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瑛
〔關鍵詞〕 體驗性學習;教學;能力;過程;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1(A)—0028—01
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端枷胝握n程標準》也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guī)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边@就是說,“體驗性學習”的內容是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所掌握的教學內容,“體驗性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方式。
“體驗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則是“體驗性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在“體驗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的著力點不是把書本上的、自已頭腦中已有的條條框框“灌輸”給學生,而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學習時不僅會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新課標呼喚思想政治課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實施“體驗性學習”。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思想政治課中實施“體驗性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重在過程
“體驗性學習”重在對學習過程的參與,及思維方式的學習、實踐和思維水平的提高,追求的是過程本身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內心體驗?!绑w驗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而是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能否對所學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
在進行“樹立崇高的理想”的教學時,針對學生討厭單純說教的現(xiàn)實,教師在課前一周要求學生分組對本市農民的生存狀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涉及農民收入、農民居住環(huán)境、農民受教育程度、農村民主管理狀況等問題,之后讓每個小組寫出調查總結,并讓學生談談調查中對自己最大的觸動是什么?在學生的發(fā)言和討論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當?shù)剞r村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調查不僅真實、詳細,而且感觸頗多。許多學生都表示要用自己的所學去改變農村與農民的現(xiàn)狀,面對學生充滿激情與感動的發(fā)言,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奉獻社會中去,他的人生才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這種教學,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將理論知識生活化,引起了學生內心強烈的共鳴,達到了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實處的目的。
二、能力重在應用
“體驗性學習”重在應用已有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并獲得體驗,其目的是在體驗中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發(fā)現(xiàn)性、探究性的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習者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進行“理性投資”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事先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分組制定投資計劃書,上課時,由各組派出代表對計劃書制定的思路作出闡述并進行評比。通過這一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投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通過計劃書的制定和完善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增強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重在體驗
“體驗性學習”十分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習體驗可以通暢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鏈條,可以增強學生的意識、態(tài)度和觀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善于用有價值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多方位的體驗,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贊賞,讓學生在激勵和賞識中經歷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感受學習和生活的快樂。
“體驗性學習”使學生學習的背景生活化,反映了學生在社會及生活中的需要,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真正體現(xiàn)出教育的本質功能。對每個學生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分化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實施“體驗性學習”,將最終使學生走向生活,更好地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