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赤
人居于關系中,關系成為一種存在的必然,是事物存在狀態(tài)的本質之一。在室內設計中,需要解決的關系問題是層出不窮的,繁雜、龐大、多元而又系統(tǒng)。其中有大關系、小關系,也有實關系、虛關系,關系實際上已經成為環(huán)境乃至空間場域的統(tǒng)構力量。
一、關系與設計哲學
“關系”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也是個哲學范疇。
關系是客觀的,存在于相應的事物之間,既有人和客觀事物的相互關系,又有人和人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還有物與物、物與構建之間的關聯(lián)。事與物及周圍的事物總是相互聯(lián)系著,并由此表明它們彼此存在于相應的事物之間。
我們知道,柏拉圖的“床”有三個層次。在他看來,一是床的主體,也就是“床之所以為床”的那個神造的床。二是由木匠制造出來的床,他把它稱為本體的模仿或影子。三是畫家和詩人的床。與第一個床相比較,它只是影子的影子。室內設計猶如第二張床,設計的造物現(xiàn)象成為本體的具體化。這多少表明了我們的設計就本質而言,但它是摸不著、看不見、“床之所以為床”的那個抽象存在,卻引領著設計,讓設計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美好造物。
“關系”在藝術設計中是一種時空存在,是一種思想與思維,也是設計師解決事物矛盾問題成因的認知、求解和營建物化質量的前提與保障,更是一種設計評判的標準和尺度。
“關系”的理念自古有之。老子曾說過:“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段話形象而生動地闡述了空間的實體與虛空、存在與使用之用辨證而又統(tǒng)一的關系,即“關系”中的存在相互依附、互為支撐,才能成就一個實在價值的內在確定,甚至限定之間的“無”,比限定要素本體“有”,更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大“關系”說,而其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樣也是在說明本體及其衍生過程中的“關系”概念。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居宅無論精粗,總以能蔽風為貴,常有畫棟雕梁,瓊樓玉字,而只可娛晴,不堪坐雨者,非之太敞,則病于過峻。故柱不宜長,長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為匿風之藪。務使虛實相伴,長短得宜?!保渲幸嘤兄鴮Χ喾N“關系”的理解。其“虛實相伴”是構成關系;“長短得宜”是比例尺度關系;“只可娛晴”是物化觀照點對應的目標關系,而“能蔽風雨為貴”則講出了建筑的目的。是人與物、人與自然的實踐性的歷史具體過程中被社會化的本質之一。
“關系”表現(xiàn)在群體與個體的關系上,感性與理性的關系上,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上,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技術與經濟的關系上,個性與審美的關系上。人與人的關系上(大眾與室內設計、設計師與設計師、設計師與業(yè)主、業(yè)主與業(yè)主間、不同領域的專業(yè)間、文化取向與設計師等),人與物的功能關系上(使用者與空間、比例、尺度、材質與人機工程學等),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上(自然因素與室內、室內與空外、不同功能之間、材質與色彩、不同物化成因與形態(tài)特質等)以及物與建構之間的關系等各個相應的事物之間。正是有了前面這些常規(guī)關系,我們便知道了“關系”是“天人合一”,“關系”是“和諧”,“關系”是“道”,“關系”是“元設計”。因此,室內設計師所求解的人居空間設計的實質就應為“關系”設計。
“關系”在設計中并不是僵化的或固定不變的,而是有機的和變化的。進而,設計中所表現(xiàn)的關系內涵和外延是十分寬泛的、生動的和多樣性的。
二、關系與形式
“形式”一詞也是西方哲學家們常用的哲學概念,一般是指支配或構造簡單性質的那些絕對現(xiàn)實的規(guī)律和規(guī)定性。就普遍意義而言,形式與內容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形式是傳達內容的媒介,是內容的外在顯現(xiàn),乃至于由外在的條件上升為內在的本質。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命題。而在現(xiàn)實的意義上。有關室內設計的形式的命題與創(chuàng)作實踐,則是設計師們都必須要經歷和關注的。從設計藝術角度來看“形式”,它就是一種可以提煉與抽象出來的內在結構秩序的關系,不僅是實體空間定位的邏輯形式,而且還是各類信息與交流的視覺形式,構成了豐富的、語義的、抽象的語言載體。
