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學鵬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改革給初中英語教教育教學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初中英語教材越來越社會化,生活化,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開闊了教師和學生的視野,使英語這門課程更具有時效性和實用性。但新課程在很多方面與現(xiàn)實的教學脫節(jié)。造成城市英語教學順理成章,而農(nóng)村英語教學紙上談兵的這種無奈局面。要改變現(xiàn)狀,必須從教材、課程開設、評估制度、加強師資、改善農(nóng)村中學辦學條件等方面著手,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初衷。
[關鍵詞]課程改革;評價體系;師資
自初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多以來,新的課程改革確實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比如:教師比以往更加好學了;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普及和推廣,但也存在很多問題與困惑,特別是農(nóng)村初中的英語教學,廣大參與課改的農(nóng)村初中的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碰到的問題與困惑特別多,如:拔尖的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較以前同級的學生高出許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學生的分化從八年級開始凸顯;學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師在授課中難以兼顧,增大了授課的難度等等?;仡櫸迥甓嗟恼n改情形,從浮華的背后,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憂慮與不安:盡管新課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課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在參加初中片區(qū)英語教研活動中以及平時和課改第一線英語老師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與困惑頗具代表性,現(xiàn)將其列出以供參考。
問題與困惑一:小學與中學的英語教學嚴重脫節(jié):
我縣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上全部開設英語課。這樣小學生進入初中之前就已經(jīng)學了三、四年的英語,初中英語老師往往對他們有較高的期望值,認為他們已經(jīng)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能順利地適應初中英語學習,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很簡單了,但實際情況卻不盡人意,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沒有了新鮮感,有的對英語產(chǎn)生了恐懼感,有的甚至養(yǎng)成了一些壞習慣,如:書寫不規(guī)范、發(fā)音不準確、用漢語注音等,這一切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經(jīng)了解得知:在小學,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是主科,英語是副科,學校到家長乃至學生,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認為英語學習是上初中后的事情;小學的英語課開設流于形式,每周只有一、兩節(jié),而且經(jīng)常被語文、數(shù)學占用,時間上沒有保證;師資嚴重不足,大多數(shù)小學英語教師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小學語文或數(shù)學老師經(jīng)過縣進修學校一年培訓的培訓,就走馬上任;大多數(shù)小學的英語課只是讀讀單詞和課文,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只停留在能讀就行了??梢哉f在農(nóng)村小學開設英語課的條件還不夠成熟。
對策:
(1)條件不成熟不開課。
(2)嚴把教師關,引進英語科班出身的大專畢業(yè)生。
(3)縣進修學校教研室要經(jīng)常深入課堂聽課、進行業(yè)務指導,經(jīng)常開展教學觀摩和教研活動。
(4)保證英語課時,每周四節(jié)。
(5)把英語納入小學升初中初考的考試科目。
問題與困惑二:教材的詞匯量大、內容多、語法較零碎,操作難度大:
我縣選擇的初中英語教材《goforit》,有較廣泛的適應性,既可供零起點學校使用,也可銜接任何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供非零起點七到九年級學生使用。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卻發(fā)現(xiàn)這套教材對農(nóng)村中學來講,起點較高,而且詞匯量大:“goforit”七年級階段詞匯量就超過了一千(而英語大綱規(guī)定的詞匯量也不過八百多),因而學生上七年級后,僅僅是英語詞匯量方面,就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抱有畏難情緒,很多學生背單詞都背哭了。而且“Goforit”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每個單元相對獨立,不象以往那樣知識成體系,單詞、詞組的重現(xiàn)率低,語法較零碎,不成系統(tǒng),教學中難度較大。再加上不少單詞太長、拼寫太難,對于剛上七年的學生來說,記憶起來實在太費勁。這樣一來,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由于學生單詞記不住,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教單詞和復習鞏固單詞,老師就只能在趕進度中上完課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能跟得上的同學跟上,不能跟得上的同學就成了差生,兩極分化提前發(fā)生,落后面越來越大。
對策:
(1)認真研究英語教學大綱,對大綱不要求的詞匯,不當作考試內容。
(2)難拼寫、不常用的單詞盡量不當作考試內容。
(3)學校應適當增加英語課的節(jié)數(shù)(每周至少六節(jié))
(4)建議部分農(nóng)村初中實施英語分層教學
問題與困惑三:評價體系陳舊落后,使教師在新課改中缺乏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評價理念理順了教學與評價(考試)的關系,使評價的內涵得到極大擴充,評價不等于考試,考試只是評價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學校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都以其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作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這樣的評價體系最易操作,簡單明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接踵而至了,由于學校評價教師只看學生筆頭考試成績,只重考試結果,甚至把這作為教師評選先進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敢完全放開手腳,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學生的筆頭考試成績(而并非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一來,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也就難上加難了。
對策:
(1)根據(jù)不同年級,聽、說、讀、寫,采取不同的分數(shù)比例,如七年級上學期口頭與筆頭的比例為6:4,下學期為4:6;八年級上學期口頭與筆頭的比例為3:7,下學期為2:8。
(2)期末縣統(tǒng)考應有口試題目。
問題與困惑四:巨大的負擔、低收入與最光輝的職業(yè)不成正比
教育被譽為千秋大業(yè),可是很不相稱的是,低工資養(yǎng)著窮教員,小米粥糊口斯文人。如今,雖然拖欠工資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數(shù)額低,入不敷出仍然讓人憂心忡忡。前年調了幾百元的工資,老師們都高興了一會兒,沒想到半月不到我縣的各種物價竟飛漲到與北京相同了。年輕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買25公斤豬肉。于是,好學生們是絕對不會去讀師范的。讀了師范也基本不回本地教書的。為什么?答:好累,能掙錢么?學校靠著僅有的、老是撥不下來的辦公費養(yǎng)著,好多學校因修校舍、硬件設施配備、師資培訓等帶賬幾十萬到幾百萬??墒?,學校還得運轉,設備還需運轉。人們就這樣艱難的過著。問到新課程,問到新教育,老師們神采飛揚;問到人員流動,問到工資獎金,他們卻三緘其口。長期負重,他們似乎習慣了,麻木了?;蛘邿o法抗爭,也就默認了。
對策:
(1)充實農(nóng)村英語師資隊伍,加強英語師資培養(yǎng)
(2)制定師資培訓計劃,進一步抓好教師在職培訓
(3)健全教研隊伍,積極開展各級教研活動
(4)盡快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從根本上改變農(nóng)村學校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狀況。
當然,新課改的實施應聽一聽下面基層教師的心聲。新課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師與學生實際情況這一角度看問題,不多站在貧窮、落后、偏遠地區(qū)的角度看問題,不解決以上種種問題與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潛在的問題與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確非易事。相反,稍有不慎,也許就會使一批教師和學生成為新課改的犧牲品。英語新課改要取得本質上的全面的成功,要想真正獲得全體英語教師的積極參與,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GOFORIT》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義務教育課程課時設置》教育部。
[4]《英語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5]《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指導意見》國務院。
[6]《義務教育試行教學計劃》四川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