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杰
摘要:錢鐘書先生著作頗多,享譽中外。他在其重要的學(xué)術(shù)著作《管錐編》的《談藝錄》里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博學(xué)和睿智。書中也向我們透露了他讀書的方法:一是要有淵博的知識。二是要學(xué)會“消納”,汲取書本的精華,融化于心。
關(guān)鍵字:博學(xué) 消納 和而不同
錢鐘書先生是中外馳名的大學(xué)者,其淵博的學(xué)問,睿智的思想,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外國人驚嘆其記憶力之高,世所無儔;中國人稱贊其讀書之博,萬卷于心。他的淵博與睿智是建立在高效能的讀書方法之上的。能讀書、會讀書,方能汲取前人的知識,默化于心,釀出醇濃的甘醴。
古今中外,愛書如命,讀書成癡,沉溺其中的人如過江之鯽,大有人在。但是,讀書既能入得其內(nèi),出得其外,游刃有余,不為書纏,不受書俘,是書之主人,而非書之奴隸的人卻鳳毛麟角。前人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讀書萬卷真須破,念佛千聲好是空。多少英雄齊下淚,一生纏死筆頭中?!笨梢姡x書能得其三昧,卻非人人盡能,但卻不是不能不為。
讀書,要講技巧,講方法,不是盲人瞎馬,隨便游蕩。錢先生認為讀書首先要博學(xué)。人的秉性不同,興趣各異,選擇讀書的種類也就像吃飯一樣挑肥揀瘦,久而久之,會造成心胸偏狹,識見不廣,而博覽群書則是對治良方。博覽廣聞方能如摩尼珠之燦光,四面八方無所靡遺,養(yǎng)成良好的鑒賞基礎(chǔ)。錢先生引用一位哲人教育后輩的話說:“當(dāng)以蜜蜂為模范,博覽群書而匠心獨運,融化百花以自成一味,皆有來歷而別具面目?!庇軐W(xué)家蒙田亦持此種觀點,認為在教育兒童讀書時,應(yīng)當(dāng)讓他們隨意瀏覽。這樣他們才能從小建立起讀書的興趣,用“引導(dǎo)”而非“強制”的方法,引領(lǐng)他們進入書的海洋,培養(yǎng)起他們對讀書的興趣和習(xí)慣。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么,怎樣“破”萬卷呢?錢先生主張讀書要學(xué)會“消納”。黑格爾曾論人之學(xué)養(yǎng),謂取見前事物為己有,猶吞嗜而消納之,化無機體為有機體。也就是說像吃飯一樣,把所讀之書的內(nèi)容消化吸收?!峨S園詩話》卷十三曰:“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采花,所釀?wù)呙?,非花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盂”,故少陵(杜甫)“讀書破萬卷,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糟粕?!蔽鞣秸苋酥Z瓦利斯亦說:“學(xué)問之道與生理劇相類,不佳者與無用者徒成身心中積滯。故學(xué)猶食也。”
如何“消納”,錢先生提出了以下方法:
一是“擘肌分理”。錢先生讀書的方法類似于劉勰講的“擘肌分理”,對作品的詞語結(jié)構(gòu)作細致分析,得出他所要表達的情意,和所運用的藝術(shù)技巧。也像嚴羽說的“取心析骨”,“取心”即指探索作者的靈魂,“析骨”即指分析作者的文詞。
錢先生回憶了他讀書的經(jīng)歷和心得:錢先生十六歲時從讀選本入手,有《古文辭類纂》、《駢體文抄》、(十八家詩抄》,即對古文、駢文、大家名家詩都讀了。進一步結(jié)合任淵注來讀《山谷集》、《后山集》,用法官斷案的眼光,把作者和注者看作兩造,看注釋是否符合作者的情意,用老吏斷獄的方法來作判斷。這樣就要查對書證,尋根究底,索閱所引書,驗其是非。這種老吏斷獄的讀書法,確實是做到切實的研究。這種方法貫穿于他所有作品之中,例如,錢先生在注釋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詩,沒有依傍前人定論,認為“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中的“綠”字是王安石揀選十幾個字之后,而選定“綠”字,后人一直認為這是王安石修辭煉字的佳例。錢先生卻不這樣認為,他經(jīng)過考證,認為:王安石《送和甫奇好》詩里又說:“除卻春風(fēng)沙際綠,一如送汝過江時”,也許是得意話再說一遍。但是“綠”字這種用法在唐詩中早見而亦屢見;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東風(fēng)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東風(fēng)已綠瀛洲草”;常建《閑齋臥雨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行藥至石壁,東風(fēng)變萌芽,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庇谑前l(fā)生了一連串的問題:王安石的反復(fù)修改是忘記了唐人的詩句而白費心力呢?還是明知道這些詩句而有心立異呢?他的選定“綠”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詩句而欣然沿用呢?還是自覺不能出奇制勝,終于向唐人認輸呢?(《宋詩選注》)
錢先生用其博學(xué)向我們揭示了事實的真相,不迷信古人,不跟風(fēng),不偷懶,查對書證,尋根究底,用事實說話,錢先生算是把書讀到了家。
