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摘要:賞識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被很多家長應(yīng)用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中。但是采用賞識教育也需要正確的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本文分析了賞識教育的幾個誤區(qū),并指出過度的賞識教育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關(guān)鍵詞:賞識教育 誤區(qū) 負面效應(yīng)
賞識教育是以“賞識、信任、尊重、愛”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應(yīng)該承認賞識教育在實踐中幫助許多家長很好地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賞識”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也有一些家長在運用賞識教育時,簡單地將“賞識教育”等同于表揚,最終走進了賞識教育的誤區(qū)。
過度賞識
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于孩子一些年齡段所作的正常事情給予過度表揚。比如,2歲多的孩子跌倒自己站起來,4歲的孩子會穿衣吃飯等等。在這個年齡段里的這些表現(xiàn),應(yīng)該視為正常范圍,大人不能夸張其辭。無所顧忌的賞識,會造成孩子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應(yīng)該得到表揚,或者做任何事情都為了得到表揚,這樣,孩子的角色更像一個平庸演員,總希望上演意義不高的劇本,結(jié)果扼殺了孩子創(chuàng)造的天性。
疲勞賞識
主要表現(xiàn)在不論事無巨細、鋪天蓋地式的賞識教育。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大人都會立即給予表揚,而不是肯
定。比如,安排孩子畫畫,孩子做完了,大人還沒有仔細看作品,就立刻夸夸其談起來,把賞識性語言混淆為夸張式的表揚,而不是肯定孩子認真做事的一種結(jié)果。導致孩子為自己胡亂涂鴉就收到如此表揚而感到不知所措,容易造成賞識疲勞。只聽得進好聽的,而不去思考做事本身的實際意義,失去了對事情刨根問底的興趣和求知欲。
好話賞識
主要是表現(xiàn)在一些大人對賞識教育單純的理解。有些大人簡單地認為,賞識不就是說好聽的嗎,因此,事事就以孩子聽得順耳的話語去溝通,孩子即使不聽話,也是百般哄著,愛著,而不去批評教育。長時間后,孩子自然是只聽得進去好的,語調(diào)稍微一變就出現(xiàn)了強烈的抵觸和逆反心理。容易造成孩子偏激、自以為是、個人自私心理膨脹、浮躁等心理缺點。
對比賞識
主要是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把孩子和同年紀認識的小朋友,人為想象地進行比較教育。比如說,孩子,你比某某小朋友強,他都不聽話。或者某某小朋友不如你等等。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目空一切,自以為是。
主觀賞識
主觀賞識,就是家長自己主觀上就認為,我孩子是最棒的,天下第一。從而事事寵著,溺愛著,沒有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給孩子灌輸?shù)乃枷刖褪?,你就是最好的,事事都替孩子考慮周全,做錯了事情也不會批評。從而造成了孩子經(jīng)不起挫折的考驗,一旦在外邊吃虧了,就只會跑到家長面前告狀,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的能力很差。
單調(diào)賞識
主要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賞識只是停留在“智力”一點上。對于孩子克服缺點、改正錯誤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卻未能更多關(guān)注。那些被認為“聰明”的孩子,這種概念被固化后,孩子就只知道“聰明”而不知意志、毅力和恒心的重要,隨著年齡的長大,失敗的次數(shù)漸漸增多,這些孩子在歸因中就會認為自己“不聰明”了,就會漸漸形成自卑的心理。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揚。適當?shù)亟o孩子賞識是必要的,但切勿過了頭。若無選擇、無原則、無大小主次之類的事情都去運用賞識教育,勢必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yīng)。
一、家長賞識過度造成幼兒自我評價的偏失
(一)有的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語言的運用具有極大的夸張意味:“你真了不起!你太棒了,誰也比不了你!”家長對孩子言過其實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一旦這種認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他人恰當?shù)脑u價發(fā)生沖突,孩子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心理便會“膨脹”,不會給自己準確定位,必然導致不會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情理及道德規(guī)范。
(二)過度的賞識可能導致驕傲、溺愛和評價不公正等。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即使是對各方面表現(xiàn)都優(yōu)秀的幼兒,過度的賞識,也可能使他們的依賴性增強。少數(shù)幼兒甚至會為了得到“賞識”而放棄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學會看家長的臉色行事。
二、家長賞識過度對幼兒自信心的不良影響
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zhì),是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家長在運用賞識教育的時候,對孩子的表現(xiàn)無論好壞一律是大加褒獎。與其如此,不如在肯定其優(yōu)點的同時,讓他正視自己的缺點,鼓勵他點點滴滴的進步。過于優(yōu)越的物質(zhì)環(huán)境會養(yǎng)成孩子好吃懶做的不良習慣,而過于優(yōu)越的精神環(huán)境會養(yǎng)成孩子自大自傲的習慣,對幼兒的自信心有極大的影響。我們并不是否定幼兒,而是要讓幼兒懂得不斷的進步也是成功,不一定和他人比較,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好孩子。
三、家長賞識過度造成幼兒耐挫能力的不足
人在早期的欲望若過分滿足,沒有任何受挫的體驗,會導致人格障礙,如自私、不愛惜財物、以自我為中心,長大后還可能形成反社會人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我認為,這些惡果,與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挫折教育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龐大的工程,毋庸置疑,“賞識教育”不啻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一味地采用賞識教育,會讓賞識教育走向誤區(qū)。不僅不能幫助受教育個體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相反會大大的鉗制教育的多變性、趣味性和生動性。及時反思我們的教育,理性地看待賞識教育,及時發(fā)現(xiàn)由于不適當?shù)馁p識留下的后遺癥,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運用賞識教育,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