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飛機起落架的打開,我們才突然意識到,西藏已離我們越來越近……
經(jīng)過幾天充分的準備,2009年9月1日,我們記者一行跟隨華碩踏上了西藏的土地,這是一片純凈的圣土,有著蔚藍的天空、純潔的白云、淳樸的人民和古老的文化。在此次以“華碩感恩20年·2009珠峰綠色節(jié)能助學”為目的的活動中,我們跋山涉水,從平均海拔超過4000多米的日喀則、定日、再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第一大本營,跟隨華碩完成助學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行動。在本次活動中,有一位新成員不分晝夜的全程陪伴,它就是華碩UL30筆記本電腦。
華碩UL30是一款外形纖薄,重量輕便的產(chǎn)品,最薄14.8mm的厚度和1.7kg的重量可以輕輕松松地將它放在隨身的雙肩背包中攜帶,不會給我們的旅行帶來太多的負擔,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選擇它作為本次旅行的工作用機。在長達八天的旅途中,由于路途遙遠,每一天我們幾乎都要在汽車上度過七八個小時的時間,得益于華碩獨家二代“超級動力混合引擎(ASHE)”技術(shù),讓配備了5600mAh電池的華碩UL30筆記本電腦具有更加長效的電池使用時間,讓我們在枯燥的汽車旅途上得到更多歡樂,基本上充滿一次電就可以滿足一個白天的使用需求。而13.3英寸(1366×768)的寬屏幕,也能更好的讓我們在顛簸的路段上看清屏幕上的內(nèi)容。
眾所周知,高海拔地帶是IT產(chǎn)品的死亡地帶,很多數(shù)碼產(chǎn)品在超過5000米的海拔之上都會多少出現(xiàn)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場,尤以筆記本電腦最為突出,因為在高海拔地帶,脆弱的2.5英寸硬盤可能會無法正常工作。而在這幾天的長途跋涉中,無論是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海拔5360米的拉姆拉措還是最后一站海拔5200米的珠峰第一大本營上,我們用手中的華碩UL30始終保持穩(wěn)定運行,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問題,安全記錄著本次西藏旅行的點點滴滴,讓我尤為值得欣慰。
除了在高海拔氣候上測試華碩筆記本電腦之外,此行西藏,我們還有另外的目的一助學。據(jù)了解,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只要在一小時的午休時間里,讓電腦進入“睡眠”或“休眠”狀態(tài),一年下來節(jié)約的電費便可以為一名貧困兒童援助33元的學費。在活動的前期,我們用“休眠省電”節(jié)省下的錢,購買了大量的學習用具和文體器材捐贈給位于珠峰腳下的扎西宗小學,它被譽為是世界上最高的小學,相對于生活優(yōu)越的都市小孩,這里的孩子看上去更加淳樸,雖然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嶄新的文具,但卻同樣擁有一顆求知的心。希望通過此次捐贈,可以幫助這里的孩子更好的學習,走出山里,考入城里的大學。而華碩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活動依舊在進行當中,只要登陸http://event.asus.com.cn/2009/asus20years,參與活動,你就能將休眠節(jié)電節(jié)省下的錢轉(zhuǎn)化為書本,通過華碩捐贈給西藏山區(qū)的孩子們。除此之外,西藏團隊一行還來到日喀則,慰問了這里的邊防戰(zhàn)士并贈送8臺華碩電腦和4臺打印機;通過此次行動,華碩更加強調(diào)以公益、環(huán)保,節(jié)能等為主題的企業(yè)公民責任。
最好的照片
吳曉凌
