學生在A級考試未通過的情況下,跟隨B層次的班級一塊學習,依次類推……,成績進步的學生可以升級,退步的學生必須降級, 以此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二)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任務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加強聽說能力培養(yǎng)是應用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學生的過級率通常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力求達到最高的過級率,忽略了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現(xiàn)行的教學目標應該重新調整,而且在設定目標前應該科學分析有關數(shù)據(jù),量體裁衣,切不可揠苗助長。我們應該科學、公正地評價學生和教師:不把學生的過級率作為評價師生唯一的標準;不能把部分學生對老師的評分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部分。
(三)師資力量的配備
1、增設專任管理教師崗位。在實施了分層次教學的學院都有深刻的體會:教務部門工作繁雜,因為分層次授課打亂了學生原來的自然班級,教務部門在教學設施的分配,教學課程的安排和學生的考試組織,規(guī)章制度的配套等方面都無疑加大了難度,學院各級領導應該大力加強對英語教改的扶植力度。因此建議:在英語教師中選派專人負責協(xié)助教務部門,共同協(xié)調管理分層次的教學工作。一是由于實施教改,英語課時大幅度縮減,英語教師有所富余;二是專任管理人員來自英語教師隊伍,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熟悉,負責學生的分班、考核等工作會更加專業(yè)細致,并能起到很好的橋梁溝通作用。
2、細化教師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既然學生分層分級,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做到專業(yè)、細化。將英語教學按照聽說讀寫劃分為四個模塊,引入“模塊式教學”,安排教師負責好個人所承擔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專業(yè)。一方面,教師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shù)姆椒ê褪侄?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另一方面,教師之間也要多開展同行聽課,學院盡可能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提高教師隊伍的業(yè)務能力。
(四)教材的選用
唯物主義辯證法:事物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一套教材,特別是英語方面的教材,不可能適用于所有院校,更不可能適合各個層次的所有學生。只有認識到共性,兼顧特性才能找到合適的教材。教學中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難易適度的教材;此外,學院還可組織自己的一線英語教師根據(jù)本院校學生的基礎和特點編寫自己的教材。例如,在分層次教學中,可以組織教師編寫C班的教材,注重基礎,循序漸進。
盡管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具體而又復雜的工作,分層次教學也仍存在一些問題,但卻是一種有效解決在傳統(tǒng)班級難以開展正常的英語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每個高職高專院校可根據(jù)自己的學校情況和辦學特色來選用或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英語教育工作者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應該積極為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謀求更加完善的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 叢立新: 課程論問題[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
[2]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制定小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作者簡介:簡劍芬(1975—),女,廣東豐順人,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湖南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陳志宏(1972—),女,湖南湘陰人,湖南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