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葵
摘要:仿寫即模仿范文寫作。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訴學生某一類題材的作文該寫什么和怎樣寫。仿寫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地使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和語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仿寫還是使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讀讀寫寫的過程,既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揣摩課文的習慣,又可以使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關鍵詞:仿寫語文教學作用
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能力的過程中,模仿能力的培養(yǎng)常常被忽視。從心理學角度看,模仿是學生心理上的需要,是教學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把學生模仿的天性發(fā)展成為模仿的能力,通過鼓勵學生模仿范文寫作文,充分發(fā)揮仿寫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仿寫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兩個方面。
首先,仿寫在作文教學中,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地使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和語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
當然,作文教學中的仿寫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不能等同。我在此所說的仿寫即鼓勵學生模仿范文寫作文??赡苡腥藭f:學生作文一味地模仿會不會導致所寫的作文“千篇一律”?長此以往的“鸚鵡學舌”,會不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失去求異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其實,這最初的仿寫訓練。和學畫畫、練書法是同一道理。學習畫畫,得先從臨摹、素描學起,在接受了形狀、線條、明暗、色彩這些基本訓練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礎,才能夠進行創(chuàng)作。練書法,先要臨帖,從一筆一畫開始模仿,而且模仿得愈像愈好,這是“千篇一律”,可若沒有這樣的“千篇一律”,就談不上以后的“自成一家”。任何事情,開頭學的時候都難免千篇一律,為什么學生的寫作訓練就不行呢?
任何學習,都離不開最初的“依樣畫葫蘆”。古人也早已認識到模仿在寫作訓練中的重要作用。劉知幾在《史通》的《模擬》一節(jié)中,認為模擬是寫作的人效法他人作品,從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必要手段。朱熹也曾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之作,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就驗證了仿寫在作文訓練中的作用嗎?
對學生來說,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訴他們某一類題材的作文該寫什么和怎么寫,這比任何解釋都更直截了當。教師從外部提供的范文,在學生的仿寫活動中就形成了一種“內在的資料存儲”,不僅為他完成某一篇作文提供了仿寫對象,也為他以后的作文構思提供了材料和模仿的準備。例如,最令初中生感到沒把握的作文體裁是議論文。如果在沒有范文所提供的具體的直觀形象的前提下,老師要求學生針對某一現象表明自己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寫成一篇文章,那么,盡管老師在寫前指導時也會強調,要有明確的論點,在論證時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寫出的作文很可能會觀點不明確,論據也不夠充分。因為此時的學生并不清楚:如何才能把觀點明確地表達出來;在論證觀點的時候,該怎么樣擺事實、講道理;該選擇哪些事實和道理才能充分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如果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議論文時,先列出幾篇議論文的典范之作(如:《談骨氣》、《紀念白求恩》等),并加以適當的分析,讓學生知道:在議論文中應該以肯定的語氣表明觀點;擺事實時最好選擇典型的為大家所熟知的事例;講道理時可以直接闡述,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擺事實、講道理可以從正面說,也可以從反面說。這樣,具體的引導和范文的直觀提示相互作用,學生寫作文時便有據可依,有文可仿,寫起作文來便會得心應手。
當然,我們運用范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一點寫作的技巧和語言,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這就要講究運用范文的方法,要盡量避免模仿時產生生搬硬套、束縛思想的消極作用。
在仿寫訓練中,范文的來源首先是課本中選人的名家名作,這些文章從謀篇布局到語言的描摹都堪稱典范。學生練習的作文題可以與范文的題目相類似,甚至雷同。在利用這些名家名作作為范文指導學生仿寫的時候,關鍵是如何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如何開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學生去尋找自己的語言。比如,學習了魏巍的《我的老師》,我們可以布置學生仿寫《我的老師》,但在引導學生仿寫的過程中,必須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分析魏巍的《我的老師》創(chuàng)作成功的原因所在:其一,充滿了真情實感(文章以“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為感情線索貫串全文,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其二,所選材料有課內的(假怒、教詩),有課外的(教舞、觀蜂吃蜜、處理糾紛),有校內的(教舞;看老師寫字等),也有校外的(觀蜂吃蜜)。有學期中的(假怒、教詩、處理糾紛等),也有假期中的(夢里尋師),覆蓋面很廣,但都緊緊圍繞“師生互愛”這一中心選擇;其三,敘事時詳略得當(假怒、教舞、觀蜂吃蜜、教詩、看老師寫字——略寫;處理糾紛、夢里尋師——詳寫),也有必要的細節(jié)描寫(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其四,作者在敘事中不忘抒情性的插筆,注意嵌入議論性的抒情,使文章情理兼具。例如,寫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后,接下來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在具體分析了魏巍的《我的老師》的寫作特點的基礎上,再引導、開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學生去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我的老師》。