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華
“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學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边@段幾近刻薄、撼人心魄的話,是七十年前愛因斯坦點評當時的教育狀況時發(fā)出的慨嘆。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又是如何呢?讓我們撩開語文課堂的帷幔,看一看缺失生命色彩的傳統(tǒng)課程教學吧。教師與學生以知識傳承為己任,樂此不疲。長期以來,完成認知任務是教學目標中最重要的、甚或唯一的目的,學生的進步只表現(xiàn)為知識的豐富和成績的提高,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的困惑、好奇、期望,以及許多潛在的能力和作為一個完善的人的其他方面,都被忽視、遏制了。于是乎,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命的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師生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
語文課堂教學中,“三唯”現(xiàn)象比比皆是?!拔ń滩摹?教師把教材的內容當作金科玉律;“唯教參”,把教參中的提示當作顛撲不破的真理;“唯教案”,把預先設計的教案當作亦步亦趨的向導。對教師而言,他所作的不過是執(zhí)行他人的目的和計劃,因此沒有激情,沒有創(chuàng)造,沒有靈性,沒有活力。如同木乃伊在遠古荒漠中故作呻吟,失去了個性的才情和創(chuàng)性的綠洲。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教師和教師的教,學生缺乏自主選擇、自主表達、自主決定的權利與機會,不僅使學生失去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主選擇的樂趣,而且使他們形成了有悖于人的本性的被動生存方式。
語文課堂上的凡此種種,既是對教師生命健康的抑制,也是對學生生命個體的漠視。因此,語文教學呼喚生命色彩,語文課堂必須回歸生命意義,彰顯人的生命價值、強調人的生命意義!
一、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實現(xiàn)師生的生命意義
學生是一個個有鮮活生命力的個體,是一個個有活力、有尊嚴的個性存在,教師應用期待的眼光積極引導,把他們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們成為完善的人。學生是一部剛剛打開的書,教師應懷著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懷著對生命的敬畏,懷著對學生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的信念,以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去閱讀和感受其中豐富的內涵。
在教學中,當教師不再照本宣科,不再平鋪直敘,不再以單一的語言重復著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他就會考慮學生的各種需求,兼顧具體的教學情境,精心地設計各種活動,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激活狀態(tài)。同時,他能夠對學生成長中可能出現(xiàn)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胸懷寬容和信賴,以一種欣賞和積極的態(tài)度去調整師生在相互審視中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以極強的責任感與學生一起去構建完美的人生。
這樣,“教”對教師來說,不再只是一種工具性手段,通過教學,教師能夠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間,不斷實現(xiàn)心靈的轉換,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自我,從而展現(xiàn)自身的生命價值;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僅使他們發(fā)展了對外部世界的感受、體驗、認識、欣賞、創(chuàng)造能力,更使他們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生命世界,滿足了生命成長的需要。
二、關注學生的生存方式,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無可否認,“術業(yè)有專攻”,在教學中“聞道在先”的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優(yōu)勢”群體。但在一個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相互探究。教師不能以絕對真理的擁有者自居,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出現(xiàn),不做學生討厭的“訓導員”,不搞單項傳遞的獨白式教學,不扼殺學生探究世界的熱情,不撲滅學生迸發(fā)出的智慧火花。教師只是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流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對話教學的引導者,學生個性表達的傾聽者、學生游戲的伙伴和可信賴的朋友。
教育只能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喚起靈魂,用智慧培育智慧。當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轉向雙方的心靈互動時,教學才能在更高的理解層面上真正得以實現(xiàn)。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的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語文課堂里高高升起?!弊屛覀冇蒙募で檎樟翆W生的前程,讓他們在燦爛的星空里帶著自信的微笑,自由地翱翔!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武昌區(qū)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