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維
有人給我一枝花,我笑著接受,其實也是給予我自己一個表達的機會,讓花香傳遞得更遠,
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件好事嗎?
在人生道路中,每個人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貴人,得到種種恩惠,所以人們總說要感恩。工作中也是如此。
工作不是冷冰冰的交易,不是客戶把任務交到你手上,你只單純做生意,記掛錢貨兩清,其余概不負責。而是客戶在眾人中選擇了你,你感受到了他的信任,回報以言出必行,提供更細致的服務,唯有這樣,關系才不會隨著生意的終止而終止,客戶也會感謝你的努力,再把下一個生意交到你手上,讓這個過程不斷地延續(xù)下去。
我在工作中就常懷著感恩之心,懷有感恩之心的人,體會到的不是一樁樁生意。而是一份份信任。你是不是一個感恩的人呢?
“我很感恩,”很多人說,但是感恩不是自己的感覺,而在乎那個曾幫助過你的人的感受。我們很多時候不如自己想得那么善于感恩,因為我們把感恩想得太復雜了。
比如把感恩想到太重大。中國人常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面對別人的恩情,我們往往還沒接受就開始考慮拿什么報答,當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的時候,只有拒絕——“幫助我們的人有權有勢有錢,什么都不缺,我什么也不能給他,不如不要欠這份情好了,一身輕松?!?/p>
感恩其實并不復雜,甚至好像白開水那樣單純。
首先,施以恩惠的人并不一定求回報,其次?;貓笠膊灰欢ㄊ且陨莩薜奈镔|,你完全可以回報愛、尊敬、關懷??峙履切┱嬲@進我們心田去的大恩,本身就是一個支持的微笑、一個理解的擁抱、一次路遠迢迢的探望,而不是價值幾何的人民幣。你當然想給最好的回報以表示那一刻的重要,但是也不必費心去想該給對方黃金還是鉆石,車子實用還是房子增值。報恩不在乎形式,不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輕松而“禮尚往來”的過程,而是一個“我感受到了”的契約。為了這份契約你所做的努力,就算最后沒有結果,別人也會看在眼里。
直到現(xiàn)在。我還會一直想著我大學時的老師。那時,我非常叛逆,是他像父親對待小女兒一樣理解我、感化我。他原本希望我留在他身邊走學術道路,助教講師、副教授這樣一路走上去,但是有一天我告訴他我想走,因為學校生活太安定了,不適合我。當時我倒是沒有多想以后的路到底會怎樣,就是害怕跟他開口。最后講的時候,一時間抑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在跟年邁的父親講,我要離開他,要遠行。老師也知道我是愛他的,敬他如父,只要他開口,能做的事我一定會去做,可是他還是讓我走了,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小女兒一樣。感恩應該回報以對方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所認為他需要的東西。飽時千杯,不如渴時一滴。這種恩情和回報,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了。
但是有些“恩”,是不在我所理解的應該“感恩”的范圍里的。因為有些“恩”在付出的同時,就有目的。那是為了交換率先做出的行為,并沒有感情因素在里面,所以要感謝也很簡單,給他同等價值的東西就好了。就像我借給你錢,半年期還是一年期,三分利還是兩分半利,這本身就是交易,不在我所說的感恩的范圍里,也不配讓別人去感恩。
感恩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我”感謝被施予了恩惠,但還是一個是“我”同時給予了恩惠,也許許多人不知道,施和受同時存在,在“受”的過程中,也是一個“施”的傳遞。比如有人給我一枝花,我笑著接受,其實也是給予我自己一個表達的機會,讓花香傳遞得更遠,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件好事嗎?
(采訪及整理/張維)
蕭靜萍
工作已進入第26個年頭的她畢業(yè)于臺灣文化大學英語文學專業(yè),在麥肯臺灣開始了廣告和媒體生涯,任職10年中是亞太區(qū)“優(yōu)異獎”獲得者。而后,受聘于靈獅廣告,負責臺灣聯(lián)合利華和匯豐銀行的行銷企劃。2003年成為臺灣星傳媒體董事總經(jīng)理。2006年10月被認命為群邑旗下逆勢中國區(qū)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