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徐年
摘要俞爽迷是對中國近代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作過較大貢獻者之一,他的學術成果集中發(fā)表在1936年前后。在理論上,主要提出了圖書館的“三要素”、歸納了現代圖書館的性質及圖書館是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的思想,并創(chuàng)辦了《廈大圖書館館報》。在實踐上主要是通過對廈門大學圖書館的管理體現出來的,他的先進的管理思想使廈門大學的圖書館工作發(fā)生了第二次飛躍。
關鍵詞俞爽迷學術思想圖書館學史
1俞爽迷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蹤跡
目前還沒有發(fā)掘出較為完整的俞爽迷先生的生平簡歷,根據筆者所收集到的有限的資料,可以確定的有三點:第一,在1935年秋之前,俞先生曾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擔任講席兼圖書館主任。根據俞爽迷先生自述,他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擔任民眾教育系圖書館學組教席時,編有分類編目講稿,后來將其中一章修改后,發(fā)表在《廈大圖書館館報》,題名為《分類的意義與功用》。但是,何時進入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教、何時擔任圖書館主任,還需進一步查找資料。第二,俞爽迷先生是1930屆復旦大學的畢業(yè)生。根據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發(fā)布的信息,1930屆校友有馮立三、俞爽迷、張笑石等三人,并有合影之歷史照片為證。第三,1935年秋,俞爽迷先生應聘入廈門大學,“俞爽迷先生,為圖書館學專家,本年秋,來校主持圖書館事務……”“今年夏詹汝嘉先生因校務忙碌,辭卸主任職務,乃聘俞爽迷先生接充?!笨梢姡崴韵壬窃诋敃r廈門大學圖書館缺少圖書館主任一職時被聘任的,至于俞先生是何時離開廈大圖書館的,則需進一步查實。
據“老槐也博客”上說,“俞爽迷是文華弟子輩中最杰出者之一。”俞爽迷先生就讀于文華學校應該是在復旦畢業(yè)之后,當時文華通常是招收大學畢業(yè)生再就讀兩年后畢業(yè),如此,則大約在1930—1934年期間就讀于文華。但是,《江西圖書館學刊》1994年第2期上載有潘毅梅的《俞爽迷與(廈大圖書館報)》一文,認為俞曾是復旦大學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及文學碩士,那么,到底是何時留美就讀?這就是一個必須搞清楚的問題了。因為這存在著和俞先生在文華就讀的時間上的沖突問題。
2俞爽迷先生的主要學術思想
2.1圖書館學的主要研究成果
俞爽迷先生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發(fā)表在1936年,大致在1934年前后就有了很好的積累,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風格。1936年,他出版圖書館學專著兩部,即《圖書館學通論》和《圖書流通法》。這兩部專著都是俞先生任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講席時所編,“最近分別加以改訂”后出版的,其中《圖書館通論》還有1936年的京版和1937年的滬版兩種,全書230頁,由正中書局出版,鐘魯齊、孫貴定等人為此書作序。全書分從理論、史實、應用三個方面敘述,共計25章,內容豐富,條理明晰?!秷D書流通法》于1936年稍晚于《圖書館通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170頁,分19章,書中“途述圖書流通的價值,方法和推廣,頗為詳盡。”杜定友先生為此書作序。俞爽迷先生還著有《新聞學要論》、《列強侵略中國概論》等著作。在發(fā)表的論文中,以發(fā)表在《廈大圖書館館報》上的文章為主體,分別有《圖書館在社會教育的地位及今后應有的努力》、《學校圖書館的事業(yè)》、《從紀念總理誕辰講到教育改進中的圖書館》、《談談圖書館的圖書選擇問題》、《從(全國讀書運動)說起》、《分類的意義與功用》等。作為編者,俞先生在每期《廈大圖書館館報》上都留有文字,其中《寫在刊前》和《編者》兩文,也頗能反映俞先生的思想。另一篇則是發(fā)表在《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上的《圖書館與社會教育》。相對而言,目前人們對俞爽迷先生的學術思想的認識,比較多的是從《圖書館通論》和《圖書館與社會教育》一文中去分析、理解的,主要原因是獲取資料較為困難。由于俞先生的要素說在1980年代就被黃宗忠先生提及,引自《圖書館學通論》一書,因此,該書就成為研究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者重點搜尋的專著之一?!秷D書館與社會教育》一文,則主要是通過《百年文萃:空谷余音》一書流傳的,由于范并思教授的精彩點評,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與欲望,加深了讀者的印象和理解。
