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仁
馮恩洪認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人格,還有更深一層含義,那就是要把一切可以還給學生的權力,盡可能地還給學生。就是說,要允許學生在校園里搖頭,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而要做到這一點,在當時的建平中學,不亞于經(jīng)歷一場地震!
這一天,學生會率先在學校的黑板報上,以通欄標題,指名道姓批評馮恩洪。這一舉動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師生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觀、議論,而學生會的文章則如排炮一般推出:續(xù)一,續(xù)二,續(xù)三,續(xù)四,續(xù)五……變成了長篇連載。
學生會的批評文章連續(xù)刊出的時候,正值國家教委一位領導視察建平中學。有人建議,學生會的文章應暫停一期,換成一期歌舞升平的內(nèi)容刊出,但被馮恩洪否決了。因為,在他看來,好不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健康、民主的空氣,決不能破壞掉,學生們的熱情和積極性決不能受到損傷,否則,先前付出的辛苦就會前功盡棄!
馮恩洪坦陳,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到今天為止,也不能說都做到了,但是要讓不民主的事情盡可能地少一點,給學生提供一個比較寬松的選擇氛圍,應該能做到。
馮恩洪總結道:“如果我們的德育建立在尊重學生的人格上,那么,山窮水盡就會被柳暗花明所取代。”
馮恩洪從人的社會化的高度審視德育工作,從不把德育局限為師生之間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的簡單授受,而是堅持實踐第一,堅持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因為,離開了實踐,德育勢必變成一種空洞的說教。因此,經(jīng)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就成了建平中學德育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
這些由全體學生以主人翁身份參與的實踐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平時的“潤物細無聲”,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的教育。這類活動,尤為重視“微小的美好的共產(chǎn)主義因素”對學生的感染與熏陶,教育者決不能因其微小而棄之不用。
例如,在建平中學已經(jīng)形成傳統(tǒng)的學雷鋒社會服務小組活動,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墓活動,每年8月底9月初的迎接新生儀式,9月份慶祝教師節(jié)、給老師寫感謝信、送尊師花,迎國慶的主題班會及相關社會活動,10月份,改選隊干部……這樣的活動要一直安排到次年7月。當然,這些活動,并非一成不變,每年都要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確定主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常做常新。
與此同時,馮恩洪還特別重視每年精心設計一兩次讓學生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在建平中學的校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而且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經(jīng)典故事,而為全國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反復征引、學習借鑒。
故事一。為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媽媽的艱辛、媽媽的偉大,馮恩洪出主意設計了這樣一次活動:每一個學生帶一個塑料袋,內(nèi)裝4公斤黃沙,綁在腰間,上一節(jié)自修課。下課后,召開主題班會討論,題目是:“從負重自修談起”。班會一開始,同學們很生氣,紛紛責問:“是誰出的餿主意?應當把這樣的壞蛋押上道德審判法庭。”
馮校長在“坦白”了主意是自己出的之后,發(fā)表了如下演講:“40分鐘身上綁4公斤重的黃沙你就受不了啦,那我要告訴你們,我出這個主意的目的就是讓你們由此體驗媽媽的艱辛、理解媽媽的偉大,媽媽養(yǎng)你可不是40分鐘,而是10個月呀!我請同學們算一道算術題,10個月除以40分鐘,等于多少節(jié)自修課?你媽媽為了生你、養(yǎng)你,付出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情感?今天討論會的主題就叫做‘愛我的媽媽,請每位同學設計一項讓媽媽高興的活動……”聽完馮校長講話,教室里立刻活躍起來,同學們完全理解了校長的良苦用心,他們頓時倍覺母親的偉大,紛紛迫不及待地要向媽媽表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他們愉快地設計著,星期天要給媽媽一個“驚喜”……
故事二。馮恩洪常說:“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痹趧?chuàng)辦建平中學首屆科技節(jié)時,為給學生留下一個終身難忘的印象,他想起了亞運會開幕式上的熱氣球表演。他敢想,也敢做。然而當他派教導主任前往南京中國熱氣球隊總部聯(lián)系時,對方驚訝地說:“我們是在國家和國際大型活動中表演的,不要說中學,連大學也沒有一個請過我們。”然而,建平中學硬是以一般學校難以想象的代價,把在深圳表演的熱氣球隊用專車請到了上海,請到了建平中學校園內(nèi)。一位學生代表在乘熱氣球升空后激動萬分,說:“我作為‘建平的幸運兒,能夠上到浦東140米的高空,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沒有上去過,我卻有資格乘坐熱氣球上去,一覽正在建設中的浦東新區(qū)。這一天,是我畢生難忘的日子。”
故事三。楊浦大橋,世界第一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它那漂亮的引橋從建平中學的大操場邊伸向遠方。在楊浦大橋正式通車前,馮恩洪組織全校師生列隊從大橋上步行瀟灑走過:全世界只有“建平”人能有這樣的機遇,在橋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因為,今后大橋上只通車,不通人啊!