引導學生圍繞自己老師某一個方面的個性特征(如:關心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興趣廣泛,和學生相處如朋友等)選材,詳略得當地描繪出自己老師獨特的個性形象。當然,在具體寫作叫,還必須提醒學生學習運用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以及穿插適當的抒情議論,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再如,學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后,也可以啟發(fā)學生: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溫晴”的,我們這兒的冬天有什么特點呢?老舍寫濟南的冬天抓住“溫晴”寫了山,寫了水,假如叫你寫我們這兒的冬天,你準備通過哪些具體的事物來突出它的特點呢?你打算怎樣安排文章的結構?……這樣結合范文去啟發(fā),既能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恰如其分地借用作家的語言,模仿作家的構思,又能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自己的表達方式。從而促使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嘗試獨立創(chuàng)作,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的能力。
有時,作家的范文可以同時提供幾篇,使學生明白:對于同一現象、同一事件,作家們由于各人觀察世界的方法不同,個人經歷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不同,語言習慣不同,描繪往往也是千差萬別。如:對“春天”,朱自清先生與林斤瀾先生就有著不同的感受,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是輕風細雨,如詩如畫的江南的春天,其對此是熱愛并贊美的。而林斤瀾先生喜愛的則是粗暴狂放,刮起來飛沙走石的北方的春風。再如,魏巍筆下的“我的老師”——蔡蕓芝
先生是美麗、溫柔、慈愛的;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則有著治學嚴謹、生活儉樸、工作認真負責且沒有民族偏見的優(yōu)秀品質。在指導學生練習仿寫的過程中,如果能夠經常這樣對比分析,就能夠使學生體會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寫出獨到的見解和感受。
在仿寫訓練中,范文的來源也可以是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這些優(yōu)秀習作是學生的同齡人寫的,文章里的人和事都是學生所熟悉的。這些作文無論從寫作方法還是語言表達上都使學生感到親切。運用得當甚至會激發(fā)學生“我也可以寫,甚至會寫得更好”的想法。如此一來,必定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熱情。
其次。仿寫是使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學生喜愛模仿并且善于模仿,因此這讀讀寫寫的過程,既可以養(yǎng)成學生揣摩范文的習慣,又可以使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仿寫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中普遍適用的規(guī)律性的經驗。
通過仿寫溝通讀與寫有兩種類型。第一,立足長遠。不要求學生馬上學會使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學得的東西作為“營養(yǎng)”儲藏、編碼,以應不時之需。例如,教師在分析課文時,可以隨時隨地有意識地向學生點明,這一段內容寫心理活動,作某類作文時可以模仿;那一段內容是環(huán)境描寫,寫某些事情時可以借鑒;這幾句內容是外貌描寫,寫某些人物時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介紹的是建筑物,用了什么順序、什么說明方法,寫怎樣的文章時可以仿效。這樣的引導,不僅能逐漸養(yǎng)成學生重視熟讀深思、揣摩范文的習慣,而且對課文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毛病,也能逐漸克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濃起來。如此地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讀和寫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第二,注重眼前效益,即讀什么,寫什么,邊學邊用,在用中學,在用中鞏固加深。這種邊學邊用,要求及時兌現的引導,符合記憶心理學上與遺忘作斗爭的規(guī)律。遺忘的一般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鞏固的工作在遺忘前開始進行效果最好。讀什么寫什么,學生在仿寫的同時,對于課文中好的詞語,好的句子,好的寫法,好的境界,能夠更好地理解、運用、落實。這樣逐步積累,既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又使學生的作文有了具體的榜樣。這種讀什么寫什么的訓練,可以用片斷練習的形式進行,由部分到整體,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比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可以布置學生模仿著寫春草,寫春花,寫春雨,亦可以布置學生模仿著寫春天里的人。學習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讓學生模仿著寫《我的樂園》。當然,這種讀什么寫什么的訓練,也可以引導學生仿作題材類似的完整的作文。比如,學了《巍巍中山陵》后,可以布置學生模仿著寫《我的學?!罚髮W生把自己的學校、班級的位置和特點寫出來,把學校的美麗環(huán)境描繪出來,告訴家長和朋友,讓他們來學校時能夠順利地找到自己,讓他們也能夠喜歡自己的學校;也可以布置學生模仿著寫《我的家》,要求學生把自家的房子在村子里(或街道)的位置、房屋的特點和周圍的環(huán)境寫出來,好讓老師家訪時能夠順利地找到學生的家。這樣的讀寫結合便是要求立即兌現的。
在運用課文作范文,通過仿寫使讀和寫得以緊密結合,同樣要講究引導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學了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著寫《我的老師》,但一是彼時他人的老師,一是此時自己的老師,人物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內容也必然不同,不能要求學生依樣畫葫蘆b再如,學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后,引導學生仿作“春草”、“春花”、“春雨”等片斷練習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寫出自己所在地的春天的特征,寫出自己特有的感受。
如果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自覺地注意到仿寫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地有意識地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把課文當作范文練習寫作文,那么,這讀讀寫寫的過程,既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揣摩課文的習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