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玫瑰
[案例]
竇桂梅講過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
北大研究生盧迪給一個小學生當家教。一天,盧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就問:“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來的?”
孩子生氣了,說:“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寫的。”
于是盧迪又問:“我問你,你熱愛你的家鄉(xiāng)嗎?”
孩子看了看盧迪的表情,說:“你想聽真的?”
盧迪說:“對。”
孩子說:“我根本就不愛我的家鄉(xiāng),這里污染特別嚴重,經(jīng)濟非常落后,這里的人我都不喜歡。說句心里話,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樣出國留學,最后到北京、到上海這些大城市。”
盧迪說:“既然你心里這樣想的,為啥不這樣寫?”
孩子說:“這是我的心里話,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寫健康的,一定要寫向上的。我們這樣寫,老師那里過不了關(guān),同學會笑話。”
[分析]
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shù)家。盡管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把握還不夠充分,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卻有著跟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種藝術(shù),另一種精彩,只要釋放出來,便會以它炫目的美麗令人驚嘆?!拔铱谑阄倚?我手書我口”(葉圣陶)式的小學生作文,是一種供學生展露心靈的渠道。然而,大多數(shù)的孩子并沒有幸運地找到讓內(nèi)心袒露出來的途徑。寫作文時,不是考慮我想說什么,而是思量我該說什么,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關(guān)在心的最深處,還在出口落下了重重心鎖,唯恐他們一不小心溜出來,被老師和同學笑話、指責。這樣一來,作文中的個性自然無從尋覓。
筆者認為這種情況與教師對作文的認識和態(tài)度有關(guān),許多教師認為,語文教學的一切成果都體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中,對作文寄予的期望太高,作文承載的東西太多,以至于許多孩子在一開始就對作文敬畏三分,甚至怕得要命。加上作文的評價歷來要求偏高,即使很出色的作文,也只能獲得80、90的高分,永遠有20分左右被扣除,被否定,孩子對自己的習作缺乏自信。
小學作文教學的成人化與文學化傾向,使我們的作文教學忽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和心理特點,重視小學生獨有的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規(guī)律(興趣規(guī)律、注意規(guī)律、思維規(guī)律、記憶規(guī)律等),而要求小學生以成人的心理去審視社會現(xiàn)象、人際關(guān)系,以成人思考的方式去解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成人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見解、認識和思想。這使學生惶恐,不敢用自己的獨特視角,獨有語言,表達真實的情感。
教師在面對學生作文時居高臨下的判官地位使學生在習作時始終處于心理弱勢的狀態(tài),每一句“白底黑字”的話都將面臨著教師的審視,面臨著教師的評點,在這樣的心靈狀態(tài)下,學生很容易就采取自我防衛(wèi),關(guān)閉內(nèi)心世界,選擇公認的語言和思想,去迎合評點者的標準。同時,也避免了因為袒露出太多的真實自我,而可能招致的批評和否定。
總而言之,學生對袒露心靈缺乏安全的認可,必然帶來封閉自我,淡化個性的結(jié)果,作文的個性就在其間弱化了。
[對策]
1.給作文減負,放低作文的門檻,讓更多的學生敢說話。
其實,孩子的作文只是孩子生活的反映,是簡簡單單的“用筆說話”。尤其是在小學習作起步階段,孩子只要寫了就是好的,哪怕寫的是流水賬,也是值得表揚和保護的。有的孩子在最初的作文中,難免有些句子不合語法,有的甚至不乏土語,那也無關(guān)緊要,隨著語文知識的增長,孩子自然會知道怎樣把他想說的話說得更明白。至于寫作的技巧之類,那是以后的事,是在當孩子有了大量的寫作嘗試之后,才能提及的,早了,難免拔苗助長,嚇倒了孩子。教者不妨唱一唱這樣的作文教學三步曲:啟蒙——揭開作文的神秘面紗,讓孩子敢寫;提高——引導孩子關(guān)照自身,關(guān)注生活,使孩子有得寫;深入——啟迪孩子對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豐富自己的感受……
2.多一些賞識,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表達環(huán)境。
教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賞識孩子的習作,絕不是顯得你水平低,缺乏鑒賞能力,而是恰恰顯出教者的智慧——他們畢竟是小孩子,語言的發(fā)展還沒有完成,怎能用一個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對孩子的文字評頭論足,多一份賞識,多一份理解,孩子就多一份信心和興趣,在寬松的氣氛中,孩子也就會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在你的面前。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教者的溢美之詞,對這些剛剛嘗試用筆表達的孩子來說,是多么重要而可貴呀!往往就在此時,在教者不經(jīng)意的一句贊美中,孩子對語文,對文學的興趣被點燃。作文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對作文的恐懼被消除。
3.蹲下來看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世界的合理性
A.“蹲下”了,意味著我們拋棄了高高在上的指點和說教,我們能與學生靠得更近,能發(fā)覺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才能感受到孩子因為丟失了媽媽買的橡皮而郁郁寡歡不是小題大作;和伙伴拌嘴有著維護尊嚴的意義……教師只有“蹲下”,看到學生的心理,才能在閱讀他們的習作的時候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B.“蹲下”了,意味著我們“用一雙孩子的眼睛”去看,我們才能了解學生的千差萬別。孩子本就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小宇宙”?!岸紫聛怼钡慕處煵趴赡茴I(lǐng)略到這些差別的美麗,才能和孩子一樣流連童真童趣,從而贊同“我的疑問和米袋里的米粒一樣多”是意蘊生動的語言。有了這樣的心境和視角,我們在評點孩子習作的時候必然多了欣賞和贊美,孩子產(chǎn)生的便是對教師的信賴和親近。打開心鎖,讓內(nèi)心的感情流出來,也就不是遙不可及的期待了。
讓我們的作文教學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毫無顧忌的表述空間,不要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流露之作加以過多的評頭論足,吹毛求疵,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多一點理解和欣賞,做孩子們的知音,讓孩子們的作文走近其本色與本質(zhì),讓孩子的個性“像野花一樣自由地生長”,換來一個作文個性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