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庭奎
摘 要:把數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開動腦筋,開闊視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用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寓智于趣,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的才能;用數學的思想熏陶學生,寓教于思,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水平。
關鍵詞:寓教于樂 寓學于樂 寓智于趣 寓教于思
數學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tài)。它是對數學學科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是對學生理解、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升華過程。那么,新理念下我們該如何進行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呢?
一、以活動為陣地,用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fā)展過程,主動地發(fā)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yǎng)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顒有允菙祵W活動課的突出特征,活動性表現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思維,動口表達交流,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去發(fā)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認知結構。
二、以知識為主流,面面俱到
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構建新的數學知識結構。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在授完平均數后,教材安排了《可怕的白色污染》實踐活動課。在教學《可怕的白色污染》這節(jié)課時,我課前先讓學生回家調查一周內自家用塑料袋的個數,并做好統(tǒng)計工作。在新授課時,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情況,信息匯報完畢后,教師讓學生算出自家一周平均每天用多少個塑料袋并做匯報。根據匯報的個數的平均數這個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有的學生算出自家一個月用多少個,一年用多少個;有的學生按全班同學的人數算出一天、一個月、一年各用多少個塑料袋,最后讓學生把課前帶來的塑料袋剪開平放于桌面,用尺子量出它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的面積,然后根據這個信息自己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有的學生算出自家一周所用塑料袋占多大的面積;有的學生則按全班同學的人數分別算出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所用的塑料袋各占多大的面積。
三、創(chuàng)設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倡導數學知識要來源于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和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來建立數學模型。讓學生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币虼?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起來,從現實中尋找學生學習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興趣”即是“樂學”。數學游戲就是學生樂于學習的根源,在這個“源”中,現有的、學生看得見的、摸得著的實體形象,既能喚起學生學習的愉悅,又展現了學習的智力背景,鼓舞學生自動求知。調動與調節(jié)學生左右腦同時投入學習,激發(fā)學生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推動學生認真學習,順利開展認知活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四、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
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己學、自己動手、自己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現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課標新教材下冊在學完圖形與變換后安排了《剪一剪》的實踐活動。課前,我讓學生準備好彩紙和剪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新授課時,教師先出示一朵花,讓學生剪出這朵花的模型并說出方法。教師按學生的說法剪出了兩朵花,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是怎樣剪的?學生猜不出來,教師提示折紙的方法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剪紙。有的學生剪得兩朵連續(xù)的花,有的學生剪出兩朵不連續(xù)的花,有的則是一朵花完整,另一朵花只有一半。這時我請成功的學生說出方法,以此類推,我讓學生剪自己喜歡的圖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留給學生創(chuàng)作的空間,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五、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數學活動內容選擇,要堅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的啟蒙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節(jié)約用水》時,利用多媒體上的信息,讓學生了解我國西部及世界缺水的情況。在學生的心目中,河里、溝里到處都有水,在家里只要一打開水龍頭,水就會流出來,我國怎么會是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呢?然后我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計算,使學生懂得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家要節(jié)約用水,要不然最后流出的一滴水將是人的一滴眼淚。
作者單位:廣西天峨縣岜暮鄉(xiāng)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