二是“和而不同”。人們常說第一個把女人比喻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了??梢?,文藝作品永遠追求的是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文學(xué)就失去了活力。古人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chuàng)新就是活水之源。錢先生在《管錐編》中挖掘出古代典籍創(chuàng)作中的“母題”、“原題”,并加以理順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由“母題”、“原題”而進行的不同創(chuàng)作。“和而不同”中的“和”是指“母題”、“原題”本質(zhì)、核心相同的東西?!安煌笔侵冈凇澳割}”、“原題”啟發(fā)之下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例如:從《論語》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白描式的描寫,到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巔峰之作《紅樓夢》里對林黛玉工筆式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其間自有一段依稀可辨、欲辨又忘言的承傳關(guān)系和審美旨趣。
錢先生在《管錐編·全后漢文卷一》中關(guān)于“搔背癢”一節(jié),如:耿定向《耿天臺先生全書》卷吧《雜俎》:“杭州元宵,市有燈謎,曰:'左邊左邊,右邊右邊;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重些重些,輕些輕些!'蓋瘙癢隱語也。陽明謂弟子曰:'狀吾致知之旨,莫精切若此!'”又:“人有癢,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勿中,其妻五索而五勿中。其人怒,乃自引手,一搔而癢絕”。這兩例精確、生動、形象描寫了人在瘙癢難耐時的焦急心理。錢先生根據(jù)“母題”加以演變在其小說《圍城》中把瘙癢一節(jié)人的心理和動作寫得更加形象傳神:這時候,有個三四歲的女孩子兩手向頭發(fā)里亂摸,嚷到那胖女店主身邊。胖女人一手拍懷里睡熟的孩子,一手替那女孩子搔癢。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腸,靈敏得很,在頭發(fā)里抓一下就捉到個虱子,掐死了,叫孩子攤開手掌受著,陳尸累累。女孩子把另一手指著死虱,口里亂數(shù):“一,二,五,八,十……”孫小姐看見了告訴辛楣鴻漸,大家都覺得上癢起來,便回臥室睡覺。可是方才的景象使他們對床鋪起了戒心,孫小姐借手電給他們在床上照一次,偏偏電用完了,只好罷休。辛楣道:“不要害怕,疲倦會戰(zhàn)勝一切小痛癢,睡一晚再說。”鴻漸上床,好一會沒有什么,正放心要睡去,忽然發(fā)癢,不能忽略的癢,一處癢,兩處癢,滿身癢,心窩里奇癢。蒙馬脫爾(Monmartre)的“跳蚤市場”和耶路撒冷圣廟的“世界蚤虱大會”全像在這歐亞大旅社里舉行。咬得體無完膚,抓得指無余力。每一處新鮮明確的癢,手指迅雷閃電似的捺住,然后謹慎小心地拈起,才知道并沒捉到那咬人的小東西,白費了許多力,手指間只是一小粒皮膚屑。好容易捺死一臭蟲,宛如報了分那樣的舒暢,心安理得,可以入睡,誰知道殺一并未儆百,周身還是癢。到后來,疲乏不堪,自我意識愈縮愈小,身體只好推出自己之外,學(xué)我佛如來舍身喂虎的榜樣,盡那些蚤虱去受用,外國人說聽覺敏銳的人能聽見跳蚤的咳嗽;那一晚上,這副尖耳朵該聽得出跳蚤們吃飽了噫氣。早晨清醒,居然自己沒給蚤虱吃個精光,收拾殘骸剩肉還夠成個人,可是并沒有成佛。
此段描寫先從胖女人捉虱子被孫小姐看見,并告訴同伴。這先讓鴻漸和辛梅從心理上起了膩煩心理,接著“鴻漸上床,好一會沒有什么,正放心要睡去,忽然發(fā)癢,不能忽略的癢,一處癢,兩處癢,滿身癢,心窩里奇癢?!庇尚睦淼缴眢w瘙癢難忍,手似閃電抓癢摁虱子。最后,實在是“疲乏不堪”而至“自我意識愈縮愈小,身體只好推出自己之外,學(xué)我佛如來舍身喂虎的榜樣,盡那些蚤虱去受用?!蔽淖志式^倫。
錢先生以其淵博的知識和對人心理精準的把握,把瘙癢一節(jié)描寫的妙趣橫生,趣味盎然,極富色彩。
由此可見,讀書不是目的,讀書的目的是把書中的精粹融化、消納,進行再創(chuàng)作。錢先生認為讀書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迷信權(quán)威,不迷信大家,在事實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且他在自己的小說《圍城》中把中外文化中的“母題”與“原題”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真正做到了一切書籍為我所用。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這種讀書的方法,高效率的去讀書、會讀書,使我們真正能夠享受讀書的樂趣。
[參考文獻]
《管錐編》 錢鐘書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 2007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談藝錄》 錢鐘書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 2007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圍城》 錢鐘書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次印刷
《聽錢鐘書講文學(xué)》 阿涂 著 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8年8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