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梅霞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正成為職教英語教學模式的新選擇。該教學法用于英語課程的教學,成果豐富。本文就職教英語教學現(xiàn)狀結合該教學法的實際應用作了初步的實踐,認為在職教英語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優(yōu)勢是明顯的。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教學模式 任務設計
職業(yè)中學教育是非學歷型教育,它是以就業(yè)為導向,走產學相結合的道路,是培養(yǎng)市場經(jīng)濟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適用型人才的市場。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教師教得辛勞、學生學得痛苦的現(xiàn)象還是普遍存在。做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職業(yè)中學外語教學中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職高生,通過職高三年的英語學習,掌握的只是些語法條條和死的詞匯,根本無法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假如我們中職英語教師依然在教學中只管講授課本知識,不關心學生將來就業(yè)后英語的需求和應用程度,不僅不能實現(xiàn)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也達不到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水平和技能技巧,結合學生特點和就業(yè)職位特點,多年來我在職教英語教學中經(jīng)常嘗試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并取得較好的成績,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打好基礎。
一、在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設定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它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教學活動。與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法不同, 任務式語言教學法以其“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交際”等特點正成為職教英語教學模式的新選擇。任務型教學法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務-→師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適當講解或自學或協(xié)作學習-→完成任務實踐-→交流或歸納。在口語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是:固定的話題-→老師講解背景知識-→有關話題的生詞-→跟讀單詞-→簡單討論-→小結評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被動的。而任務型教學強調在 “做中學”,注重“用語言做事”,倡導學習者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嘗試用英語進行交際所帶來的愉悅感,從而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任務型教學突出了“做”在教學中的價值。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角色扮演,它能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滲入到活動中,使角色交際逐步向自然交際發(fā)展。這樣,學習者就可以用非言語動作(手勢、面部表情等)來表達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表達思想的能力。因而,在任務型教學中,我常根據(jù)課文內容,讓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表演,或制作簡單的道具,利用教室作為舞臺進行表演等。如:我在教授《實用英語》(即出國旅游英語急用話題71個)飛機上找座位口語教學時,在教學前先提出一個任務,即:“今天我請同學們去坐飛機,但你們必須在機艙找到各自的座位”。 但問題的在于機艙是什么樣子,因為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沒有坐過飛機,這時我就要求學生分別扮演空姐或空哥,把教室位置模擬成機艙為大家服務,并通過制作簡易登機卡這種動手動腦的游戲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又如在See a doctor一課時,可以模仿醫(yī)務室,讓一個學生扮演doctor另一個學生扮演病人,以恰當?shù)谋砬?準確的動作,表示出生病時捧腹、托腮、按額的痛苦狀,醫(yī)生和藹問診樣,比干巴巴讀一遍,翻譯一下的效果好得多。其它如問路、打電話等話題都可通過角色扮演來鞏固,掌握交際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把語言、技能和真實交際經(jīng)驗統(tǒng)一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真實、充滿活力的情境中感受語言的真諦,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二、任務的設計必須真實、有趣
初中學生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特殊群體,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到了職業(yè)高中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趨于成熟,抽象邏輯思維起主導作用。同時說話時的心理活動也隨之變化,對說話的興趣有所下降,顯得不那么積極主動了。根據(jù)這些特點老師應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重視激勵學生說話的興趣,使之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相適應。為此,我從職高一年級開始著手從教學方法上激勵興趣,調動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任務型教學以職高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身臨其境地參與和完成真實的任務。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真實可信的語言情景,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創(chuàng)設如過生日、購物、旅游、問路、談論天氣等栩栩如生的生活味十足的任務型活動,可以采用“表演法”開展交互式、合作式學習。教“談論天氣”,可以在黑板上畫幾幅簡筆畫: 分別用紅色和白色粉筆標注天氣狀況,然后指著不同圖畫問:;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讓同學們進行描述,并積極發(fā)言,從而給他們提供了發(fā)散思維的機會。又例如,在教學“電視”時,在談到電視節(jié)目時,可以充分利用班級現(xiàn)有電視資源優(yōu)勢,打開電視,讓一學生在電視前不停更換電視節(jié)目,同時教師指著不同電視節(jié)目問學生:Whats the TV program? Do you like it? Why? Who is your favorite TV host and hostess?并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正反方辯論活動,輪流描述電視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去完成任務,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思維,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這種貼近生活,真實自然的任務型交際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理解語言的含義,掌握語言技能,能更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三、任務的設計必須目的明確
《英語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強調: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要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大而言之,是為了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技能,促進英語與其它學科知識的融合;小而言之,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本領。聽、說、讀、寫是四種最基本的語言技能,我們應遵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情景交融、實踐延伸”的原則。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明確所設計的每一項任務的目的,通過這些目的明確的任務的完成,來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四項能力。任務的目標必須明確,就是要讓學習者知道任務所要達到的結果,然后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方法,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教完“Unit 9 Eating Out?”后,根據(jù)書上的一張調查表,讓學生用“Do you like...?”,“What type of food do you prefer?”這兩個句型去詢問同桌及身后的兩位同學,下課后讓他們當一下調查員,去調查其他同學,問一問他們喜歡的,完成表格。同時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類似調查表,綜合使用所學過的交際性語言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獲取相關事物的信息,并匯報調查結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樣我們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及時地學會生詞。任務的目的明確了,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領。
四、任務的設計必須有多樣性
語言交際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心智活動,多設計一些啟智和激趣的任務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常見的方式有:1.利用直觀教具或實物——利用直觀教具、圖片、簡筆畫有助于清楚地把所要教的單詞,短語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先入為主形成英語思維,這樣學生對具體形象的內容較易接受。2.辯論式——如:充分利用班級現(xiàn)有電視資源優(yōu)勢,辯論電視優(yōu)缺點。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論點,針鋒相對地駁斥對手的看法,來幫助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3.競賽式——學生好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很強,通過競賽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例如,在教學完食品詞后,可在黑板上貼上食品的圖片,讓學生在相應的圖下填寫相應的單詞,看哪組寫得最快,最多并給優(yōu)勝者頒發(fā)獎品。4.繪畫式——如:在教完 “Housing”后,讓學生設計自己的房間。5.表格式——如:在教授“Our Day”時,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之間互相調查,詢問家長的職業(yè)。6.對話式——根據(jù)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編對話。7.游戲法——如在找座位時用Game for seats——找座位游戲。在游戲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趣味性,在游戲中,老師的角色有一定的轉化,他的語氣與神情讓學生更能親和,更容易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8.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式樣——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求老師把握教學內容,以現(xiàn)代化的技術把相關內容放置一 定情景,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畫面,有聲有色,活躍課堂氣氛,吸引住學生。在這么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變換這些練習方法,并由簡而繁,由慢而快,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形成一個自然發(fā)展過程。但每種練習都不要做得太久,以保持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避免出現(xiàn)疲塌現(xiàn)象。這些課堂任務的設計扭轉了以往呆板、機械、苦惱的學習局面,扭轉了害怕的、愁眉苦臉的教學局面,扭轉了被動的學習局面。學生們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在笑聲中學習,通過這些多樣化的課堂任務設計,不斷地刺激他們的學習,從而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這么多年來我在英語教學內容上結合學生就業(yè)特點,側重學生學有所用,明確學習目的,并設計了與學生崗位緊密結合的學習任務。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將這一方法運用于教學,既有效解決目前學生厭學英語等諸多問題,又有助于學生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師大出版社,2001年。
【2】魯子問.《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
【3】北京景山學校.郭善渡《探究式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