2.2主要的研究思想與成績
俞爽迷先生在中國近代圖書館學理論的構建方面是有較大貢獻的,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其一,“要素說”的提出。俞先生對近代圖書館學理論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提出了圖書館“三要素”,“1936年俞爽迷出版了以‘三要素為中心的《圖書館學通論》?!彼倪@一學術思想,完全是建立在當時國內外相關思想上的,基礎即是德國圖書館學家的理論,“現在把德國休葉氏年下的定義寫在下面:‘圖書館是艸鬼集有益的圖書,隨著大眾的知識欲望,用最經濟的時間,自由使用的地方?!庇崴韵壬褪菑倪@一定義出發(fā),進而分析出圖書館的三個要素:“從這個定義看來,圖書館的設立,實包含以下三大要素:(1)要把有益的圖書積極的保存。(2)要用科學的方法處理之。(3)要能夠活用圖書館,以增進人民的知識和修養(yǎng)?!焙喲灾?,圖書館的三要素為圖書、方法和活用。
關于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問題,是以要素說為主體的,劉國鈞先生1921年提出設備、管理員和書籍,1934年又提出圖書、人員、設備和方法。1922年,楊昭悊先生在《圖書館學》一書的“凡例”中提到“經費、建筑、設備是經營圖書館的要素”。戴志騫先生于1923年《論美國圖書館》中提出圖書館管理的要素,陶述先先生在1929年的《圖書館廣告學》中提出書籍、館員和讀者為三要素,杜定友先生提出了人才、書籍、財力和時勢為四要素,后又提出書、人、法的“三位一體”說,等等。甚至包括梁啟超先生在內,也提出了圖書館的要素:“圖書館有兩個要素,一是‘讀者二是‘讀物”,。歸納起來,當時認為圖書館的組成要素有書、人、設備、方法、建筑、財力、時勢、法等。俞爽迷先生的三要素,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是將“活用”作為圖書館的要素之一,在他的三要素中,圖書和方法二要素,前人已述,“活用”之要素則是將當時有關活用圖書館的論述與思想提高到了“要素”的地位,使之成為圖書館學研究對象之一?!盎钣谩币氐奶岢?,可說是綜合了各種要素,實際上指出了圖書館的終極目標,因此也是指出了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與教學的根本點??梢哉f,俞先生所論述的關于現代圖書館的意義、管理、開放、業(yè)務、讀者心理、圖書館與社會之關系、學校教育與圖書館教育等,其根本思想都是由“活用”而生。因此,俞先生將“要素”這一研究方法,在他的《新聞學要論》一書中進一步應用,認為“新聞的要素,就是人們心理上的產物。”并將這心理上產生的要素歸納為六條,“新聞的要素”成為該書第二章的標題??梢姡嵯壬鷮σ氐难芯?,其范圍已超出了圖書館學領域,并且已深入到心理層面,這一點,對于我們理解他的圖書館的“活用”要素是極有幫助的。
其二,歸納了現代圖書館的性質。中國近代圖書館史上最早理性地歸納圖書館性質的,大約應是劉國鈞先生,劉先生從近現代圖書館的定義、目的、要求、宗旨等方面進行研究,在時空上從中國古代始有“柱下史”和希臘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為起點,直到近代美國“新式圖書館之發(fā)展乃一日千里”為時空鏈,形成了一個比較豐富的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學術思想寶庫。俞爽迷先生提出的圖書館性質成為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5年末,俞爽迷先生在《廈大圖書館館報》上撰文,提出了現代圖書館的4大性質:“一、自動的而非被動的;二、活用的而非保管的;三、平民的而非貴族的;四、社會化的而非個人的。”在這4條中,我們可以看到劉國鈞先生思想的影子,因為其中的一、三、四條性質,就是劉國鈞先生在14年前提出的,但俞先生并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根據社會的發(fā)展、圖書館事業(yè)的進步,更深入地提出了這些性質。