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利
[摘 要]:語文教育不只是一個知識系統(tǒng),它同時具備了塑造心靈、建立人格以及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功能。因此,筆者主張,我們的語文教學從現(xiàn)在做起,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閱讀、精彩展現(xiàn)。
[關(guān)鍵詞]:自由閱讀 學生 語文教育
認真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處處可見“自由”的精神。如“課程理念”提出:“……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薄啊浞旨ぐl(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如,在“課程目標”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薄皩φn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p>
“自由”是一片沃土,是創(chuàng)新的搖籃,是思想智慧的催化劑。德國哲學家列奧斯特勞斯說過,“自由教育,作為與最偉大心靈們的不斷交流,是一種在溫順而不只是謙卑的最高形式之中的試驗。它同時是一次勇敢的冒險:它要求我們完全沖破智識者的浮華世界,它和他們的敵人的世界完全相同,沖破它的喧囂、它的浮躁、它的無思考和它的廉價。它要求我們勇敢,并意味著決心將所接受的觀點都僅僅當成意見,或者把普通意見當成至少與最陌生和最不流行的意見一樣可能出錯的極端意見。自由教育是從庸俗中的解放?!?/p>
當下的語文教學,盡管是處于新課程改革的平臺之上,但筆者覺得仍然是處于“二月山城未見花”的狀況。“依綱據(jù)本”、“考分至上”,使得同一內(nèi)容、同一要求、同一步驟成為課堂不可逾越的模式。這種把學生當作流水線上同一型號產(chǎn)品的教學,根本談不上真正的學語文。一個不能給學生起碼的吸收與表達自由的教師,就是對學生人權(quán)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種剝奪,那我們還能對他手中的教材以及通過教材發(fā)揮功能抱有什么希望呢?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人道主義者,那就是給予學生學習語文一些自由。
一、個性抒發(fā),言為心聲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相當大的空間,師生不可謂不重視,可長期的命題作文,猶如把所有的孩子套在一輛馬車上往一個方向驅(qū)趕,必然形成大同小異的所謂的“文章”,那是淹沒人本價值的非理性行為。因此,作文應該是人性的、增智的存在,而不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先驗復制”。“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彼?自由寫作、自由表達應該成為我們的重要價值取向。
例如,提倡學生自主擬定題目,少寫命題作文。我們蘇教版教材初中版語文教材,每單元的寫作都分為三大板塊,其中第二板塊是寫作內(nèi)容與要求,一般提出幾個作文題目,讓學生任選,同時題目也很開放,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一是以“我的故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二是以“里的新鮮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我在訓練當中,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內(nèi)容,任選一個,其中題目還可以自擬,讓學生的束縛更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例如,我有一次發(fā)現(xiàn)一個同學學習不在狀態(tài),原來是想輟學去打工,我和這個同學進行了幾次長談,讓他回心轉(zhuǎn)意,我就以這件事為話題,讓大家為這位同學寫封信,這樣的作文可以寫事,可以議論,可以夾敘夾議。學生習作擁有了很大的空間,同時也訓練了多種語言表達方式的技能。
每學期完成一定的寫作任務當然是必要的,但關(guān)鍵在于“質(zhì)”,即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自由舒暢地表達,讓作文寓于每一天生活之中是最為可貴的。因此,我十分注重寫日記,提倡學生自由日記。大千世界,自然萬物,無不是寫作的素材。“書寫生活,過著生活”就是日記(作文),關(guān)心生活就是關(guān)心自然與人,關(guān)心生命,因而就會有愛、有美,這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就這樣,讓學生在生活的浸潤當中提升人文素養(yǎng)。
二、解放身心,舒暢表達
我們的語文課堂在求得知識的路上行走得太快太遠,沒有得到喘息的不僅是那疲憊的身軀,更有那倦怠的心靈。我們的語文課堂往往是老師“劃好跑道,讓孩子奔向終點”,往往是有先驗的結(jié)果,慢慢把學生往一條單行線里頭趕,最后一頭撲到老師的懷里。因此,德性的語文課堂,應該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不要緊繃著神經(jīng),正襟危坐。解放他們的嘴,鼓勵他們大膽地去說,解放他們的身體,讓他隨情而定,用體態(tài)去表現(xiàn)他們的情感。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權(quán)必須得到我們的尊重,任何人都有參與討論的權(quán)力。否則,一個只會“聽老師說”的學生,長大了只能“聽領(lǐng)導說”、“聽權(quán)威說”。課堂要徹底廢除那些禁錮我們已久的“禮儀”:坐直、舉手、不能隨便說、經(jīng)允許才能下位……在這里,以文本為對話平臺,議事、抒情、傾聽、思辨,想讀的就讓他放聲朗誦,想唱的就讓他即興放歌,想演的就讓他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跳,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仿佛是無話不說的朋友,生命相遇,心靈相約,彰顯個性而又適度掌控,激起學生悅納語文的激情。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生命本體:那原生的東西,諸如想象力、想表達欲等,尊重愛護這些至為寶貴的東西。不僅要“打開”,而是要在“誘導”中“開發(fā)”出生命本體中的“綠洲”。
三、自由閱讀,大量吸收
閱讀就是吸收。加速拓展閱讀,就能迅速而有效地擴大學生的吸收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階段,是學生求知欲最旺盛時期,愛動手,愛探究,自主性最強的時期,應該是記憶最強吸收最快的時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這是最好的時期。課堂教學中,要大量縮減布置的作業(yè)量,更不要鼓勵學生去做那些吃力而又無效的練習冊,要鼓勵學生大量地去讀。不僅讀好文本,更為重要的是讀課外的文學作品;不僅讀現(xiàn)代文,還要讀文言文;不僅要了解作品的內(nèi)容,還要了解這些作品的作者、生平事跡、主要作品、寫作背景、社會環(huán)境、與作品相關(guān)的文化常識。要引導學生讀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僅要讀書籍,還要讀報紙、雜志、科普書籍、歷史地理書籍等。
我們要引導學生,小學初中階段要讀20本以上的中外名著,要完成“課標”規(guī)定的“400萬字以上”的目標。引導學生閱讀,不是泛泛要求,老師要做有心人,要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好的閱讀習慣,指導正確的閱讀策略,要在班級中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讀書能手評比、讀書匯報會、讀書研討會等,以形成性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愛讀書。學生的讀書習慣一旦形成,那將會是一發(fā)而不可收,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會是一番怎樣的境界可想而知。
語文教育不只是一個知識系統(tǒng),它同時具備了塑造心靈、建立人格以及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功能。課堂是學生實現(xiàn)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情感熏染、人格氣象提升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同時也是師生歌哭于斯的生命之所、自由之所、展現(xiàn)之所。因此,筆者主張,我們的語文教學從現(xiàn)在做起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閱讀、精彩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