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斌
摘要: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是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通過分析語文教學在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特殊作用,提出通過語文教學,樹立人格榜樣,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途徑,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關鍵詞:人格教育;健康人格;自我教育能力;人格榜樣
人格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多種調查研究都證明: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不是智力上的差異,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異,其中人格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們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并能有效地為社會服務。時代的變革必然產(chǎn)生層出不窮的新觀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們主動積極地調節(jié)自我適應能力轉變的根本保證。作為跨世紀的青年一代,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急劇變化,必須具有健全人格?,F(xiàn)代意識中人的意義的崛起促使人們對教育價值觀進行深刻的反思。人們通過對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性分析并對世界各國社會發(fā)展的橫向對比研究認識到,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實現(xiàn)人格的成長。
在各科教學中,語文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體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一、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揚共產(chǎn)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旗幟,激發(fā)學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描寫祖國大好山河、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的瑰麗多彩的名篇,也不乏表現(xiàn)愛國情感的名篇。教師應結合教材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一詞通過對北國雪景的具體描繪,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也抒發(fā)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豪邁情懷。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始終貫串著一條愛國主義情感的暗線。正是魯迅先生對祖國無限的愛,并把滿腔的愛化為報效祖國的動力,才使他看不慣醉生夢死、不學無術的清國留學生,毅然離開繁華的東京到條件很差的仙臺學醫(yī),以實現(xiàn)“醫(yī)學救國”的初衷。又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切使他毅然離開日本回國,探討“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路徑?!蹲詈笠徽n》中的韓麥爾先生對亡國的痛、對祖國的愛又是那么扣人心弦?,F(xiàn)代美文固然令人心曠神怡,而許多古詩文更讓人如癡如醉?!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景象宏大,美不勝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葉托荷美,荷花映夏日,妙不可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江南清新秀美的月夜美景令人向往……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朗讀、想象、體會偉大祖國的無限風光,以具體的愛國主義者形象來感染教育學生,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激勵他們?yōu)榻ㄔO美好國家而努力學習。
二、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良好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作用,在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塑造健康人格
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規(guī)范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也是培養(yǎng)新一代社會主義公民具有文明素質的重要工程。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應發(fā)揮教師的熏陶、感染作用,應滲透于平時教育工作的各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之中,也應滲透于語文教學中?!秲€以養(yǎng)德》、《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都在告訴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性,教學時應積極引導,并結合生活實際,指出一些學生的不正確消費觀。教學《驛路梨花》時應結合學?!皩W雷鋒活動周”告訴學生“雷鋒精神”不可丟?!秱儆馈芬晃?,仲永由一名神童到“泯然眾人矣”,教育學生認識后天勤奮的重要性,養(yǎng)成勤奮學習好習慣?!痘实鄣男卵b》應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的、敢于說真話的人?!稄娜饺f》告訴學生學習上應循序漸進,應謙虛謹慎?!稇岩膳c學問》告訴學生學習上應有懷疑精神。只要我們能把思想教育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就能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三、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谒枷虢逃蛯徝捞找敝屑橙⊥晟谱晕胰烁竦那楦辛α?,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綱》也明確地將開展“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課外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為此,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人格塑造的機會。以往的教師節(jié),學校都要求學生向老師獻一點愛心,親自制作小禮物。今年,我們組織教師節(jié)演講會。學生為了寫好教師教學生活的文章,利用課余、假期時間進行采訪。在這一過程中,增進了對教師的感情和理解,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思維能力,弘揚了尊師重教精神。
課外活動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趣味,使之生動活潑的性格得到發(fā)展。課外活動可以和課堂教學適當配合,但不必處處配合。我每個學期都要帶學生游玩一兩次,“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飽覽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了情操,了解了風土人情;鍛煉了觀察思維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培養(yǎng)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值得強調的是,語文教學中重視健康人格的塑造,決不是說可以忽視常規(guī)訓練和學習習慣的作用。認真書寫、保持書面整潔、高質量地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看似瑣屑的小事,同樣能塑造學生嚴謹、求實、勤奮等良好品質。
總之,語文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工具學科,教師應自覺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健康人格形成三不誤,為培養(yǎng)知識水平高、能力強、人格健康的跨世紀人才而努力教學。
參考資料
1.《人格教育學習資料》[J].
2.黃晨.《論人格教育目標》[J].《銀川師專學報》.社科版,1993年第2期
3.《簡析語文學科教學對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J]
4.魏國良.《簡論人格教育》[J].《中學教育》(滬),1994年第6期
5.《當代教育的重要命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J].《教育學》,2000年第9期.
6.邢克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途徑》[J].《天津教育》,1999年第7期.
7.周美桂.《池美、文美、情美》[J].《湖北教育》,2000年第7期
8.陳先銀.《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學科滲透》[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