他認為,圖書館決不能被動地等讀者上門,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采取種種辦法,設法引起社會上各階層人員對讀書的興趣,要主動服務、主動宣傳、主動地走出去,“如圖書館的推廣,巡回文庫,流動書庫等等的設立?!痹趯Α捌矫窕钡恼撌鲋校瑒t更具體化,認為“凡是有讀書識字能力的,不問他的年齡職業(yè),性別與地域,都在歡迎之列,”并提出了“現代圖書館對于閱覽人是無限的”的論點;圖書館的知識寶庫,不能為少數“讀書人”獨占,而是要將知識傳播給任何人。簡潔明了的表述,也充分體現出俞先生的文字功底。在對“社會化”性質的論述中,認為“現代圖書館卻因為注意圖書的活用,所以一直就注意閱覽人,并且注意到沒有來館閱覽的人?!边@里,要注意“沒有來館閱覽的人”,具有超越時代的特征,因為直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等一些國家的圖書館界才正式開始了大范圍的“為不到館讀者服務”的調查研究工作,其一是大力開展圖書館社區(qū)化活動,對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的現狀進行調查,獲得了大量數據,其中一個突出的結果是關于圖書館的布局與密度的結論,應對了因時間、空間、交通、路程等影響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不利因素。其二,則是大力發(fā)展電子圖書館,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半徑。由于不斷加深理解和不斷加強為“沒有來館閱覽的人”的服務,因此,“普遍服務”成為了21世紀圖書館服務的邏輯起點,這一視點,也加深了新時期圖書館學的研究深度。
“活用的而非保管的”,這是對現代圖書館的最直接最充分的認識與理解,也是對當時圖書館界先進的學術思想的概括。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李小緣先生已自覺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現代圖書館和藏書樓進行了對比,在對藏書樓思想激烈批判的基礎上,充分闡明了現代公共圖書館的思想,并形成了一種理論上的“動靜說”,即藏書樓是靜的,圖書館是動的,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他的主要的學術思想。所謂圖書館是動的,其實質即是要“活用圖書館”,活用圖書館的提法,大致由馬宗榮先生先提出,他是在分析了藏書樓保存圖書的“力”的基礎上,提出現代圖書館的“力”是與藏書樓時根本不同的力,“就是圖書館的活用”,對圖書館中文獻的活用,猶如人們對飲食求消化一樣,并引用杜威的話,認為藏書樓是貯水池,圖書館則是噴水池,為活用圖書館作了極好的注釋。1926年,沈祖榮先生針對圖書館功能的發(fā)揮,指出其關鍵點是“其館內之書籍,能否活用于社會……”李景新先生也深刻地提出了“圖書館已由保藏時期進而到了活用時期……”這種活用圖書館的思想,是對新圖書館運動早期人們對于圖書館的“改良”思想的一個飛躍,完全將圖書館的活動置于一種主動的服務狀態(tài),并以此來構建新時代圖書館學理論的大廈。
可見,俞爽迷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圖書館是“活用的而非保管的”,既是對當時圖書館界先進理念的歸納總結,也是根據其本人的學術背景而提出的一種創(chuàng)新思想。和馬宗榮先生一樣,俞先生引用了杜威的“貯水池”和“噴水池”的比喻,這是他“圖書是智識的泉源”思想的進一步表達。在俞先生看來,活用圖書館則是當時圖書館最高層面的服務。俞先生將圖書館分為三個不同的發(fā)展時期,即保守時期、被動時期和自動時期,認為被動時期圖書館的特征是以“公開”和“流通”為目標,是要吸引讀者來館利用圖書,并認為當時中國圖書館界的整體階段是在第一、二期之間,歐洲的圖書館大致已達到第二時期。圖書館的“自動時期”則具有較高的標準,是建立在圖書館的公開、流通基礎之上的一種全方位的主動服務時期,此時期要更多地考慮方便讀者利用,更要發(fā)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主動去教育、引導讀者利用圖書館,要指導讀者利用圖書,要為讀者選擇和推薦圖書,要為失學者提供學習、教育的同等機會,使圖書館真正成為一所社會的學校,并認為當時的美國圖書館界已在第二、三時期之間,領先于世界各國的圖書館事業(yè)。從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俞先生所提倡的活用圖書館,實際上就是他認為的圖書館的“自動時期”,這種引領圖書館發(fā)展方向的思想,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其三,圖書館是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的思想。