室內設計是在給定的建筑內部空間環(huán)境中(普通意義追求下的環(huán)境)展開,為預想目標求解出秩序的組織“形武”,以及人與空間環(huán)境框架內進行的計劃與規(guī)范。
1958年,為了迎接建國十周年,在北京興建了“十大建筑”。人民大會堂是十大建筑中的重中之重。在大會堂的天花處理上,設計師們根據周恩來總理提出的“渾然一體,水天一色”的表現(xiàn)精神,做出了精心的謀劃,在主題思想與造物的形式之間尋找的關系與形式,政治因素、人民精神風貌、黨、國家和人民群眾這些抽象的概念在設計時通過對設計語言的符號提煉,營建出具體的造型結構,其“實際的天花中部呈穹隆形象,象征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中心用紅色有機玻璃制成的五角紅星燈飾象征黨的領導。周圍用流金制成光芒,光芒外鋪以鎦金向日葵花瓣,外圈再做3層水波形暗藏燈,象征全國人民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依靠黨的堅強領導,使革命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毙问脚c內容在這里被統(tǒng)一成空間整體,形式中傳達出深層的文化內容,成為各類“關系”的內容的外在顯現(xiàn),他依托于空間形態(tài)、場所和環(huán)境把精神之需提升到本質層面,完成了一個理想的設計命題。人民大會堂的室內設計是中國近現(xiàn)代室內設計中最為經典的設計作品。它反映出設計者自身的感覺、情感和經驗世界,其所欲求達到的物質與精神、科學與藝術、空間與場所結構、象征與認同的和諧統(tǒng)一,以及其所營建的一個適時的設計語言體系。室內設計中“關系”最終都需要在功能和技術的前提下落實于秩序的視覺形式上。
在室內設計中,形態(tài)與空間、封閉與流動、虛擬與實體、共享與過渡等關系存在是一種關系形武:室內設計中幾何形狀與色彩、比例與尺度、局部與整體、材質與光影等關系存在也是一種關系形武;而家具與界面、設計風格與生活方式、空間語言與時代精神、傳統(tǒng)與反判等關系存在,則是一種關系形式的秩序反映,因此,秩序的形式就是一個個單元場內關系被統(tǒng)構于場域總環(huán)境關系中。它們互相眷戀、糾纏。被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上演著一幕幕遵循“美的規(guī)律”和“內在固有的尺度”來塑造形武語言的秩序“大戲”,為人生的各類事件發(fā)生確立合乎邏輯與存在的理性空間。
形式是關系存在的狀態(tài)顯現(xiàn),秩序是關系存在的邏輯,空間是關系美學的境界。室內設計的關系之關系則是一種集合的秩序,大包容小,大支配小。社會、人、文化、經濟、技術、原理、維度、空間、時間等關系作用于秩序的起源和演變,數(shù)、形狀、結構、位置、比例、尺度、均衡、穩(wěn)定、韻律和節(jié)奏營建了真實的場域中關系秩序。在各種場域中,關系表現(xiàn)于秩序形式,形式又積淀于符號,無論是在物化設計本身。還是秩序的社會營建上,形式語言都提供了一個生活背景和潛在的秩序感,并意味著對具有情感因素的
人類物質緯度的抽象選擇。
經濟與文化的發(fā)展是設計的土壤,社會、行為、物化、審美等方面的設計努力讓我們在自身生存狀態(tài)下求解出適時適地的方略,正是這種立足本土、體察生活,為真實的人和生活而設計,才使設計本身找到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說,室內設計中的形式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既是文化的,也是哲學和美學的。這里的“形式”主義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它通過物化過程安頓了人的身,也收容了人的心,這便是室內設計的“屋之道”。
三、關系與空間
