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太
〔關鍵詞〕 英語習語;翻譯方法;直譯
法;意譯法;直接加注法;
套用譯法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1(A)—0055—01
英語和漢語都有大量的習語,這些習語都源自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使用提煉出來的,它們大都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由于習語具有這些特點,翻譯時就應當盡量保持語言形象生動的特點,除了忠實地表達原文習語的意思外,還應盡可能保持原文習語的形象比喻、修辭效果及其民族地域特色等。習語翻譯的好壞對整個譯文的質(zhì)量有直接的影響。
英語習語(idioms), 就廣義而言包括俗語(colloquialisms)、諺語(proverbs)和俚語(slang)。根據(jù)英漢習語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筆者認為英語習語主要有以下幾種漢譯方法。
一、直譯法
所謂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原文語言規(guī)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lián)想的條件下,在譯文中保留原文習語的形象比喻和民族地域色彩的方法。一種語言所具有的獨特事物無法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對應的事物概念時,采用直譯法既貼切又傳神。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民族、地域歷史等色彩的習語也應采用直譯法。例如:
A cat has nine lives.貓有九命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濃于水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采用直譯法要求譯文必須通順,符合遣詞造句規(guī)則,要文從字順,不能牽強附會。
二、意譯法
有些習語無法直譯,也無法在漢語中找到相同意思的習語借用,只能意譯。例如:
to be the cats paws上當
to like the fish out of water很不自在
to take French leave不辭而別
這類只能意譯的習語相當多,由于是出自不同文化的語言,其差異自然難免,關鍵是要找到能為漢語文化所理解和接受的表達形式。
三、直接加注法
英語中有大量的帶有濃厚的民族地域色彩和典故性的習語,直譯后不能很準確、完整地把原文意思再現(xiàn)出來,必須加注才能交待清楚原文意思,以免使讀者感到莫名其妙,無法捉摸文章的意思。例如:
on tiptoe 踮起腳尖——翹首盼望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運到紐卡索——多此一舉(紐卡索是英國的一個產(chǎn)煤中心)
四、套用譯法
人類都具有相似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和感悟,因此對事物和自然的認識理解也很相似,這就使一些英漢習語表現(xiàn)出相同或形似的比喻,表達相似的喻意,這時采用套用譯法會更通俗易懂。
1. 雙方有完全相同的形象性比喻。例如: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渾水摸魚
to be on thin ice如履薄冰
2. 雙方有大體相同的形象性比喻。例如:
to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大牙(不可譯為“笑掉腦袋”)
to shed crocodile貓哭老鼠(不可譯為“哭鱷魚”)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揮金如土或花錢流水(不可譯為“揮金如水”)
采用此種譯法,不能生搬硬套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用語,必須注意英漢兩種習語各自的特點,避免在時代、地點、條件、民族習慣、審美色彩等方面與原作的上下文形成矛盾。
總之,翻譯時要根據(jù)文章的風格特點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結合上下文的意思,合理地進行翻譯,并根據(jù)句法結構、文化差異等作適當?shù)恼{(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