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猜測”類動詞語用功能分析

      2009-11-20 08:29:50朱坤林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關(guān)鍵詞:語用功能

      朱坤林

      [摘要]本文以“猜測”類動詞為研究對象,從語用前提、句類的選擇、人稱的使用、委婉口氣和禮貌原則四個方面對該類動詞進行了考察。這類動詞主要用于陳述句和猜度性疑問句,陳述句一般用第一人稱,而疑問句一般用第二或第三人稱。

      [關(guān)鍵詞]猜測 動詞 語用功能

      1 前言

      “猜測”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推測,憑想象估計”。本文所研究的“猜測”類動詞主要是指理性意義與此相近的動詞。這類動詞表示說話者基于一定的客觀事實,帶有主觀性的猜測。也就是說,該類動詞都具有 [+可能性][+/-肯定性][+/-客觀性]的語義特征,構(gòu)成了一個意義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聚合群。

      本文參考《現(xiàn)代漢語詞典》、《同義詞詞林》、《動詞用法詞典》、《同義詞詞典》以及北京大學(xué)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等,共確定了11個具有代表性且使用頻率較高的“猜測”類動詞,分別是:

      A類:認為 以為 覺得

      B1類:推斷 預(yù)見

      B2類:估計 推測 預(yù)料

      B3類:猜測 揣測 捉摸

      2 語用功能分析

      2.1語用前提與動詞的選擇

      語用前提的制定以詞匯意義為基礎(chǔ),但并不受詞匯意義的制約,而受語境的制約。通過語料可以看到,在含有猜測類動詞的語段中,語用前提有時出現(xiàn),有時不出現(xiàn),出現(xiàn)的語用前提我們稱之為顯性語用前提,不出現(xiàn)的語用前提我們稱之為隱性語用前提,二者對猜測類動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2.1.1隱性語用前提

      請看下面的例句:

      (1) a.我認為他明天回來。b.我推斷他明天會來。

      c.我估計他明天會來。d.我猜測他明天回來。

      如果忽略一定的語境,只單從四個句子本身加以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四個小類的動詞完全可以互換。因為在隱性語用前提下,a、b、c、d四個句子在語義序列的延續(xù)關(guān)系中屬于相同的關(guān)系序列。

      上面例句中,如果a句為真,則b句為真,c句為假,b句和c句不能同時為真,也不能同時為假。從以上語義延續(xù)關(guān)系可以看出,從事情是否發(fā)生的必然性來看,四個小類的動詞后面的命題是否會發(fā)生,話者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但是客觀來說,也存在不會發(fā)生的可能性。因而在隱性語用前提下,四個小類的動詞的語義序列關(guān)系相同,它們之間可以互相替換。

      2.1.2顯性語用前提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猜測類動詞的使用都要受到一定顯性語用前提的制約,大致說來,有以下四種情況:

      2.1.2.1說話者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時,有一定的語用前提,可以是客觀依據(jù),也可以是常規(guī)或預(yù)期,說話人認定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同時也希望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選擇A類動詞,而不是B類動詞。如:

      (2)一伙人蹲在一起說笑,他會以為在編排議論他。(張勝利《八舅》)

      (3)它未曾受過這般厚遇,總覺得怎么也報答不完。(劉兆林《雪國熱鬧鎮(zhèn)》)

      2.1.2.2說話者在表達意見或態(tài)度時,只根據(jù)客觀依據(jù)猜測出肯定性極大的結(jié)果,這種情況下,選擇B1類動詞。例如:

      (4)法醫(yī)通過骨骼的X光透視和乳腺切片檢驗以及皮膚外觀的觀察,推斷死者應(yīng)是二十五至三十歲的婦女,尚未生育。(王朔《枉然不供》)

      (5)毛澤東在延安的窯洞及時系統(tǒng)總結(jié)著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思想,他預(yù)見到大而弱的中國對付小而強的日本,必須堅持不折不撓的持久戰(zhàn)。(《人民日報》95.08)

