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有吉 臧 巖
摘 要:提出了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的3種方法:首先增大根冠比例,最大限度地保持根系完整,對大樹枝葉進行修剪,以便減少蒸騰量;其次是要加強水分吸收,轉(zhuǎn)栽前要灌水,定植前應浸穴,移栽過程中要定期澆水,并對土壤施用保水劑,給樹干輸液,給大樹葉面噴水;其三是減少水分消耗,采用地面覆蓋措施減少地表水蒸發(fā),對大樹樹干進行包裹,減少樹干蒸發(fā),在大樹移植初期應行遮蔭。
關鍵詞:大樹移栽;成活率;蒸騰量;水分吸收
中圖分類號:S6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6-0065-02
1 引 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園林綠化作為改善城市環(huán)境的有效手段在我國城鎮(zhèn)建設中的地位不斷加強。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避免資源、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必須堅持科技為先,采取有效的大樹移植?;罴夹g措施,使大樹移植健康有序地進行。下面主要介紹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幾種方法。
2 增大根冠比例
增大移植大樹的根冠比例可以有效地增強大樹的抗旱能力。增大移植大樹的根冠比例的方法主要有:
2.1斷根縮坨
對未做過移植或斷根處理的大樹,應在移植前,刺激大樹萌生更多的吸收根系,縮小吸收根系距離樹干基部的距離,以便在土球挖掘過程中可以攜帶更多的水分吸收器官,增加樹體移植過程中的保濕抗旱能力。根的頂端生長對側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切斷主根先端,有利于側根的發(fā)生和生長,切斷側生根,可多發(fā)側生的須根。對成年大樹,深翻改土,切斷一些一定粗度的根(因樹而異)有利于促發(fā)吸收根,增強樹勢,更新復壯。斷根應分期、分區(qū)交錯進行,其范圍宜比最終土球挖掘范圍小20cm左右,通常為樹木干徑的5~6倍,斷根區(qū)應回填肥性土壤,促使大量須根系的產(chǎn)生。
2.2最大限度保持根系完整
在大樹起挖過程中要達到一定深度,盡量加大土球,要做到少傷側根、須根,最大限度地保持根系完整,特別是要保持吸收根系有一定的數(shù)量,以便增加定植后更多的水分吸收器官,提高樹體保濕抗旱能力。
2.3枝葉修剪
枝葉修剪可以有效地減少樹木地上部分的蒸騰面積,降低水分蒸散量,增強大樹抗旱性能。枝葉修剪的原則是在滿足景觀的前提下結合樹種特性最大限度地剪除樹冠枝葉,減少樹冠蒸騰面積,從而減少樹冠的水分消耗,達到維持移植大樹以水分代謝為主的樹勢平衡的目的。
枝葉的修剪應重點剪除樹冠上的折斷枝、過密枝、重疊枝、輪生枝、下垂枝、徒長枝、病蟲枝,剪口應光滑平整,剪后涂防腐劑或包扎剪口。落葉喬木可抽稀后進行強截,多留生長枝和萌生的強枝,修剪量可為1/5~4/5。常綠闊葉喬木,采取收縮樹冠的方法,截去外圍的枝條適當疏稀樹冠內(nèi)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強的萌生枝,修剪量可為1/5~3/5。針葉喬木及樹冠規(guī)則的喬木(如,塔形樹、柱形樹等)以疏枝為主,少修剪,修剪量可達l/5~2/5。棕擱科的樹木以葉片修剪為主,通常剪除葉片大小的1/3~1/2,降低樹冠蒸騰面積。
3 加強水分吸收
3.1移植前灌水
在移植前2~3天,根據(jù)土壤干濕情況適當澆水,本著澆足澆透的原則實施灌水,使根系能充分吸水,移植時樹體保持最大的持水量,增加樹體離地后的保濕抗旱能力。同時,水澆透后,有利于根部土球的挖掘,防止挖掘時土壤過干而導致土球松散,濕潤完好的土球可以保證土球內(nèi)所含根系的完整和新鮮。
3.2定植前浸穴
在土層干燥地區(qū)進行大樹移植時應于種植前浸穴,即提前對種植穴進行充分灌水,使穴坑周圍土壤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保持濕潤,為根系提供水源保障。
3.3移植過程中定期澆水
大樹移植過程中,樹體根系受到大量損傷,受傷的根系主動吸水能力降低,主要以被動吸水為主,根系抗旱能力大大降低。定植后大樹的根系吸水要求土壤要有充分、長時間持續(xù)的水分供應保障。通常情況下應對定植后的大樹進行定期灌水,灌溉的目的首先是提供根系所需的水分,其次是經(jīng)過灌溉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遇到干旱天氣,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nèi),一般應連續(xù)灌3~4次水。第1次灌水應在栽植后立即進行。灌溉后種植穴內(nèi)如有塌陷,應及時填土踩實,防止根系外露。第1次、第2次灌溉最好澆灌,以利于土壤的沉降和與根系的密切結合。