俞爽迷先生對于圖書館學理論的研究,是緊緊地將其納入社會教育的范疇展開的,無論是他的圖書館是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是社會教育的中心,要將學校圖書館社會化,以及圖書館要平等、自由、免費地服務等思想,都是如此。因此,他十分關注當時國內外的社會教育的進展。1929年8月22日至29日,英國劍橋大學召開世界成人教育會議,參會人員410人,其中有一個主題即是教育與圖書館的關系問題。當時,國內民眾教育、鄉(xiāng)村教育等教育活動也正在蓬勃開展。在此背景下,俞先生根據國外發(fā)展的趨勢,提出了“終身不斷的教育”的概念,“因為沒有圖書館,一個人終身不斷的教育,至少要受無形的打擊?!边@種思想,是建立在要創(chuàng)建一個“活的圖書館”的基礎上的,要使圖書館“活”起來,因為“圖書館是社會的產物,其目的在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圖書館的建設任重而道遠,應該將圖書館建成為社會教育的中心,具體就是國民修養(yǎng)的中心、國民游樂的中心、普及教育的中心。圖書館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社會教育中心,是因為圖書館進行的是一種無限制的教育,是一個不分男女老幼、身份貴賤,都可以免費平等地利用圖書的機構。
在社會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圖書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是訓練圖書館員的教育,乃是以圖書館為中心,以圖書為出發(fā),為進行,為歸宿的教育軌跡,來適應,來創(chuàng)造,來開拓個人和社會的生活?!眻D書館要主動地為社會服務,這就是“活”的圖書館的全部含義,從而深層次地反映了圖書館的文化使命。因為圖書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文化的代表物。圖書館則是收集圖書的專門機構,也可以說是保存文化的場所。在現代社會中,圖書館已由過去藏書樓的“靜”的特征轉化為圖書館的“動”的特征,動的特征是以圖書的傳播為基點的,因為歷史上積淀下來的文化,除了在人們的記憶中,或通過口
口相傳外,主要是藉由文獻進行傳承,因此文化的發(fā)揚主要靠文獻的傳播,“圖書的傳播是圖書館的責任”,根本的就是要設法用圖書來滿足民眾的知識需求,進而又提出了超越時代的觀點:學校圖書館社會化。如何使學校圖書館社會化?“學校圖書館應拆除其學校的藩籬,公開于社會民眾,使一般民眾都能來讀館中的圖書,以增加其‘文化財的享受;是為今后學校圖書館應有的新事業(yè)?!边@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是學校圖書館的努力目標。
3創(chuàng)辦《廈大圖書館館報》
中國的第一、二代圖書館學家,許多都有親自創(chuàng)辦、主辦圖書館學刊物的經歷,而且是忠實的撰稿者,俞爽迷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俞爽迷先生于1935年被聘為廈門大學圖書館主任,隨之即創(chuàng)辦《廈大圖書館館報》。該刊于1935年9月30日發(fā)行第一期,為月刊,發(fā)至第8期(1936年5月30日)休刊,共發(fā)行1卷8期。編輯為俞爽迷,俞先生學有專長,經驗宏富,自接任以來,館務整頓,并發(fā)行館報,藉與國內外圖書館以通聲氣,而期圖書館學之發(fā)揚。該刊創(chuàng)辦的宗旨是:以提倡圖書館,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研究實際問題,解決應用方法為目的,不僅要引起圖書館界內人士研究之興趣,還在普及圖書館常識。從宗旨上就可看出,這是一份雅俗共享、學術研究與普及智識共融之刊物。刊物主要欄目有:學術研究、書報介紹與評介、新編圖書目錄、工作與讀者統(tǒng)計、館務活動信息等。每期約50頁,是一份面向全國的刊物,定價5分。該份期刊具有學術研究、自由探討的氛圍,歡迎投稿、歡迎交換、歡迎批評,在當時,這是一份學術氛圍較濃厚的刊物。