      2.1.2.3說話人在表達意見或態(tài)度時,有一定的客觀依據(jù),但說話人對事件是否會發(fā)生并不持肯定態(tài)度,事件有可能發(fā)生,同時也存在不會發(fā)生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選擇B2類動詞。例如:

      (6)他做了認真而充分的準備,估計資料足夠一個小時使用而有余。

      2.1.2.4說話者在表達意見或態(tài)度時,常常是憑借不明顯的線索或想象來猜測未知的事件,因而對事件是否發(fā)生完全沒有把握。這種情況下,選擇B3類動詞。例如:

      (7)宮中秘事,往往是永世之謎,那戴權(quán)往寧府與祭,引出許多的暗中猜測,其中的一種是與賈家容國府的大小姐賈元春有關(guān)。(劉心武《秦可卿之死》)

      (8)一個人的生命剝奪與否,我、你、每個人都不能感情用事,妄加揣測或信口開河。(王朔《枉然不供》)

      2.2句類的選擇

      猜測類動詞對句類也有一定的選擇。據(jù)語料我們看到該類動詞都可以用在陳述句和疑問句中,很少用于祈使句和感嘆句中。

      2.2.1對陳述句的選擇

      先看以下例句:A

      (9)他認為兒童是通過感知和動作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方富熹方格《兒童的心理世界》)

      (10)她盯住同桌那只鉛筆盒,猜測它來自遙遠的大城市,猜測它的價錢肯定非同尋常。(鐵凝《香雪》)

      (11)洪塔山推測可能是要他們拿錢去贖回那些證詞證物。(劉醒龍《分享艱難》)

      B

      (12)他覺得這個紀念沒有意義了。(鄧友梅《話說陶然亭》)

      (13)他已預(yù)見到了飛機不會再上海降落。

      (14)默里?澳爾夫估計自己在北京不會再有什么機會了。

      (15)他讓人捉摸不透。

      從上面A、B兩組的例句,我們看到猜測類動詞后面的小句成分既可以是肯定陳述句(A組),也可以是否定的陳述句(B組)。這很好解釋,因為猜測類動詞使說話者對某一命題的主觀評價,一般的命題都會采用陳述句的形式,因此它們可以用于陳述句中,猜測肯定命題其后的小句就用肯定陳述句,猜測否定命題其后的小句就用否定陳述句。

      2.2.2對疑問句的選擇

      猜測類動詞最主要的句法特征是可以帶小句賓語,作賓語的小句既可以是陳述句,也可以是疑問句,所以猜測類動詞絕大部分可以用于疑問句。

      張伯江(1997.6)依據(jù)疑問域的大小給疑問句作了如下分類:(1)疑問域為一個點(某個事實)的特指問句;(2)疑問域為一個局部(析取集合)的選擇疑問句;(3)疑問域為一個整體(整個命題)的疑問句。猜測類動詞可以用于以上三類疑問句。例如:

      (16)你估計現(xiàn)在幾點了?

      (17)你覺得我們應(yīng)不應(yīng)該去北京學(xué)習(xí)?

      (18)你認為他們是廣東人么?

      戴耀晶(2005)認為,猜度句有二重性,它的特點是說話人心理上有疑,可以用于提問,將心理的疑惑提出來,尋求解答,在言語交際中是傳疑(疑而且問);如用于回答,將心理的疑惑作為不確定的答案提出來,供聽話人參考,在言語交際中是傳信(疑而不問)。不論是傳疑還是傳信,猜度句的語義特點都是不確定??梢钥吹?猜度句在這一點上與猜測類動詞的語義相近,因而猜測類動詞基本上都可以用于猜度性疑問句。例如:

      (19)我估計他仍在想那位婦女的事吧.