其實,生命正是一個由豐盈至衰落的過程,換個樂觀些的角度,至少我們還可以說:那些最好的時光,我都記錄下來。
兩張不同時空的照片,可以用來相互印證。年少對生命的模糊憧憬,幻化成現(xiàn)實生活的愛憐。
第一張黑白照片拍攝時自己只能算是攝影發(fā)燒友吧。用的機器是尼康F70的膠片相機,鏡頭就是業(yè)余級的28-80的塑料頭。當時,自己還沒有頂級鏡頭的概念,而且心疼膠卷,無法想象照相可以用連拍的,用的都是單發(fā),包圍曝光都覺得很奢侈,聽著像神話。
拍第二張照片時,近十年過去了,身份也成了專業(yè)攝影記者。每天奔波于堂皇重大的場合。器材用的是尼康D2H數(shù)碼相機,一秒可以連拍8張多。鏡頭也高級了,專業(yè)的80-200變焦,光圈2.8。我一直放在連拍的檔位,然后從幾十張電影般連續(xù)的畫面里往外挑順眼的。
去德國工作前整理底片,裝箱封存。父親在一旁插了句嘴:“收好了,都是財富。別覺得以后能拍出更好的照片來。”
對于職業(yè)攝影師,這是個恐怖的想法最好的照片,已經(jīng)拍過了。
作為悲觀主義者,即使身處幸福中,我也時常擔心:最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
其實,生命正是一個由豐盈至衰落的過程,換個樂觀些的角度,至少我們還可以說:那些最好的時光,我都記錄下來。
而且自己的經(jīng)驗也表明,通過對生活認真的感悟,認真的記錄,我們會有更大的能力去發(fā)掘未來更多的幸福。
即使一切都將歸于沉寂,我們留下的照片,也會成為我們品味生命的素材,翻閱過往的書簽。
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張照片,都是最好的照片。
這算是我們拿起相機的足夠理由嗎?
夢想·希望
吳曉凌
攝影很難,因為攝影很簡單。剛開始,仿佛我們看到什么就能拍到什么。到很久以后才會明白,我們想到什么,才看到了什么。
和那些讓人驚嘆的奇思巧構(gòu)的照片比起來,拍攝這張照片比較簡單,也有些偶然。當天晚上奧運會女子足球三四名決賽和冠軍決賽先后進行,加上最后的發(fā)獎儀式,時間拖到了第二天凌晨。查看了一下照片的確切拍攝時間,是1點21分。發(fā)獎儀式一結(jié)束,大半攝影記者就離開了,剩下的一些都忙著給美國隊員拍合影。我從人縫中看到小女孩一個人在領(lǐng)獎臺上玩耍,就離開擁擠在一起的同行,跑到?jīng)]被遮擋視線的角度,拍下了這張照片?!稊z影世界》在選這張照片做封面時,給它起了一個題目:夢想·希望。北京奧運的口號就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之所以起這個名字,也許在于照片不僅表現(xiàn)了夢想的實現(xiàn),還有希望的傳承。奧運會報道期間,我一直被形式和意義兩方面矛盾的欲望撕扯著。形式對應著美,與空間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意義對應著愛,與時間歷程有關(guān)。在一張好的照片中兩者可能調(diào)和,但在拍攝的起點上很難兼顧。好的形式抓人眼球,更與體育比賽展示的力與美相輔相成。但我一直覺得,任何故事,都是關(guān)于人的故事,都是關(guān)于愛的故事。社會新聞中固然如此,體育攝影領(lǐng)域也不例外。拍攝足球久了,這種感覺也越來越強烈:拍足球比賽,就如同拍攝一場人生?;厥讑W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報道盛宴,對于自己更大的意義是,它是一個大的洗禮。我終于明白每個人的稟賦不同,從而不再因為外在的誘惑和欲望,在形式和意義之間迷惑。更加清楚認識到,只有忠于自己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道路。攝影很難,因為攝影很簡單。剛開始,仿佛我們看到什么就能拍到什么。到很久以后才會明白,我們想到什么,才看到了什么。攝影也是一種表達,正如說話。我說話,只因為我有話要說。拍攝,也是如此。在曲終人散之際,能夠拍到這張照片,之于自己,既是偶然,也有一些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