俞爽迷先生為此刊花費了很大精力,為使該刊更具特色,每期都請著名人士為刊物題名,所公開發(fā)行的8期中,刊名題詞按順序分別為鄭貞文、杜定友、劉國鈞、朱家驊、沈祖榮、王世杰、孫科、王云五等8人,這些名人所寫的題名,為該刊增色不少,8期共刊載學術論文近50篇,平均每期約6篇,這與當時大多以信息報道為主的刊物不同,相比而言,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為一批熱心于圖書館事業(yè)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學術研究的場地。俞先生作為該報負責人,在該刊上的發(fā)文,前半期主要關注的是圖書館在社會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等問題,后半期主要探討的是圖書館的核心業(yè)務,采訪、分類等問題。在該刊的第8期中,俞先生滿懷著復雜的、遺憾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寫了一則短小的告別詞,“別矣,諸君,前途珍重,”隨之休刊。
4在廈大圖書館的主要工作業(yè)績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建,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1937年改為“國立”。在剛建校的一年中,圖書館稱為“圖書課”,隸屬于該校教育部,1922年9月后,改名為“圖書館”,隸屬上直接歸校長。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大學圖書館的發(fā)展具有兩次飛躍,第一次始于1922年9月,當時該校聘任武昌文華大學畢業(yè)的裘開明先生主持館務。裘先生到館后即將“圖書課”改為“圖書館”,通過一學期的辛勤工作,理順了館務并使其能按要求正常運作。隨之,從1923年2月起開始大力整頓館內業(yè)務工作,先后制訂章程,分編圖書,編制書目卡片,辦理出納,成立圖書委員會,選購圖書,使原有幾百冊的藏書迅速增至1萬余冊,此時的圖書館已具現代圖書館的雛形,以后的歷屆圖書館主任,大都按此框架運作。廈門大學圖書館發(fā)展到俞先生接任圖書館主任時,在國內圖書館界已有相當地位,“而西文書籍,刊物之完善,據說為國內各大學圖書館所罕見。此時,“可以說是第二黃金時期之發(fā)端預兆。”
廈門大學圖書館的第二次飛躍,是在俞爽迷先生的領導和努力下形成的?!坝嵯壬鷮τ谒墓ぷ鞣浅嵝?,他在廈大的成績,可說有口皆碑”,俞先生到廈大圖書館任職后,迅速對圖書館的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按照平等、開放、自由的原則,為讀者著想,加大了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力度,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每日上午8:00—12:00,下午1:00—5:00,晚上6:30-9:30。星期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9:00—12:00,下午3:00—5.00,晚上不變。國定假時上午不開,晚上照舊,寒暑假開放時間另定。為吸引讀者,將新刊移入閱覽室,任人閱覽,開辟為讀者服務的存物處,設立成績室,以發(fā)揮圖書館的展覽作用,增加收集地方志的力度,加強書刊的購買工作,力圖創(chuàng)建一個具有較大特色的館藏體系,大力開展讀書競賽活動。除了出版《廈大圖書館館報》外,還出版有《中文圖書目錄》和《本館簡訊》等等。
俞爽迷先生在廈門大學圖書館工作的一個重要業(yè)績,是連續(xù)開展了二屆讀者讀書活動競賽。
當時的中國文化建設協會主辦召開了全國讀書運動大會,組織和推廣讀書活動,其目的是培養(yǎng)和促進國民對讀書的興趣,為讓更多的平民參加讀書活動,還與上海各大書店聯系,在讀書活動期間將圖書價格減半。在此大背景下,俞先生在校長的支持下,連續(xù)組織了1935—1936年兩年的讀者讀書活動,為廣造聲勢,同時也為解決開展活動的費用問題,在校內教職工中開展了捐款活動,上至校長,下至教員,紛紛捐款,共有38人捐款,收到捐款39.5元大洋,用于購買獎品(書券銀盾等)。首次活動于1935年11月30舉行,12月3日評出1、2、3等獎各1名,3名紀念獎。這次活動的開展,為推廣閱讀積累了經驗。隨后,在1936年的5月份,舉辦了第二屆讀書競賽活動,讀書競賽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圖書的利用率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5對俞爽迷先生學術引用中的一點疑問
俞爽迷先生對于中國近代圖書館學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善于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融會貫通,拓展自己的學術思想。例如在《圖書館學通論》中提出的圖書館學體系,除若干細分處不同外,其余和楊昭愆先生于1923年出版的《圖書館學》一書中提出的體系,在文字、內容、排列方式等方面都相同。作為一部編著之作,又在當時缺乏研究人員、缺乏更多的學術思想的情況下,將自己認同的研究成果采取“拿來主義”,在此基礎上推出經過自己思考、消化后的論述,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然而,在如何把握學術引用之度方面,經過資料對比,也讓筆者產生了一點疑問。