      (20)你一定預(yù)見到了這股風(fēng)潮會波及更多的地區(qū)了吧?(楊貴山《古曲名著廉價本席卷歐洲》)

      2.2.3對祈使句和感嘆句的選擇

      袁毓林(1991)認為,肯定式祈使句的句式義是:說話人要求聽話人做某事(有意識地),所以做謂語中心的動詞必須是自主動詞;而否定式祈使句的句式義是:說話人要求聽話人不做某事(有意識的)、或者提醒聽話人別發(fā)生某事(無意識的),所以作謂語中心的動詞可以是自主動詞,也可以是非自主動詞。他還認為兩者除了語義上的區(qū)別之外,最突出的區(qū)別就是,自主動詞前后能加“來”“去”,而非自主動詞則不能。根據(jù)以上判定標準,我們認為A類動詞屬于非自主動詞,而B類動詞屬于自主動詞。如:

      *來認為/認為來*去以為/以為去*來覺得/覺得來

      來推斷/去推斷估計來/估計去猜測來/猜測去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認為:A類動詞只能進入否定式祈使句;而B類動詞既可以進入肯定式祈使句,也可以進入否定式祈使句。例如:

      (21)別以為別人都比你笨!

      (22)不要覺得沒人關(guān)心你!

      (23)(你)估計一下!

      (24)別胡亂猜測!

      感嘆句是用感嘆語氣表達強烈感情的句子,感嘆這種方式只能在具有強烈感情的情況下才能夠使用,而猜測類動詞本身只表示對未知情況的主觀猜測,所以猜測類動詞很少出現(xiàn)在感嘆句中。

      2.3猜測類動詞的人稱使用

      猜測類動詞和人稱有一定關(guān)系。如前所述,猜測類動詞主要用于陳述句和疑問句,其中,陳述句多用第一人稱,而疑問句多用第二和第三人稱。例如:

      (25)我估計明天會下雨。

      (26)我推測荷蘭隊會贏。

      (27)我認為這件事應(yīng)該立刻解決。

      (28)你估計明天會下雨嗎?

      (29)你推測荷蘭隊會贏嗎?

      (30)他認為這件事應(yīng)該立刻解決嗎?

      這很好解釋,猜測類動詞主要表示說話人主觀的意見和態(tài)度,而不是表示聽話人或其他人的意見或態(tài)度,所以陳述句一般用第一人稱;而在疑問句中,一般不用第一人稱是因為表示說話人對人或事件的不確定性,即傳疑(疑而且問),第一人稱與不確定性基本上是不能同現(xiàn)的,否則句子不成立。

      2.4委婉口氣與禮貌性原則

      禮貌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存在于任何一種語言和文化中,在大多數(shù)社會里,都有一些特定的、被認為是有禮貌的說話方式和行為方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語言不當、甚至語言粗魯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導(dǎo)致人際關(guān)系緊張的例子屢見不鮮,這足以說明禮貌在語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對此,英國語言學(xué)家Leech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提出言語交際中的禮貌原則。

      根據(jù)會話的禮貌原則,常用含蓄、溫和、文雅、婉轉(zhuǎn)、無刺激性的語言代替生硬、直率、恐懼、帶刺激性的語言,幫助說話者克服交際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淡化和排除各種不愉快的聯(lián)想。可以說,委婉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為謀求理想的交際效果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有效的語言形式,體現(xiàn)禮貌原則在言語交際中的運用效果。

      委婉口氣表示的是說話人對相關(guān)命題的主觀估計和含蓄的態(tài)度。猜測類動詞其詞義本身表示說話者對人或事件的猜測和估計,話者在說話前已經(jīng)對所說的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肯定程度,但為了避免直來直去,采用一種委婉的方式來表達肯定的推測,希望得到聽者的同意。例如:

      (31)我覺得這里的天,比什么地方都藍;黑夜里的星星,比什么地方都亮。(鮑昌《芨芨草》)