法國哲學家亨利·列斐伏爾對空間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它列出了很多有關空間的概念:“絕對空間、抽象空間、共享空間、資本主義空間、具體空間、茅盾空間、文化空間、差別空間、主導空間、戲劇化空間、認識論空間、家族空間、工具空間、休閑空間、生活空間、男性空間、精神空間、自然空間、中性空間、有機空間、創(chuàng)造性空間、物質空間、多重空間、政治空間、純粹空間、現(xiàn)實空間、壓抑空間、感覺空間、社會空間、社會主義空間、社會化空間、國家空間、透明空間、真實空間以及女性空間。”可見,空間雖然是一個抽象概念,但人們一直都把它看作確立自己思想的具有秩序性的根本前提。從與室內設計有關的建筑設計上看,“建筑的目的就是生產空間,當我們要建造房屋時,我們不過是劃出適當大小的空間,而且將它隔開便加以維護,一切建筑都是從這種需要產生的?!蔽覀冎?,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都是這些空間概念形成的物質支撐條件。在室內設計中,“空間設計”的認定源自于建筑設計“一次空間設計”的必然邏輯,作為延伸與深化建筑的設計空間命題,它有著特定的空間條件、不同的人群對應、不同的需求差異、教育背景、文化修養(yǎng)、個性、習慣、偏愛等等內容思考,因此帶來求解的對策是對現(xiàn)存本體空間狀態(tài)進行具體人之所需的新的“環(huán)境”設計,使原建筑空間以重新“設計”來符合特定人之所需的新功能關系空間,原“空間設計”成為新的二次“設計空間”,其設計師的作為也發(fā)生了質的層面對應。在這里,無論是新的空間還是原有的空間,“空間從來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蘊含著某種意義?!倍揖哂兄碌目臻g意義。這一“設計空間”要解決的重點就是“關系”,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情感、業(yè)主與業(yè)主、業(yè)主之間、業(yè)主與設計師、業(yè)主與空間等)、人與物(原建筑與新功能、人與空間、人與物體等)、物與物(建筑本體與新建物體、家具等)和物與建構(經濟、技術、時間、空間等)之間關系的合理科學的秩序的營建。所以,室內設計由一般的“空間設計”概念轉變?yōu)椤霸O計空間”概念,是在一般建筑基礎中對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和物與建構之間的關系的重新對話。
設計的空間作為關系的認識是建筑性的與功能性的,但只有對其加以審美目標的修正,把人作為主控評價的標準,把人的生存生活對設計的思考納入更廣泛的文化內涵,真切的用心來做“關系”的設計,空間的人性本質才會實實在在地被把握,設計空間的物化才能夠消解建筑物質的控制,獲得自身精神的真實。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室內設計界普遍在設計空間與形式風格的價值取向上主要是對西方設計作品及港臺流行的試樣抄襲和模仿,從本質上說,反映了當時的國內設計師和普通民眾對西方設計中表達出對人的關注和為人而設計的理念的接受。
在因各類“主義”的流行而導致的形式主義“模仿”社會化的今天,很多“以空間為空間”即“形式為形式”的做法讓現(xiàn)有的場域環(huán)境喪失了構筑的原始依據。是環(huán)境服務于人?還是人服務于空間環(huán)境?是為形式而形式,在空間上依賴靜止不變的現(xiàn)存公式?還是完全依賴國外的設計思潮來克隆?問題是,設計并不能在拿來主義模仿的傳承中失去其原創(chuàng)性的真正意義。
作為設計求解過程的方式、方法和過程,設計關系空間論是室內設計的核心內容,也是增大設計者的創(chuàng)造性、智力自由,調動信息、組織思想的極為自然的方式。所以,設計關系空間的營建有比建筑更深入、更具體的機能設計的成因,在物質與精神需求中,在時間與空間的流動中,在設計理念增值與不斷提高的生活方式中,在個性恢復與界定關系中互動互制中,訴諸于人的情感體驗始終是室內設計的審美目的。
設計關系空間說對于傳統(tǒng)的室內設計理論來說是特異的。它以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以現(xiàn)代語境與設計藝術的關系來展開設計的研究,超越了空間設計的理論層面,表達出空間的營建是大秩序的、是人性的、可變的、可建的、動態(tài)的、多元的、機能的等實質特征,并從設計的使用、審美和倫理上去尋求解決各類功能所帶來的關系問題,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一種“質量”的服務,使空間的意義不只停留在平庸的層面,而是在設計元素的每一次重新構成時生成積極的張力。
在尋求、恢復和營建新設計空間關系中,室內設計的關系作為室內設計營建的貫穿始終的主線,現(xiàn)已成為發(fā)展設計的邏輯必然,從空間設計到設計空間再到關系空間,設計在常規(guī)中展示,在提升中超越,在危機中思變,在競爭中決定命運,在市場中創(chuàng)造財富,在學術上確定設計主張與文化理念,也正是這種關系主義的旗幟下,在室內設計求解關系問題的矛盾中,設計才能顯示出人的主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