俞爽迷先生于1936年發(fā)表的《圖書館與社會教育》表達了俞先生對社會教育的關注。文中對圖書館在社會教育方面的價值作了較充分的論述,集中歸納了當時圖書館界在這方面的認識。應當講,其第4部分關于館員是圖書館的重心的論述,尤其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然而,在學習與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在這近2000字的論述中,與徐旭先生在《民眾圖書館學》一書第一章《民眾圖書館教育》中的第一節(jié)《民眾圖書館教育之重心》中的論述,除個別字外,其余皆同,俞先生的文章僅僅是多了末段68個字符,這一點,引起了筆者的興趣,也作
了一些粗淺的思考。
徐旭先生約在20世紀20年代末在無錫的江蘇省立民眾教育院、勞農學院工作,該校后來改名為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徐先生在該校擔任了5年的圖書館主任,同時擔任圖書館實習指導、圖書館學科教授。為指導和教學之需,徐先生先后編寫了一些講義,如《民眾圖書館學》、《民眾圖書館實際問題》、《圖書館與民眾教育》等,都是在講義的基礎上成書的。徐先生自稱“未曾受過西洋圖書館學的洗禮”,他在之江大學修業(yè)二年,由于經濟困難而輟學,隨后參加工作,用薪金一方面解決自己的生活所需,另一方面供其弟上學(金大農科學院)之需。《民眾圖書館學》一書是“赴粵入研究所”后于1935年4月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梢姡煜壬挠^點與論述,是出書在后,而至少在30年代初已形成。俞爽迷先生的《圖書館與社會教育》一文,則是發(fā)表在徐先生的講義形成之后。而且,從已知的俞先生出版的若干種著作中,并沒有發(fā)現關于圖書館重心之論述。因此,大致可以確定,關于圖書館重心之問題的研究,是徐旭先生在先,俞爽迷先生在后,如是這樣,則俞先生是將徐先生在《民眾圖書館學》一書中關于“民眾圖書館教育之重心”采取了“拿來主義”,組成了《圖書館與社會教育》一文的后半部內容。
對于此類問題,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待,而決不能用當今的學術價值觀給予評價。
首先,需要進一步搞清歷史的事實,因為徐旭先生和俞爽迷先生有過一段同事的經歷,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共事過,同時講授圖書館學相關課程,如果鐘魯齊先生論述確切的話,大致是徐旭先生先離開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而人粵,俞爽迷先生則繼任其圖書館主任不久,亦離開該院前往廈門大學圖書館任職,以后兩人在學術上還有聯系。俞先生有關“圖書館重心”論述的“拿來”,是否經過徐旭先生的認可,這是需要進一步查考的。不管情況如何,我們都應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因為實事求是地講,當時并沒有著作權之說。由于當時圖書館界人才缺乏,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初興,學術觀點的雷同現象較多,當然這并非是為“拿來”說詞,而是要提醒在進行學術理論研究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避免完全用現代的要求和標準去衡量、評價歷史現象。當然,即便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大量的幾乎完全“拿來”的現象,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的原因,亦是不可取的,至少在學術思想和規(guī)范上來說是不夠嚴肅認真的。
參考文獻
1鐘魯齊·鐘序·見:俞爽迷·圖書館學通論·南京:正中書局。1936
2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365—368
3http ://Chinese. fudau, edu. cn/zhongwenxi/xiaoqing/1930,asp
4吳家鎮(zhèn)·吳序(1935,10,27)·見:俞爽迷·圖書館學通論·南京:正中書局,1936
5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63—64
