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彩琴
水稻輕型栽培技術是現代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農業(y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下面就我市的實踐來談談水稻輕型栽培技術的合理應用和推廣。
一、水稻輕型栽培技術及推廣應用現狀
水稻輕型栽培技術是指對水稻生產全過程中省工省力、節(jié)本增效、生態(tài)環(huán)保型生產技術的統(tǒng)稱。目前推廣面積較大、發(fā)展前景較好的有拋秧、免耕拋秧、直播、再生稻等輕型栽培技術。
(一)拋秧。水稻拋秧技術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示范推廣成功。由于解決了農民插秧難的問題,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節(jié)省勞力,節(jié)本增收,因此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和各級領導的重視,推廣應用面積迅速擴大,已成為水稻栽培的重要方式。2003年在25個省(區(qū)、市)的推廣應用面積達到1.1億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27%。今年預計推廣面積可達到1.2億畝。特別是廣東、廣西,推廣面積達到 2 000萬畝以上,約占兩省水稻種植面積的40%。據統(tǒng)計,1988—2008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7億多畝,省工26億個,增產稻谷150億千克,節(jié)省秧田5 000萬畝。
(二)免耕拋秧。1996年由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研究試驗成功。1998年開始在廣西等地試驗示范,2002年廣東、廣西、四川、江西、湖北等省推廣180多萬畝,2003年全國推廣560多萬畝,2008年推廣面積2 000多萬畝。廣西是免耕拋秧技術發(fā)展最快的省份,1998年開始試驗示范,到2008年全區(qū)示范推廣面積達到516萬畝,預計今年面積可達到600多萬畝。
(三)直播。由于不用育秧和移栽,省工省力,經濟效益比較高,直播技術近年來發(fā)展很快。2008年全國推廣面積約 3 000萬畝。預計今年推廣面積可達3 500萬畝。
(四)再生稻。2003年有12個省(市、區(qū))推廣應用,推廣面積約700萬畝,2008年預計全國推廣面積達到2 000萬畝。
二、水稻輕型栽培技術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完善
一是栽培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經過不斷發(fā)展,拋秧技術從常規(guī)翻耕拋秧發(fā)展到免耕拋秧;直播稻栽培技術,由整地平插發(fā)展到麥田套直播水稻和免耕直播水稻,栽培技術十分簡化。
二是配套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輕型栽培技術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逐步解決,如免耕拋秧、免耕直播水稻前茬稻田的再生蘗、落粒谷、雜草的防除技術,通過采用化學除草劑防治基本成功,采用種衣劑也解決了直播水稻成苗率低的問題。
三是鋪助措施不斷創(chuàng)新。解決免耕存在的土壤板結問題研究成功。廣西采用秸稈覆蓋還田等措施,既解決了土壤板結問題,又使秸稈自然還田,培肥地力。
四是生產安全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過去防治病蟲害大量施用化學農藥,現在采用稻鴨共育、頻振式誘蟲燈,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解決了農藥污染的問題,保護了生態(tài)安全。
在目前推廣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首先是認識不足。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采用精耕細作栽培方法,對免耕栽培、直播水稻認為是“懶漢種田”,同時了擔心免耕土壤板結、產量低的問題,影響推廣工作。其次是發(fā)展不平衡。由于各地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同,水稻輕型栽培技術發(fā)展差異較大,如免耕拋秧技術目前只在部分省(區(qū)、市)試驗示范,個別省進行推廣,多數省尚未開展。再次是機理研究不清。例如水稻免耕拋秧、免直播的適宜年限還不是很明確,只有進一步研究明確免耕與輪耕的年限,才能指導大面積推廣應用。
三、水稻輕型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有前景
目前,水稻輕型栽培技術推廣應用面積約1.6億畝。通過3年~5年努力,預期推廣面積可達到2.6億畝左右,占水稻種植面積5 000萬畝,直播水稻面積5 000萬畝,再生稻面積1 500萬畝,超高茬麥田套播水稻500萬畝。實現了這個目標,將為我國水稻生產技術帶來根本性變革,每年可增產稻谷80億千克,節(jié)省勞力13億個,節(jié)本增收150多億元。
1.推廣的具體措施。按照水稻輕型栽培技術對農機農藝配合要求來組織實施。主要做法:
(1)通過技術培訓,典型示范促進推廣。一方面通過技術培訓、經驗介紹,使農民懂得基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市、鄉(xiāng)(鎮(zhèn))的典型示范,了解和掌握輕型栽培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典型經驗探索發(fā)展思路,推動輕型栽培的發(fā)展和提高。
(2)按機收能力定物資定設備,責任到人。在落實計劃中,把機收能力與要求推廣的面積相聯系,市、鄉(xiāng)(鎮(zhèn))、村、農戶層層落實。然后根據計劃組織種子、物資和機械(如直播機、插秧機、拋秧機)等,并由農機和農業(yè)部門分工負責,責任到人。
(3)對各生產環(huán)節(jié)嚴把技術關。市、鄉(xiāng)(鎮(zhèn))農機和農技人員分級負責,責任到人,按照農機農藝相配合的要求進行。重點要抓好以下環(huán)節(jié):①育秧環(huán)節(jié)。從種子的選擇、浸種催芽,做秧田秧板(或秧盤),肥、水、溫度管理和草病蟲害的防治到移栽前的各生產環(huán)節(jié),技術人員下村下田,指導督促,使之達到要求。②大田移栽環(huán)節(jié)。大田的平整適合機插、機拋(或手拋)、機直播;機械的調整和操作適應現有秧苗及其他條件;在移栽中保證密度、均勻度和栽入深度等,為高產打下基礎。③培育管理環(huán)節(jié),根據輕型栽培的特點嚴格防治草病蟲害;水漿管理不但要符合水稻各生長期的特性,而且還要與機收結合起來,早擱田擱好田?!?/p>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