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海
2009年安徽卷高考作文試題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理解“彎道超越”這一競技現象下,聯系社會進程和人生履歷,策動思考或感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當下社會生活來看,全國上下仍在攻克時艱,在金融危機的“彎道”處堅定信念,鉚足勇氣,化“?!睘椤皺C”,考生理解“彎道超越”自會比任何時候都具體、都深刻。
比較自主命題以來的作文試題,無論在“形”上還是“質”上,都發(fā)生了變化:從作文類型看,從2006年的話題作文,到2007、2008年的命題作文,再到2009年的新材料作文;從作文立意看,從2006年的寬泛延伸,到2007、2008年的命題預設,再到2009年的立意生成。最重要的是其與新課程改革目標的有效對接,具有新課程下作文教學的標桿意義,距離更近,用意更深。
其一,近在三維目標的落實,近在社會生活的暗合。今年的作文試題有別于往年的給定的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的“關鍵詞”,今年提供了一則材料,要求考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先要閱讀材料,從中熟知體育競技的“彎道超越”現象;接著加以引申,聯系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促使考生落實“過程和方法”目標,“彎道超越”也指社會進程中的某些變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不難看出這一材料的命題立意是要考生體會、反思各個領域那些“充滿困難卻又蘊含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時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怎樣直面?怎樣超越?這就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過程。以往的作文試題大多一個勁地往象牙塔里鉆,或海闊天空,或咀嚼哲理,或風花雪月,“內中無一憂字”!今年的作文試題以社會背景投影的形式直面民生,關注國家命運,這種心系民瘼的勇氣和智慧令人為之心折。安徽卷以社會背景為作文語境的高考作文試題今年不是個例。寧夏卷思考著“社會某種誠信善良的缺失和這種品質的養(yǎng)護”,江西卷、遼寧卷直陳社會熱點“獸首拍賣”、“明星代言”等等。今年的作文試題語境群體性地從現實的社會語境里突圍出來,走向“前線”,引領考生勇敢地直面當下的社會現實,回應個體的生活世界,足見撥正的力度、膽識。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熱衷于看似寬泛實則迂仄的主旋律式命題,遺忘了對現實問題的關注,自我屏蔽視野,遠離社會現實,一味沉湎“高蹈”。單純地看,僅是作文試題命制范疇的問題,其實未然,它是“受什么樣的教育”的“大是大非”的問題。寫好今年的作文,應有自己獨立的體察和感悟,應有根據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表達思想情感的語文積累。
其二,深在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深在作文教學的路徑。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得以明證。作文試題提供的材料不是文題的演繹和輔助解讀,而是生成文題的必需,更具有探究性,更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材料先用簡潔的語言解釋“彎道超越”的競技現象,宕開一筆,提示社會進程和人生履歷的“彎道”風險與機遇并存,頓挫與節(jié)點并存,給考生提供了多元思維的語境,促成考生聯系自我、體驗生活和關注社會進行思考、判斷、探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無論從“大我”的角度關注國計民生,譬如“抗震救災”凝聚了華夏民族精神,“金融危機”見證了抵御風險能力,“奶粉事件”強化了食品安全意識等等;還是從“小我”的角度回望自我,譬如人生的低潮需要作為的勇氣,生活的頓挫需要化解的智慧,歲月的磨煉需要堅強的品質等等。上述對于“彎道”的解讀,需在“彎道”的比喻義上深入開掘。立意側重怎樣超越“彎道”,可從以下角度進行思考:善于把握“彎道”機遇,堅定必勝信念,超越新的“彎道”;矢志“彎道超越”,重在把好“方向盤”和踩好“油門”;辯證地看“彎道”,跑好了,就是領跑者,跑偏了,就是跟跑者;“彎道超越”需要大勇氣,大智慧等等。作文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和含義的范圍作文”,上述切入點都在范圍之內,因此,今年作文試題給予考生更為寬廣的創(chuàng)新空間,切實做到了“以人為本”。作文的入口因考生的思維而異彩紛呈,這就印證了思維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不過在應試作文的博弈下,不少語文教師低下高貴的頭,流于作文教學的操作化、客體化。在目前作文教學的“彎道”處,我們能夠“超越”的路徑:在加強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堅持知識的自主建構;在加強生活素材積累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寫作思維品質,注重對其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加強表達能力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觸摸生活,體察民生,尊重體驗,真實地表情達意。
不管是寫作還是教學,正處“彎道”時,我渴望我們的語文教師從自己做起,回到作文教學的正道,帶著我們的學生“超越”文字、“超越”功利、“超越”局促的空間,誠意地創(chuàng)意地寫作!
[作者通聯:安徽巢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