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東
記敘、說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說明文在教材編排中又處于中間階段,在三種表達方式中起承啟作用。在科學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各種新知識的傳播、新產(chǎn)品的介紹等都離不開說明文這種文體。學好說明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科學性等主體品質(zhì),在說明文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一、收集、整理資料,擴大知識范圍
讓同學們將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說明書》,報刊上的知識小品文等,與課文中學過的說明文放在一起,用所學說明文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整理,同學們能較快地按要求整理成以下內(nèi)容:
按說明對象分為說明事理和說明事物的兩種類型。
按說明順序分,《說明書》等一類文字為邏輯順序型;說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為時間順序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說明建筑物結(jié)構(gòu)的為空間順序型,如《故宮博物院》等。
從語言特點上分,《說明書》等一類屬一般說明文,其語言平實準確;科學小品文一般屬文藝性說明文,其語言生動準確。
通過練習,我進一步提出問題:在我們所學的課程中,哪些屬于說明文體呢?多數(shù)同學能提出“數(shù)、理、化、地理”等屬于說明文體。這樣,同學們的視野開闊了,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
二、“對號入座”,鞏固提高
在學習了說明文的類型、順序等知識后,為了使同學們對說明的方法加深理解,并能夠分析應用,觸類旁通,我采用了“對號入座”的方法,即教師從課文中選出不同說明類型的句子,讓大家填入說明方法的名稱,了解同學們對說明方法的掌握情況。然后反過來讓同學們從別處找出各種說明方法的例句,要求盡量從語文書外的文中找。這樣大部分同學能從數(shù)、理、化字典、詞典中找出例句,并指出字典、詞典主要采用的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我進一步深入引導同學們進行分析各種說明方法的特點和在應用中的作用,使同學們對學過的說明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理性認識。
三、設(shè)疑解疑,解決難點
說明方法是教學中的重點。說明文語言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我采用了先設(shè)疑再解疑的方法。
如體會下邊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币痪渲?“37.4”米從數(shù)量上準確地說明了石拱的長度,用“當時”從時間上進行了限制說明。同學們能用自己具有的語文能力、理解能力解決。而“可算”一詞則表示估計,估計又怎能體現(xiàn)出語言的準確性呢?這就需要教師解疑。我向同學們講,語言準確就是要符合客觀實際,因為趙州橋歷史久遠,受資料限制,不能全面確切地了解當時建橋全貌,作者根據(jù)現(xiàn)存資料來推測,所以此處用詞準確。通過解疑,然后再讓同學們?nèi)フn文中找出有疑的句子來相互解答,反復練習。這樣,教學中的難點就較容易解決了。
四、讀寫結(jié)合,讓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學習說明文,不但要會讀,還要會寫。在練習說明文寫作中,我采用了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辦法。如讓每一位同學寫一篇介紹從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文章,然后把這些文章交叉交換,星期天讓他們拿著對方的文章找對方的家。這樣,既考查了寫作能力,也考查了閱讀能力和實踐能力,增進了同學們對空間順序的了解。進行這樣的練習,鞏固了所學知識,增強了同學們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總之,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方法,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