走在楊浦大橋上,回頭看亞洲第一塔——東方明珠電視塔,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在勝利前進,激發(fā)起的是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馮恩洪說,學生需要的德育,正是這樣貼近生活的德育,是能夠反映時代脈搏的德育。
故事四。建平中學是第一個在上海福利院認養(yǎng)孤兒的學校。馮恩洪說:“我們學校有一個‘建平的兒子,叫龔昌。他生下來只有一只腳,出生的第二天就被父母扔掉了,后來被好心人抱到了上海福利院,是在福利院長大的?!苯ㄆ街袑W把他接來,免費,免考,歡迎他入學,全部生活費用由學校提供,每月還發(fā)給他一百元零用錢……《新民晚報》頭版報道了這件事,題目是:《孤兒龔昌圓了名校夢》,整個報道的主題就是龔昌需要“建平”。然而,馮恩洪卻認為,龔昌需要“建平”只說了一半,還應該強調(diào)的是,“建平”同樣需要龔昌!學校那么多學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經(jīng)濟上、營養(yǎng)上得到了充分保證,個人愿望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滿足,他們得到的愛已經(jīng)溢出來了。他們尤其應該懂得輸出愛,現(xiàn)在,校園里出現(xiàn)了一個拄拐杖的殘疾兒童,他每天都在給師生們上課:我今天輸出愛了沒有?一個合格的“建平”人,是應該懂得愛別人的人。
故事五。建平中學也是上海第一個捐贈、認養(yǎng)珍稀野生動物的單位。學校號召全校師生節(jié)省零用錢,捐贈認養(yǎng)黑葉猴。上海市副市長親自為建平中學認養(yǎng)的黑葉猴在籠子前揭牌。大型銅牌上寫著:上海建平中學師生認養(yǎng)。對此,有些人不理解,馮恩洪說,養(yǎng)猴的目的是為了育人啊!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小有一顆善良的心。
故事六。上海曾有兩名孤兒,免費在新華醫(yī)院做心臟修補手術,東方電視臺以“愛滿天下”為題進行了三個小時的直播報道。馮恩洪說,我們不會做手術,我們能做的也太少了,但我們有一顆心啊!
為表達全校師生的愛心,學生們用了三天三夜,制作了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世界最大的友誼卡:2.5米×1.5米。因為接受手術的是兩位小姑娘,所以,主題是寫在卡上的兩行字:“妹妹你大膽往前走,未來的路咱們共同走”。制作過程通過閉路電視向全校轉播:愿意為這兩位孤女獻上一片愛心的,可以到友誼卡上簽上自己的名字。結果,全校兩千多人排著長隊,用了三個小時才簽完。
馮恩洪說:“這個過程,是一個難忘的德育過程。德育絕不僅僅是什么務虛,德育是實實在在的?!?/p>
故事七。“建平”師生南京行。每年高一新生入學后,學校都要在清明節(jié)期間包一條輪船,到南京進行社會考察。船行駛在長江上,1000多名學生在甲板上舉行升旗儀式,那莊嚴的情景,令學生終生難忘;抵達南京后,車隊先到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學生黨員在烈士墓前舉行入黨宣誓;然后車隊到達江東門,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下午,瞻仰中山陵。這一天的活動,讓學生們受到了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傳統(tǒng)教育,真的是“濃墨重彩,無以復加”。(馮恩洪語)
第二天的活動,校方不動,學生自動,4人一組,自愿結合。學校給每4個人提供一張南京市的地圖,同時發(fā)一張通知,公布隨行教師的5部手機號碼,異地鍛煉學生的生存能力……
“通過活動,既滿足了學生需要,又尊重了學生。這樣的傳統(tǒng)教育,就成了阻力最小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入情、入理、入心!”馮恩洪說。
故事八?!锻黄{天下,同一塊沃土上》德育系列報告會。第一個作報告的人是退休老人周元華,報告題目是:《身居陋室,愛滿天下》。其時,周元華老人的老伴剛剛于前兩天去世。他講到愛人去世,沒有流淚,而講到有失學的孩子時流下了眼淚。就是這位老人,把畢生節(jié)衣縮食積攢下來的幾萬元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而他和老伴住的房子僅有5.6平方米!在上海市評選精神文明十佳活動中,由全體市民投票,評選他為十佳功臣。為此,市政府獎勵了他一臺畫王彩電。當他看到市里為希望工程搞義拍時,立即決定把彩電捐獻出來,參加拍賣,把拍賣所得全部捐給希望工程,建一所希望學校……報告讓全體“建平”學子深深體會到這位退休老人的奉獻精神與博大襟懷。
報告會上,學校當場發(fā)了聘書,聘請周老先生為學校德育高級教師。
第二個報告,是請時代國際公司的董事長。他雖然是腰纏千萬美金的富翁,但是,他牢牢記著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斷地為社會、為教育事業(yè)無私地付出,貢獻自己的力量。
……
德育系列報告會,一次又一次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與強烈的反響。學生們對馮恩洪講:“這樣的報告,花錢買票我們也愿意聽!”
對此,馮恩洪感慨地說:“我們德育工作者要摸清社會生活的主旋律。不是生活中沒有美,而是我們的眼睛能不能、善不善于發(fā)現(xiàn)美,我們能不能及時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把它組合成一種系列的教育力量。”“今天,我們在德育這個領域里做好工作,同樣有感人的、催人淚下的力量!問題是,我們自己要重視自己,自己要懂得德育的力量,要相信德育是一門科學。而這,正是我們要投身它、獻身它的動力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