      例句(31)中,說話人主觀上對“這里的天,比什么地方都藍;黑夜里的星星,比什么地方都亮”是持肯定性態(tài)度的,但為了使語氣變得和緩,而采用了委婉的表達方式。

      猜測類四個小類的動詞在表達委婉口氣時,其不肯定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這一點上正好于語義確信度成反比,語義確信度越高的動詞其表達委婉口氣的程度越低。例如:

      (32) a.據(jù)他過去的表現(xiàn),我認為他能完成這項任務(wù)。

      b.據(jù)他過去的表現(xiàn),我推斷他能完成這項任務(wù)。

      c.據(jù)他過去的表現(xiàn),我估計他能完成這項任務(wù)。

      d.據(jù)他過去的表現(xiàn),我猜測他能完成這項任務(wù)。

      很顯然,a句的語氣強烈,說話人及其肯定自己的判斷,給聽話者留下的余地微乎其微,而d句僅僅表示說話人的“猜測”,語氣最為委婉,語義確信度最低。因而我們認為,在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意見或判斷時,其語義確信度越低,言者的口氣就越委婉。因此,猜測類動詞表達委婉口氣的序列為:

      B3類〉B2類〉B1類〉A(chǔ)類

      3 結(jié)論

      本文從語用前提、句類的選擇、人稱的使用、委婉口氣和禮貌原則四個方面對該類動詞進行了考察。根據(jù)語用前提的不同,對動詞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另外,這類動詞主要用于陳述句和猜度性疑問句,陳述句一般用第一人稱,而疑問句一般用第二或第三人稱。該類動詞的使用使句子的語氣變得委婉,其委婉的程度正好與該類動詞的語義確信度成反比,即語義確信度越低,其口氣越委婉。

      參考文獻:

      [1]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動詞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2.

      [2]范曉.三個平面的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96.

      [3]范曉等.語法理論綱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4]戴維?克里斯特爾.現(xiàn)代語言學(xué)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5]范開泰.語用分析說略[J].中國語文,1995,(6).

      [6]齊滬揚.論現(xiàn)代漢語語氣系統(tǒng)的建立[J].漢語學(xué)習(xí),2002,(2).

      [7]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1,(7).

      [8]溫鎖林.真謂賓動詞帶疑問句形式賓語的語氣問題[J].語文研究,2004,(2).

      [9]朱麗.揣測語氣和揣測語氣副詞[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5.

      [10]羅燕萍.談現(xiàn)代漢語“V+到”結(jié)構(gòu)的形式特征[A].江西省語言學(xué)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

      [11]褚智歆.能愿動詞肯否不對稱問題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

      本文為重慶文理學(xué)院2008年重點科研項目結(jié)題文章。

      猜你喜歡
      語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動語態(tài)的語用分析
      淺析英語教學(xué)中的模糊語教學(xué)
      語用失誤與外語教學(xué)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39:16
      歸化與異化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51:43
      關(guān)于大學(xué)英語語音的語用研究
      基于語用學(xué)的虛擬語氣研究
      淺析英語標識語的文本特點及語用功能
      考試周刊(2016年62期)2016-08-15 18:25:26
      英語稱呼語的語用功能及對英語教學(xué)的啟示
      廣告英語中的話氣隱喻及其語用功能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14期)2016-06-08 21:42:32
      日常英語會話中委婉語的語用功能研究
      阳原县| 南京市| 营口市| 新田县| 靖安县| 甘泉县| 无棣县| 黑水县| 密山市| 邹平县| 秭归县| 揭东县| 叙永县| 周至县| 保山市| 铅山县| 沂水县| 横山县| 东城区| 东乌| 运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综艺| 县级市| 吴江市| 西峡县| 格尔木市| 乐山市| 邵武市| 鄂伦春自治旗| 同江市| 黔西| 南投市| 紫云| 柳河县| 高雄县| 黄骅市| 都匀市| 孟津县| 天门市|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