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娟
[摘 要]: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情感處于形成的初級階段,穩(wěn)定性差,可塑性大。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呢?根據實踐經驗,談談自身的體會。
[關鍵詞]:積極情感 師生關系 和諧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tài)度體驗。當事物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喜愛、愉快、滿足的情感;反之,則產生不滿足、厭惡的情感。小學生的情感處于形成的初級階段,穩(wěn)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態(tài)度是基礎教育階段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它主要包括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具體化為學生對科任教師的情感和對所學學科的情感。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呢?
一、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積極情感的土壤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這一活動的主體。學生對學科的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教師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小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笑容可掬,親切和藹,對全班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tài)度;在課間,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與學生進行接觸,如與學生談心,與學生游戲等。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批評。這樣,不管在課堂內,還是生活中,都會讓學生從老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熱愛,積極地期待和希望,他們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任和愛戴。由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將教誨轉為行為,實現老師的期望。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小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老師所傳授的學科,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良好的情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積極情感的土壤。
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積極情感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較短。為此,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動因素,有目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與教材之間產生通暢的情感交流。
1.游戲教學,激發(fā)興趣,感受情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睂嵺`證明,游戲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若能將知識融于游戲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學習,學生就會樂學、快學、多學。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中,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如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當學生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之后,可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老師用今天認識的形體拼成了一個小機器人(出示機器人),你們能從機器人身上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形體嗎?生答。接著,我轉向下一個實踐活動,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物體拼出喜歡的玩具,先設計出本組拼圖的方案,互相合作,盡可能和老師的不一樣,學生活動結束后,讓各組學生將本組拼成的玩具向全班展示,介紹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接下來,各組的小朋友都紛紛派代表上臺向大家說明本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物體。學生表現得主動,拼得的結果豐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組織教學,體現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探索與創(chuàng)新,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創(chuàng)設情景,以情導行,增強情感
在教學時,教師應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展現、音樂渲染、多媒體課件等途徑,創(chuàng)設出生動逼真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關注,產生細致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一課時,可大膽地處理教材,整節(jié)課將學生置身于“逛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購物的情境中理解加、減法的意義,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運用已學的“小數意義”、“元、角、分的知識”和“估算”等有關知識,來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最后,選擇自己喜愛的商品,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購物付錢、找錢的生活問題。這樣,就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進而感受到學習小數的計算是生活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日積月累的成功體驗是積極情感的催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體驗成功愉悅的同時,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傾向,從而對學習生產生新的熱情,強化興趣。因此,教師應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
1.完善激勵,深化情感,樹立自信
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不吝嗇自己的贊揚。對基礎稍差,一時答不上來的學生,我先請其他學生回答,再請他復述,等他答上來時,我用手勢“V”表示對他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祝賀;對學習優(yōu)秀,回答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我總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對他創(chuàng)意表現高度贊賞,并適時說一聲“精彩!”全班學生則一起有節(jié)奏地說“棒,棒,你真棒!”并和老師一樣,向他伸出大拇指。在課外作業(yè)中,我也注意運用獎勵機制,如書寫質量好,卷面整潔的在上面批上“甲上”。練習全做對的,在本子上批“甲”;在平時交際中,我也采取激勵機制。活潑多樣、層次分明的表揚形式和獎勵機制,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點滴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一來,學生因成功引起滿足和愉悅,便能激起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也就是說,一次成功將促使第二次成功,甚至多次成功,多次成功能使學生喜歡數學,認為數學是他能學好的課程,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生生合作,交流情感,培養(yǎng)協作
每個班30多個學生的學習水平,總是有高有低,參差不齊。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這點,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但一堂課只有40分鐘,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每個學生。我的方法是將學生分成4人小組,根據學科教材每一課的特點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小組學習操練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在表演中能表現自我,體驗成功,培養(yǎng)協作精神。在數學課中安排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圍繞一個探究問題,好生帶動差生,一起說、一起練、一起做。在討論中交流情感,在互幫互助中增進友誼。課后,我還定期組織小組活動,舉行小組朗讀比賽,小組速算比賽等,促進學生自我完善所學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他們提供展現的機會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