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偉
摘要:對作品文本的細讀向來都是優(yōu)秀文學批評的立足點,然而當下文學批評界卻對文本細讀遠不夠重視。本文將以翔實的資料分析和探討新批評派細讀式批評方法的特點,并借以發(fā)現(xiàn)其對于當下文學批評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文學批評;細讀;新批評
優(yōu)秀的文學批評是斷不可缺少對文本的細致分析的。對作品文本的細致考察,乃是文學批評的立足點和根基所在。然而,文本細讀卻恰恰是目前許多文學批評文章的欠缺之處,缺少文本分析的浮泛議論仍是當前諸多批評的弊病所在。當我們面對著層出不窮的嶄新形態(tài)的文學文本以及歷久彌新的眾多經(jīng)典文本時,忽視文本細讀的文學批評必將會越來越顯得難當重任。在這種情況下,了解和運用細讀批評方法應當成為當下文學批評不容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這應當引起學界的重視。
“細讀(Close Reading)”這一概念是由新批評派的重要理論家和開拓者之一瑞恰茲在其著作《實用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中首次提出的,瑞恰茲也因此而被公認為“新批評之父”。關于文學批評,瑞恰茲力主文本批評,極力反對和批判文學外部研究(“External Standards”)的方法[1](P203),認為任何文本以外的因素包括社會、作者和讀者等方面的因素都只會給文學批評造成干擾,文學批評根本不需要文本以外的任何事物作為其參照。由此瑞恰茲就提出了“Close Reading”這一概念。[2](P243)Close這個英文詞匯有“封閉的”、“嚴格的”、“謹慎的”、“徹底的”等多個意義,那么這個詞在此處的意思,我們則應當結(jié)合其提出的語境來看。由于它是瑞恰茲相對于外部批評(External Standards)的方法而提出,因此它的意義應當是指對作品進行封閉的、內(nèi)在的考察,也就是文本批評之意;同時,由于瑞恰茲推崇以對文本進行嚴謹與精細的閱讀與分析來展開批評,所以Close在此處還同時有“謹慎的”、“徹底的”之意。如此,Close Reading的涵義便是指文本中心的批評,而且還是要求謹慎細致分析的文本批評。國內(nèi)學界一般將其譯為“細讀”。
瑞恰茲不僅提出了“細讀”這一概念,而且還為細讀式批評提供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這體現(xiàn)在他對細讀的必要性、細讀的主要內(nèi)容和細讀的操作、細讀的目的等多個問題的具體論述上。
首先,細讀的原因和必要性以及細讀的主要內(nèi)容。瑞恰茲認為,文學的獨特性來源于文學語言的獨特性和復雜性。他在《文學批評原理》一書中指出,語言可以分為兩種:“科學語言”和“情感語言”。[2](P243)兩者的差別在于,科學語言是指稱一個客體的,所以它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合乎邏輯;而情感語言則是在表達和引起某種情感情緒,它不一定要符合客觀事實,只要能贏得讀者情感上的相信就行了。[3](P34~35)瑞恰茲認為,文學語言就屬于情感性的語言,它們表達著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同時又喚起讀者的情感態(tài)度,是情感的載體。這既是文學的獨特性、復雜性所在,也將是理解和批評文學作品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正因為如此,細讀語義才應當成為文學批評之基礎。
其次,瑞恰茲還論述了細讀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第一,瑞恰茲在《實用批評》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文學語言有四種不同的意義功能,分別是“字面意義(Sense)”、“情感意義(Feeling)”、“語氣(Tone)”和“目的(Intention)”。[1](P181) “字面意義”是指作者運用語言所談到的事物,它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載體,也是激發(fā)讀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機;“情感意義”是作者對自己所談到的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語氣”是作者對于讀者的態(tài)度,它往往能反映出作者對于自己和讀者之間關系的看法;“目的”是作者的寫作用意,是他運用這些語言所希望達到的效果。批評者應當仔細地辨析、理解作品中每個詞句的這四種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客觀地去評價一部作品。
第二,辨析文學語言的四種意義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來進行。瑞恰茲明確地把結(jié)合語境辨析語義作為一種文學批評方法提出來,并且對語境這一概念給予了不同于一般語言學的獨特界定。他指出:“一首詩中的全部其他內(nèi)容就是這個詞的語境?!盵1](P212)一般我們所說的語境主要是指詞句的上下文,而瑞恰茲則將它的涵蓋范圍擴展到與該詞句相關的任何事件及條件,那也就意味著,與該詞句意義相關聯(lián)的整部作品,還有該詞的意義演變史和社會文化內(nèi)涵,等等,都應算作語境的內(nèi)容。[4] (P96~97)批評者需要仔細查明詞句的具體語境,才能準確地理解作品。
第三,瑞恰茲還提出細讀應當是反復的、多次性的?!皩τ诖蠖鄶?shù)優(yōu)秀作品來說,我們需要多次閱讀才能夠準確把握它的用意?!盵1](P206)這是瑞恰茲的細讀批評方法的另一要求。
總之,瑞恰茲對于細讀批評方法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闡釋,對于細讀的必要性、細讀的目標、細讀的內(nèi)容和具體操作方法給出了比較明確的論述?;谝陨险撌?我們認為,細讀法就是以作品文本為中心、細致分析作品語言等形式要素、通過謹慎分析最終對作品價值作出整體評價的文學批評方法。新批評家們都對文學語言的復雜特性有著敏感的認識,往往傾心于對文學語言的精細分析,對復義、悖論等語言現(xiàn)象乃至一個單詞發(fā)音、一個句法結(jié)構(gòu)往往給予“捻斷數(shù)莖須”的謹慎揣摩。
當然,每一種文學批評方法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它的缺陷和弊端。細讀批評方法最大的缺陷在于它偏執(zhí)于文本分析而割裂了文學與社會、作者和讀者的天然聯(lián)系,導致了孤立和偏頗。我們務必要看清它的這些缺陷,但是,我們也應該充分重視并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因為,在當下批評界中,文本細讀的缺乏恰恰是很多批評不盡人意的原因所在。當我們在很多批評文章中看到的只是對作品所進行的濃墨重彩然而卻又是隔靴撓癢的描述時,我們深感文學批評遠離了它的要義,深感我們的文學批評者對于文本分析還遠遠不夠重視。另外,隨著西方各種思潮、主義的傳入,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文學批評的新方法,許多批評者都嘗試著將這些新的方法運用于實踐。但是,無論是何種批評方法,它都必須要與文本細讀結(jié)合起來才能確保不誤入“言語拜物教”和“方法拜物教”的歧途,才能真正有益于文學批評的發(fā)展。
正如瑞恰茲所說,細讀乃是文學批評之基礎,沒有文本細讀則文學批評終將成為空中樓閣。我們應當從浮躁和喧囂中冷靜下來,認真看待并充分吸收細讀批評理論和方法中的合理成分,將其融入我們當下的批評實踐,并且可以結(jié)合實際將其加以發(fā)展,從而將我們的文學批評推向一個更有生氣的局面。
參考文獻:
[1]I·A·Richards: Practical Critici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2][英]瑞恰茲.文學批評原理[M].楊自伍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
[3][英]瑞恰茲.科學與詩[M].曹葆華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