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昕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機械、被動接受的閱讀方式,提倡學生的自主閱讀。筆者認為,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把握閱讀教學的重點。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教師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要重視朗讀和默讀,使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2.提高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即使教師不作強調他們也能記得很快、很清楚;相反,若是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即使強迫他們記住了,過后也會很快忘掉。因此,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新教材選編了一些富有情趣的經典文章,教師如果能適當加以引導,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緊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以引導為主要手段,以興趣為重要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改以往只從課文中尋找知識的教學目的,而是從課文中尋找樂趣,寓教于樂,使學生從厭學到樂學,到主動去學,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3.要結合生活實際。初中生可塑性強,接受新生事物快。所以,教師在講課時要結合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興趣,把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如《最后一課》,雖然主題深刻,但情節(jié)簡單,十分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適當加以點撥,學生學生便會在作品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熏陶。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和鼓勵學生表達出對課文的整體感受,通過師生互動、交流,使學生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受到啟迪和教育。
4.教授閱讀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苯虒W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向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于教師有沒有使學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摸索出真正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并指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去體會語文本身所蘊涵的醇滋厚味。這就是給學生一個神奇的“金手指”,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的目的。
5.要避免閱讀的盲目性。準確閱讀是正確分析和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學生掌握知識的深與淺,多與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的興趣和目的。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可以避免學生閱讀的盲目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帶動學生的思維,使之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文中怎樣刻畫阿長的人物形象?為何重點寫阿長買《山海經》一事?又如:《變色龍》一文是寫動物還是寫人?你了解的變色龍是什么樣子的?課文中的變色龍又是怎樣的形象?文章為何以《變色龍》為題?問題的提出,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使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避免了閱讀的盲目性。
總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
(責任編輯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