此外,植株挖離著生地和運輸途中,土球應經(jīng)常澆水保濕,保證樹木根系有充足的水源。澆水只能澆根部土球,不能澆枝葉,以免增大枝葉濕度,在高溫和透氣不良環(huán)境下腐壞。如果運輸距離遠,可在苗木中夾一些濕稻草保濕。
3.4 施用保水劑
土壤保水劑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酸鹽(鉀鹽或鈉)和聚丙烯酞胺共聚體,具有較強的親水作用。在土壤水分充足時,保水劑吸水膨脹,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粘重土壤的透氣性,從而激發(fā)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樹木生長。
3.5樹干輸液
大樹被挖離原生地之后,依靠樹冠的蒸騰拉力根系被動吸水,經(jīng)由樹干木質(zhì)部向上輸送到樹冠各枝條和葉片。利用這種水分傳輸?shù)脑?可以在大樹水分傳輸?shù)耐ǖ馈举|(zhì)部直接接入輸水滴管,增加木質(zhì)部水分來源途徑,達到為樹體補充水分和保濕的目的。具體做法是,在樹干的不同方位高處分別懸掛幾個輸液瓶,內(nèi)盛清水,在樹頸部位,用樹木生長錐以45°斜角向下鉆入樹干木質(zhì)部(髓心),取出生長錐,形成輸液孔。再用預先準備好的輸液針頭扎入輸液孔,用膠布貼嚴插孔進行輸液。輸液速度為針頭每分鐘滴水18~20滴左右。此法操作簡單,可連續(xù)輸液1~3周。此外,可在對大樹進行樹干輸液的同時,在溶液中加入適當?shù)姆啦∠x害藥劑,在為大樹補充水分的同時達到防病除蟲的目的。
3.6葉面噴水
植物葉片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和吸水功能,對移植大樹進行樹冠噴水可以在有效降低樹冠表面及周圍氣溫的同時,增加葉片水分吸收,達到樹體保濕的目的,調(diào)節(jié)樹體水分平衡。通常做法是,選用自控噴霧的設備,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qū)⒐┧馨惭b在樹冠上方,根據(jù)樹冠大小安裝一個或若干個細小的噴頭進行噴霧,每天定時噴水,既增加空氣濕度,又隨時保證了樹木正常生長的水份供給,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部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huán)境。針葉樹由于帶有大量的葉子,蒸騰量較大,噴霧能有效地促進樹木的成活。噴霧的時間一般應在每天氣溫比較高的時段,每天噴2~3次。在抽出的新枝有5~10片葉后,應停止噴水。葉面噴水的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經(jīng)濟成本較高。
4 減少水分消耗
4.1地面覆蓋
地面覆蓋措施可以減緩地表水分蒸發(fā),防止土壤板結,同時還有保墑以及防除雜草的作用,可以在一定時間內(nèi)保持定植大樹土球的濕潤。地面覆蓋通常采用麥桿、稻草、鋸末、地膜等覆蓋樹盤。采用地膜覆蓋時,應根據(jù)定植穴的大小剪取0.8~1.0m2左右的地膜,覆蓋好定植穴,膜的周圍用土壓實。
4.2 樹體裹干
大樹經(jīng)裹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fā),降低樹體蒸騰強度;二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jīng)常保持濕潤;三可調(diào)節(jié)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樹體裹干范圍包括樹體主干、各級骨干枝條和大枝修剪留下的傷口。樹體裹干通常有3種方法:裹草綁膜、纏繩綁膜、塑料薄膜包干和纏布裹干。
4.3 遮蔭降溫
遮蔭可以降低移植大樹周圍的氣溫,達到減緩樹冠蒸發(fā)的目的。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的季節(jié),可以通過搭遮蔭棚來降低大樹周圍的溫度,減少水分的蒸發(fā)。具體做法是:在搭制遮蔭棚時,在大棚上方和四周與樹冠保持不低于50cm的距離,以保證棚內(nèi)空氣的流動,防止陽光灼傷。一般遮蔭度在60%—70%為宜,以后視樹木生長狀況和氣溫變化,逐步去掉遮蔭棚。
參考文獻:
[1] 蔡玉新,陳忠,萬旭東,等. 影響大樹移栽成活的原因及對策[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 2001,29(6) .
[2] 周文明,吳建妹. 櫸樹大樹移栽技術[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 2001,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