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虹
[摘 要]: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問題,是一個一直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從教師自身來分析,影響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厚實和敬業(yè)精神不強。因此,提高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在這兩大方面下苦功。
[關鍵詞]:政治課 理論功底 敬業(yè)精神 精彩
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問題,既是對政治課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既容易,也不容易。說它容易,是政治課并不是不能講好的,也并不是不能產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永剛的課,不就征服了所有聽眾嗎?方永剛說過:“學生當堂打瞌睡,是教師的恥辱。我講課,從來沒人打盹?!逼湮透腥玖κ遣谎远鞯摹Uf它不容易,是說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問題是多年來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久攻不下的頑癥。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一、政治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原因分析
不可否認,政治課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有社會大環(huán)境和教育對象方面的客觀原因,但作為政治教師更應該反思一下自身做得怎樣,這里面有一個能不能講好(教師理論功底強弱)和想不想講好(教師是否有敬業(yè)精神)的問題,也就是說,是自身客觀條件所限,還是主觀努力程度不夠所致。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夠扎實
政治課是否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關鍵在于授課內容是否豐厚、新穎和生動,能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啟迪。這又取決于教師自己頭腦中思想、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但有的教師馬列主義理論功底不夠深厚,知識面相對狹窄,平時又不注重學習、及時充實相關學科的知識及最新知識,因而不能游刃有余地駕馭授課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教師失去信任,對所授課程失去興趣。
2.沒有摸準摸透學生的真實思想,不能對癥下藥
有的教師對學生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深,因而難以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教師講的與學生想的對不上號、合不上拍,教育無的放矢,難以講到學生的心里去,因而產生不了共鳴,當然難有實效,也就談不上吸引感染學生。
3.沒有下苦功深鉆細研授課內容和技巧
有的教師不善于及時跟蹤理論發(fā)展步伐,沒能及時更新充實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書本上沒有答案,文件中沒有結論的社會現(xiàn)象難以說清,能繞道走的就繞道走能回避的就回避,使得教育與社會實踐、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耳聞目睹的現(xiàn)象脫節(jié),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使得政治課聽起來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同時不善于反復揣摸教學技巧,采取和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相適應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也是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原因。
二、增強政治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對策
從以上原因分析來看,要想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教師自身來講主要應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培養(yǎng)提高。
1.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
任何一堂講得好的政治課,都不是僅靠幾天或幾個月備出來的,而是多年心血汗水積累的結晶。只有具備了深厚的理論功底講起課來才能出口成章,魅力四射;才能旁征博引,談古論今;也才能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為此,作為一個政治課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1)廣學博采,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在知識經濟時代,政治理論教師除了要廣泛吸收、應用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有密切聯(lián)系的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科的理論成果外,還要熟悉和了解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發(fā)生聯(lián)系的一些輔助知識,這樣才能使講課內容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識性、趣味性;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及時跟蹤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步伐,提高回答熱點、難點問題的能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與時俱進的,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一把鑰匙,也是回答熱點、難點問題的金鑰匙。要想及時感悟、理解、把握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點,必須時刻睜大眼睛,以奔跑的速度追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步伐,讓自己始終站在理論學習的最前沿。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科學地闡述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透徹地解答社會熱點、難點和學生的疑惑問題,從而達到應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做到對癥下藥
方永剛的課為什么有感染力,就連農民老大媽都聽得津津有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不同群體想什么、需要什么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因而知道人們的困惑在哪里,現(xiàn)實的問題是什么,這得益于他善于調查研究。這也啟示我們一定要做好調查研究,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做到對癥下藥。
(1)深入學生中,掌握學生思想變化的第一手資料。要堅持政治教師與學生交朋友制度、問卷調查制度、政治教師兼職輔導員制度,每名政治教師要主動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直接接觸,真正掌握學生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并及時把搜集到的情況詳細記錄在冊,積累一些貨真價實的“原材料”。
(2)保持調查研究的經常性,及時跟蹤學生的思想變化。當今世界形勢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利益關系不斷調整,學生的思想變化也具有快速性、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這就需要勤于調查,經常調查,做到課前搞調研,課后收集學生的思想反映,這樣才能及時跟蹤學生的思想變化,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把課講到學生的心里去,從而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3)創(chuàng)新改進思想調查的方式方法,真正使學生敞開心扉。要積極借助網絡等現(xiàn)代手段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在校園局域網上開設個人網頁,通過與學生“屏對屏、鍵對鍵、線對線”的平等交流,把面對面不愿說、不敢說、不好意思說的問題說出來,便于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對癥下藥。
3.苦練臺下功夫,力爭把每一堂課都講成精品課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币衙恳惶谜n都講成精品,認真編寫、推敲和熟悉教案是基礎。只有舉一反三、精益求精地認真?zhèn)湔n,講課時才能胸有成竹、揮灑自如,從而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備課中要做到如下幾點:
(1)反復推敲思想觀點。凡講課內容涉及到的思想觀點,都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地深入思考。反復進行自我質疑、自我否定和推敲修改。直到自信要講的思想觀點都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了,對別人可能提出的問題也能理直氣壯地解釋回答了,才算思考得比較成熟了。
(2)精心篩選事實材料。事實材料是為觀點服務的,要盡量做到:一是少。凡是不舉例就能使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思想觀點,就不舉例子。二是近。選用事例應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更便于學生產生共鳴和聯(lián)系實際理解思想觀點。三是典型。事例要有廣泛代表性。
(3)認真琢磨表達方式。要像方永剛那樣當好學生的“政治翻譯”,綜合運用語言、表情和手勢等技巧,該娓娓道來的要娓娓道來,該抑揚頓挫的要抑揚頓挫,該借助手勢的要借助手勢,把口才、幽默、懸念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不斷制造興趣點,力求把抽象的理論通俗化、枯燥的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在引人入勝的語言魅力中收獲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