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旭
【摘要】愛,具有無形的力量,愛,是喚起學生良知,開啟智能的鑰匙,愛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步階梯,是教育成功的橋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班主任,和學生溝通是班主任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那就是要全心全意愛自己的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更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從而使他們理解老師的愛,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讓學生感受到純真的愛,用真誠的愛心教育,去贏得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
【關鍵詞】信任;尊重;關心;誘導;一視同仁
要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從情感入手,全心全意愛自己的學生。愛,具有無形的力量,是通向兒童心靈的橋梁。
熱愛學生,是一個人民教師起碼的,必須的素質,沒有信任,沒有心靈的交流,是很難想象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的。特別是在小學教育這個初始教育階段,“愛”更重千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就是依靠“愛”轉化了暫時后進的學生,促使優(yōu)生更優(yōu),形成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送走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畢業(yè)生,使他們高高興興地讀上了高一級學校。
1.愛的基石——信任和尊重
信任和尊重自己的學生,才會得到學生對自己的敬愛和信服。當教育者贏得了學生的信任時,學生就會把教育者看作一個可以親近的人,教育就會收到較好或良好的效果。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
五年級時下期班上有這樣一位男生,一段時間突然變得任性、易沖動,稍有不如意就發(fā)脾氣,經(jīng)常和同學發(fā)生爭吵。為了了解事情的原因,我就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一起談心,聊天,從他的擺談中才知道他的父母離異了,他和父親一起過,原本優(yōu)裕而溫馨的生活也將沒有了。對于小學生來講,此時正是思想可塑性較強,人生觀正待形成的時機,一旦發(fā)生心靈畸變是極其危險的。面對一顆極易受到傷害,極其脆弱的心靈,我親切地開導他,鼓勵他,并且告訴他:“老師永遠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困難,盡管給老師講,老師一定幫助你。”同時我還發(fā)動班上的同學都來關心他。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的愛心,集體的溫暖,終于使這位學生走出了心里陰影,圓滿的完成了小學學業(yè)升入了高一級學?!,F(xiàn)在他正在所熱愛的模具制造崗位上噴灑汗水。多年以后,他和我談起這些,深有感觸的說,那時我感到一切都變了,心里也在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仇恨一切。如果不是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苗頭,還真不敢想像后面的日子。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開啟者,善于尊重和信任學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才會受到學生的尊敬,有一次上課,同學們都在聚精會神地做作業(yè),我看到平時上課愛說閑話的學生又在向同桌說著什么,非常生氣,以為他又不守紀律,就叫那位學生站起來,當時他紅著臉低著頭站了起來。可是課后,一位學生來告訴我,說那個學生剛才是為同桌讀黑板上的題(因同桌眼睛近視而又忘戴眼鏡了),并不是有意說話。當時我感到非常不安,馬上回教室當著全班同學向那位學生真誠的道歉,這件事使那位學生和其他學生很受感動。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就應該放下教師的架子,和他們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信任、愛護、關心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同他們玩耍、勞動、學習中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不傷害他們的人格,信任他們的能力。”在沒有師生界限的交往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也樂于主動向教師敞開心扉。這時,教育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2.愛的行動——關心、誘導
老師在學習、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正面誘導,比單純的嚴厲批評、訓斥收效大,因為這樣做是愛的具體化。
班上有幾個男生,曾一度迷上了電子游戲,每天不按時到班上課,經(jīng)常請假,然后結伴到電子游戲廳打游戲。有一位男孩子因把一周的生活費提前花光了,被家長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再三追問,才知道是拿去打電子游戲,家長十分生氣,到學校告訴了我。怎樣處理這個問題,達到誘導的目的呢?我沒有用簡單粗暴的訓斥代替教育,而是用“一聽、二看、三議”的方法引導他們提高道德認識,分清行為是非,讓壞事變好事。我首先給他們講迷上電子游戲的危害性,又找來一些資料讀給他們聽;然后利用主題班會活動讓他們看同學們自編自演的小品《電子游戲害了他》;最后組織討論“迷上電子游戲的害處?!弊寣W生從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并逐步改正。
平時,聽見學生咳嗽,發(fā)現(xiàn)嘔吐,身體不舒服,就親自給他們端開水,讓他們吃藥。天冷了提醒學生加衣服,上街囑咐學生注意財物安全,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傊?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隨時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對學生的關心,愛護,我總是從他們的不同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去理解他們,照顧他們,從而使他們理解老師的愛,并化著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的行動。
一視同仁,讓學生感到純真的愛。學生每接觸一個老師,總有議論,老師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老師處理某某事公正不公正等。他們要求老師公正的愛,以滿足他們自尊的需要,否則會造成逆反的心理,不利于教育。所以教師愛學生,無論他表現(xiàn)
3.愛的深化——嚴格要求,一視同仁
怎樣,是優(yōu)是劣都要一視同仁,既不縱容優(yōu)生,也不歧視后進生,既要讓所有學生體會到老師像他們的慈母,又是他們的嚴師。
對待優(yōu)生,我常教導他們辯證地看問題,揚長避短,爭取更優(yōu),不僅在學習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還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體,更應有一顆善于奉獻的愛心。有了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精彩。
對待后進生我也常教育他們一分為二的看自己,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給予他們改正缺點的機會,引導他們樹立改正缺點的信心,教育他們自覺主動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不懂的地方大膽問,切不可自暴自棄。這樣學生在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友愛氣氛中學習、生活,沒有精神負擔。這樣的氣氛陶冶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當然教師的示范,榜樣作用是無形的,無聲的教育,教師公正純真的愛,會變成他們愛同學,愛師長,愛他人的自覺行動。
嚴格要求,對學生傾注灼熱的愛。一提到“嚴”,學生往往認為是“兇”,作為老師其實嚴格要求是熱愛學生的重要內容。
每天當我檢查到教室或公共區(qū)域沒做干凈時,無論班委干部還是一般學生都得重做;對于學習不負責,上課不專心,甚至有“自甘落后”思想的個別學生,除了多次談心教育外,還具體輔導,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有信心前進。個別任性的孩子,有了缺點我也從不放松。原班有一位男生,人很聰明,好動腦筋,學習能力較強,成績在班上是前幾名,可就是不想做清潔,認為我今后至少是白領階層,可以請人做清潔等;同學提意見不聽,評比時扣他勞動分,他不服,不是吵就是鬧。我一面給他講應該怎樣對待集體,對待勞動的道理,同時言傳身教,同他一道做清潔,并且認真檢查,要求他做好。慢慢地,他終于改了這個缺點,期末還被評為班級“三好”學生。
愛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步階梯,是教育成功的橋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喚起學生良知,開啟智能的鑰匙。因此,我對班上所有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以及單親家庭與農(nóng)民工的子女,更是滿腔熱情地用強烈的責任心去關心他們,正是這種真誠的愛心教育,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贏得了師生之間的真摯感情,所教學科成績也連年位居全區(qū)前列,真正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