6http://Oldhuai, bokee, com/6213994, html
7 http://www, cnki. com. en/Article/CJFDTotal_JXTS402. 028. htm
8館主任近著將出版·廈大圖書館館報,1935(4):31·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93
9杜定友·俞著《圖書流通法》序·廈大圖書館館報,1935(5):15·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221
10,11黃宗忠·圖書館學導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7
12,13,25,27俞爽迷·圖書館學通論·南京:正中書局,1936:2,2—3,6—9,38
14梁啟超·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會演說辭·見: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編·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43—47
15俞爽迷·新聞學要論·上海:大眾書局,1936:9
16劉國鈞·近代圖書館之性質及功用·見:史永元,張樹華編·劉國鈞圖書館學論文選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1:1—3
17,18,19,20,28,29俞爽迷·從紀念總理誕辰講到教育改革中的圖書館·廈大圖書館館報,1935(3):23—29·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117—123
21馬宗榮·現代圖書館研究·見: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編·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38—42
22沈祖榮·中國圖書館目錄應采書本式抑卡片式·見:丁道凡搜集編注·中國圖書館界先驅沈祖榮先生文集(1919—1944)·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38—43
23李景新·圖書館學能成為一獨立的科學嗎·見: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編·百年文革:空谷余音·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65—70
24,26俞爽迷·圖書館在社會教育的地位及今后應有的努力·廈大圖書館館報·創(chuàng)刊號,1935:6—11·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10—15
30俞爽迷·學校圖書館的事業(yè)·廈大圖書館館報,1935(2):2—8·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46—52
31,33盧希圣·本館之過去·廈大圖書館館報,第2期:19—20·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63—64
32俞爽迷·別矣諸君·廈大圖書館館報,第8期:57·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425
34,35鄭廷璋·對于本校圖書館之幾點意見與愿望·廈大圖書館館報,1935(3):31—34·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125—128
36孫定貴·孫序·見:俞爽迷·圖書館學通論·南京:正中書局,1936
37本校訓育處·圖書館為捐贈讀書競賽運動獎品鳴謝啟事·廈大圖書館館報,1935(3):64·見:國家圖書館編·近代著名圖書館館刊薈萃,第2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158
38俞爽迷·圖書館與社會教育·見: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編·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5:77—81
39徐旭·民眾圖書館學·上海:世界書局,1935:序
40莊夏澤·莊序·見:徐旭·民眾圖書館學·上海:世界書局,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