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而且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邦}好文一半”是頗有見地的經(jīng)驗之談。本文就教育教學論文選題的原則、方法及通常應注意的問題作些闡述。
一
要正確而恰當?shù)剡x題,首先要明確選題的原則。選定一個既有一定學術(shù)價值,又符合自己的志趣,適合個人研究能力和有成功把握的研究題目或論文題目,一般來說應考慮以下原則:
1.需要性原則。面向教育實際是選題的首要原則。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教育實踐的需要選題;二是根據(jù)教育科學發(fā)展的需要選題。這一選題原則在課題上主要體現(xiàn)為選擇亟待解決的課題,有開創(chuàng)性的課題,填補空白的課題,有爭議性的課題,總結(jié)實踐經(jīng)驗的課題,補充前說、糾正通說的課題。
2.合理性原則。也稱科學性原則。是指選題時須符合最基本的科學原理和客觀實際,要有理論依據(jù)和事實依據(jù)。某些反科學、偽科學的謬說、邪說,總是披上“新興科學”“奇異現(xiàn)象”的外衣招搖過市,迷惑無知者,吸引好奇者。因此,如屬于不科學、不合理的課題,無論如何也不應列為選題。
3.可行性原則。亦即現(xiàn)實可能性原則。選題除了充分考慮研究的社會價值外,還要周密地考慮研究本身的可行性。首先是研究者本人對自己的知識水平、研究能力要有一個恰當?shù)墓烙?同時還要考慮物質(zhì)條件、資料來源、時間安排、研究經(jīng)費等因素。一個課題的選擇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要選擇有利于展開的課題和論題。遵循這一原則,在選題時必須注意量題而為、量料而為、量力而為、揚長避短,宜實不宜泛,宜活不宜死。
4.創(chuàng)新性原則?!拔馁F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科學研究的精髓。選題創(chuàng)新性原則表現(xiàn)在: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創(chuàng)新就是要突出一個“新”字,要有新意。追求論文的“新意”,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題目、材料、謀篇、論述方法、觀點是自己的;以新材料論證舊的課題,從而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看法;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重做已有的課題、處理舊有的材料,從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觀點;以新的材料、新的角度去證明已有的材料和觀點,從而賦予文章以新的內(nèi)容;用新的方法去證明已有的材料和觀點,從而使已有的觀點得到補充,有新的理解;對已有的觀點、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質(zhì)疑,雖沒有提出另一樣的看法,但能啟發(fā)人們思考;對已有的觀點有部分的訂正或?qū)σ延械氖聦嵱胁糠中抻?為證明已有的觀點,提供較多的新材料,并且能提出一些可供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
選題的具體方法取決于選題的來源、課題的性質(zhì)和研究方向、研究者自身的特點等,因此,選題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這里主要介紹兩種常見的選題方法:
1.瀏覽捕捉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對占有的文獻資料快速地、大量地閱讀,在比較中來確定題目的方法。瀏覽,一般是在資料占有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這樣便于對資料作集中的比較和鑒別,在咀嚼消化已有資料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尋找自己的研究課題。瀏覽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步,廣泛地瀏覽資料。在瀏覽中要注意勤做筆錄,隨時記下資料的綱目,記下資料中對自己影響最深刻的觀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等,記下腦海中涌現(xiàn)的點滴體會。第二步,將閱讀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與體會進行分類、排列、組合,從中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材料可按綱目分類,如分成系統(tǒng)介紹有關(guān)問題發(fā)展概況的資料、關(guān)于某一個問題研究情況的資料、關(guān)于同一問題幾種不同觀點的資料、關(guān)于某一問題的最新研究資料和成果等。第三步,將自己在研究中的體會與資料分別加以比較,找出哪些體會在資料中沒有或部分沒有;哪些體會雖然資料已有,但自己對此有不同看法;哪些體會和資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體會是在資料基礎(chǔ)上的深化和發(fā)揮等。經(jīng)過幾番深思熟慮的思考過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這種想法及時捕捉住,再作進一步的思考,論文選題就會漸漸明確起來。
2.追溯驗證法。追溯驗證的選題方法是以臆想為出發(fā)點,沿著一定方向?qū)σ延醒芯砍晒讲骄o跟,一追到底,從中獲得“一己之見”的方法。但這種臆想絕不是“憑空想象”,必須以客觀事實、客觀需要等作為依據(jù)。
追溯驗證法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看自己的“擬想”是否對別人的觀點有補充作用,是否別人沒有論及或者論述得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再具體分析一下主客觀條件。只要通過努力,能夠?qū)@一題目作出比較圓滿的回答,則可定題。(2)如果自己的“擬想”雖然別人還沒有談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夠的理由加以論證,考慮到寫作時間的限制,那就應該中止,再作重新構(gòu)思。(3)看“擬想”是否與別人重復。如果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完全一樣,就應再作考慮;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與別人的研究成果重復,就應再縮小范圍,在非重復方面深入研究。(4)要善于捕捉一閃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閱讀文獻資料或調(diào)查研究中,有時會突然產(chǎn)生一些思想火花,盡管這種想法很簡單、很朦朧,遠未成型,但千萬不可輕易放棄。因為這種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對某一問題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華,如果能及時捕捉,并順勢追溯下去,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就能形成很有價值的選題。
三
教育論文選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選題不好,不僅會走彎路,而且會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因而要對選題給予必要的重視。一般而言,教育論文選題須注意避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選題過大。選題過大是初進入研究階段的人員常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選題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如《論素質(zhì)教育》《論減負》《教育與社會關(guān)系的考察》《論教育改革》《學校發(fā)展論》等選題,涉及范圍都非常寬泛,甚至于不著邊際,即使是寫成一本書,也很難把該問題論述清楚,更不用說只是一篇論文。同時,論題太大也不好駕馭,容易流于空泛,很難做到言之有理。有些論題過大,與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地位、角度不相稱,也很難把該論文寫好。許多人看到某個論題,有一個感覺是覺得有話要說,但一張口或一拿筆就不知該說什么或?qū)懯裁?原因是論題雖然常見,也有新意,但太大。欲寫好論文,論題宜小,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切忌貪大。
2.選題過難。作者有知難而進的勇氣是好的,但是,如果選擇論題脫離了自己的實際,與自己的知識、能力、業(yè)務專長不相吻合,與自己的工作性質(zhì)、工作環(huán)境、工作條件不相一致,即使論題很有學術(shù)價值,畢竟自己完成不了,故不具有可行性。如教育實踐工作者選擇理論性很強的論題,要想完成好是十分困難的。實踐證明,選題還是難易適中為好。例如,一位剛開始嘗試寫作的老師,選擇了“論我國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樣一個題目。這個題目很有價值,也是當前人們普遍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但該老師畢竟是剛嘗試寫科研論文,選擇這樣一個難度非常大的題目,是不合適的。
3.選題過舊。選題過舊等于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也沒有研究的價值。初學論文寫作者由于對學術(shù)動態(tài)了解得不很清楚,有時選題陳舊是難免的。但在確定選題時,一定要認真查閱相關(guān)的文獻,了解相關(guān)的研究成果,也可向?qū)<?、同事請教。如果選題是自己熟悉、有興趣、經(jīng)常關(guān)注的問題,只要不是“炒現(xiàn)飯”,對舊的論題能夠補充或提出新的內(nèi)容和思想,仍然可以寫出令人滿意的文章來。(摘自《教育論文寫作》2000年9月版,陳時見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注:請本文作者告知詳細通訊地址,以奉寄稿酬)
□責任編輯 鄧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