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喜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要求明顯高于以往,這對擴大小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根據(jù)小學生的注意力規(guī)律和愛玩、好動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夭扇∫恍└挥腥の缎缘淖R字方法,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地完成識字任務(wù)。
一、趣味教學——樂意學
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低年級學生可用比較直觀形象的形式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可把枯燥的形近字、形聲字編成有趣的故事,也可將生字稱為“小客人”,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客人的過程,這樣的識字教學方式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玩樂中掌握新的字、詞。如在教學生字“已”和“己”時,學生經(jīng)常會把兩個生字混淆。于是,我把兩個生字的教學編成了一個名叫《小粗心——丁丁區(qū)分“已”和“己”》的趣味小故事。此外。還可以采用編字謎、笑話、兒歌等教學形式及識字方法,同時還可以組織一些識字游戲,如:詞語接龍、一字開花、猜字謎、對口令等,雖然只是一些小小的游戲,卻能為學生的識字活動注入生機,無形中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識字的趣味,激活學生自覺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傳授方法——學會學
對兒童的學習要求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別出新裁。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弊屆總€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想學、學會學,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的目標。因此,首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并在識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主動識字的習慣”,讓學生做到愛學、樂學、輕松學。其次,要重視教給學生“活”的識字方法;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為今后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1、插圖識字法。在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課文往往會配有大量的插圖。教師應(yīng)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插圖,加上教師的積極引導(dǎo),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利用它來搭建學生記憶漢字的橋梁,使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把漢字放到有生命的環(huán)境中,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學生的記憶。接著讓學生看清字形,拼對字音,再“回”到圖上,這一過程能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初學的生字。
2、游戲識字法。根據(jù)字形特點,把漢字編成謎語或兒歌,在新字教學中,以猜謎的方法教學生字。具體做法是先給幾個新字編上號碼,老師念謎語或兒歌,學生以做手勢的形式表示猜得的結(jié)果,再比比看誰猜的字又準又快。如,雙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會”;善良的女人——“娘”,等等。
3、歌訣識字法。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漢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學“碧”字時,可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如教“壞”字,可編成“地里不長草,壞了”;如教“法、丟”時,先復(fù)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諸如此類的歌訣識字法,不僅易學易記,且妙趣橫生。
4、象形會意識字法。課本中的“山、石、田、土、井”一類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成,這些字與實物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觀察實物或?qū)嵨飯D片后再識記。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因此,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jié)合,有利于學生識記。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筆”等,通過這樣的描述,再出示圖片,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直觀的印象,達到了既認形又明意的效果。
5、形聲識字法。漢字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字是形聲字,部首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如“蜻”是蜻蜒的“蜻”,所以用蟲字旁,右邊讀音,整個字也讀“qing”。從這個角度去講解,學生會較容易記住這個字。
生字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作為教師,要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反思、總結(jié)、提升,去尋找更好、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為他們掌握祖國語言文字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
三、生活拓展——課外學
“語文教學生活化”已成為許多語文教師的不懈追求。識字教學不僅拘泥于課堂、教材,還要拓展到課外生活,讓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成為識字教學的雙翼。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讓識字教學走出課堂。剛?cè)雽W的學生大都有迫切想認識新同學的愿望。因此,開學初,請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每人制作一張名片,貼在課桌邊角上,互相記記同學的姓名,增進同學間的交流,也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識字辦法。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nèi)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等,都可成為孩子們識字的活動課本。教師可帶領(lǐng)剛?cè)雽W的學生邊熟悉校園環(huán)境,邊引導(dǎo)學生識記這些名稱,讀一讀,認一認,使這些生字與學生在反復(fù)“見面”中成為“好朋友”。學期末,可舉行“識字大王”“我會讀”“我認識”等識字比賽、識字交流活動,獎勵認得多、識字主動的學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
2、利用家庭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格外關(guān)注,所以教師可利用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冊等渠道,把“識字鏈”拓展到學生的家庭中。可請家長把家里的各種常用物品名稱制成卡片,貼到實物上,讓孩子在空余時間對照實物,讀讀卡片;也可讓學生認認父母及親戚的姓名、工作單位等。喜歡讀故事是兒童的天性,在他們讀故事的時候,提醒他們注意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詞,這些生字在故事中組成了什么新詞,并把自己在讀故事時新發(fā)現(xiàn)的字、詞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細水長流式地滲透,不但拓寬學生的識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會使用某些生字,形成一種知識的遷移。還可以鼓勵孩子利用家里的各類書籍、畫冊獨立自主地去認讀,在閱讀過程中,引導(dǎo)他們把自己的“生字新朋友”以小卡片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與父母一起交流,讓他們逐步有意識地去認識漢字。
3、利用社會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向社會。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招牌、商品包裝物,各種報刊等,都是識字的活教材??勺尯⒆訉iT準備一本剪貼本,把收集到的商標、卡通人物名稱、廣告語等剪下來貼在本子上,剪剪貼貼畫畫,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此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編排交流,識字成了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定期舉行各種主題的識字交流活動課,如“我喜歡的一句廣告詞”“我家附近的店”等,搭設(shè)平臺,為孩子提供展示識字成果的機會,形成一種“越認越識,越識越認”的良性學習規(guī)律。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隱含在漢字里的童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他們也將會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輕松、自在、自主地識字。
(責編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