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職業(y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已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不但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忽視了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yè)教育思想。本文從“三重”與“三結合”論述了中職專業(yè)課程考核方法應進行的改革。
關鍵詞:中職課程;考核改革;三重;三結合
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能適應工作崗位,而且還要求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質。近幾年,我國高度重視職業(yè)教育,國務院作出了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并召開了全國職業(yè)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yè)教育方針。為滿足社會對專業(yè)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職業(yè)學校進行了各項教育教學研究,力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校也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在專業(y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量變革,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其中,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是一項重要的改革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課程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強調了考核的“三重”與“三結合”,通過實施靈活的考核方法,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強化學生全面能力的目的。
重過程考核,將水平考核與進步考核相結合
傳統(tǒng)的水平考核雖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積極效果,但過分強調分數(shù)的高低,導致學生常因為一兩分的得失而影響學習積極性。如果成績與各類評優(yōu)掛鉤,就會導致學生對分數(shù)很計較,出現(xiàn)急功近利的傾向,其結果是學生只注重考核結果,而不在乎平時的積累。一些多次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還會變得厭學,覺得就算平時表現(xiàn)好也得不到認可。因此,必須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以此作為學生最終成績的一部分。注重學生平時進步的考核項目有很多種,包括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專業(yè)課實驗與實習操作表現(xiàn)及課后表現(xiàn)等等。
課堂教學是師生配合進行的一項教學活動。各種教學措施,如課堂學習態(tài)度加分、課堂提問加分、課堂練習及小測驗評價等,都可作為教師考核學生學習過程的途徑。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強調提問加分,對個別知識點適時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歸納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就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實驗證明,如果教師能每周或每階段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加分情況及時公布,就會讓學生感覺只有加強參與,才能使?jié)撃芗ぐl(fā)出來。同時,適時地檢查課后作業(yè)及學生筆記等也可以有效地評價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
實驗和實習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樣也應注重過程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對設備設施的使用、安全操作及衛(wèi)生清理及操作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這些都能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要及時做好記錄,公平地評價學生。即使有些學生不能準確順利地完成,在評價時教師根據(jù)整個過程進行綜合評價也要積極地看待學生進步,這樣才能鼓勵操作能力欠缺的學生在以后的操作中表現(xiàn)更加出色。如在《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課程中,常常要進行各種各樣基本控制線路安裝實驗,某些學生在實驗中可能會手忙腳亂。教師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后,要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檢查,啟發(fā)學生分析故障原因,并確定故障可能產(chǎn)生的地方,并監(jiān)督學生的檢測過程,對正確的操作給予表揚,當學生能獨立完成故障檢修后就同樣給予加分(因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進行故障檢修)。學生在操作中也同樣會獲得成功的喜悅。
對于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不能因為他們成績差一概否定。學生考試成績差并不一定是因其智力不如人,往往是因為學習方法和學習積極性欠缺所至。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建立學困生輔導記錄,定期地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了解學生是因為學習時間少還是因為本身的厭學情緒,或是學習方法的不當導致了考試成績不理想。鼓勵學生通過寫周記來反思自身的成長歷程,并由此了解其心理發(fā)展歷程。教師要經(jīng)常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困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并積極表揚其所取得的進步。教師也可利用周記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有些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便于和教師直接交流,通過周記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也應借此及時對學生進行點評,對學生的消極思想及時給予糾正,只要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進步。
重技能考核,將理論知識考核與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
傳統(tǒng)考核主要以筆試為主,大多采用閉卷形式,主要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情況。但是,一味考核理論知識違背了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職課程教學在把握理論知識時應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將知識講授為主轉移到以技能培養(yǎng)為主的軌道上。
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是專業(yè)技術工人。因此,動手操作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就業(yè),但適當?shù)睦碚撝R也是必備的,較好的理論根基將為學生就業(yè)后的再提高打下基礎。因此,在重點考核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需兼顧理論知識考核,理論考核可以貫穿在技能考核的過程之中。如在《電動機控制線路》基本控制線路的操作考核時,不但要考核學生對某個控制線路的安裝,還要適當考核一些理論內容,如學生對各低壓電器元件的認識、對其作用的理解及符號的辨別,控制線路各電器元件的工作過程等等。通過這些內容的考核,能較全面地評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再結合技能考核,就能客觀地評價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專業(yè)課教學中,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可忽略不講或刪除,如在《電子技術基礎》中介紹電子基本元器件往往都從結構組成開始逐步說明電子元器件的功能與作用。若教師在實施電子元器件內容考核時,還片面地采用筆試檢查學生對電子元器件的掌握程度的話,除了能說明部分學生的記憶力強之外,別無作用,甚至會加深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對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考核時,教師要應力求從實際出發(fā),考慮“適用、夠用”的原則,開發(fā)出適合考核理論知識的實踐內容。如電子元器件的考核,重點放在學生對各類電子元器件的認識、檢測和使用上,因此,應注重實踐操作的考核,可將各類電子元器件收集在一起,實際考核學生對電子元器件的識別、檢測,并設計適當?shù)碾娐穲D,讓學生在安裝過程中掌握電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對技能要求較高課程,更應注重技能考核,如《電動機控制線路》課程,學生要掌握的基本控制線路有很多類型,包括電動機的自鎖點動控制、正反轉控制、行程控制等,據(jù)此可將技能分成不同的模塊,通過每個項目的完成程度來考核學生的掌握程度。至于綜合性的學科或課程,應注重綜合技能的考核,考核內容以綜合項目或復雜案例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如在《可編程控制器》中,教師在考核學生對PLC基本指令掌握程度時,可結合實際列出不同的項目或案例,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通過任務的完成率來評價學生。
此外,還可通過舉辦各類技能競賽來考核學生,將技能競賽作為相應課程的補充和延續(xù)。
重多樣化綜合能力考核,將單一能力考核與綜合能力考核相結合
單一的考核方式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己藢W生應采用多樣化綜合能力考核方法。
課堂教學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采用筆試考核時可加大考核范圍,特別是教學中教師未曾講過的內容。還可將閉卷筆試考核改為半開卷半閉卷或開卷考核,通過適當?shù)拈_卷考核,可以考核學生對未知內容的檢索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同時也能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稍谝粋€學期的不同的時間,從不同角度,適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學生感覺不到教師在考試,同時教師又會有一定的參考,能更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全面素質。
考核的方式要多樣化,揚長避短。根據(jù)學科特點的不同,可采用口試、實操考核,或多種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如《機床控制線路故障檢修》內容,應重點考核學生檢修機床控制線路故障,除根據(jù)電氣控制線路原理圖適當?shù)乩霉P試來考核學生對線路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外,還可通過學生實踐操作的熟練程度來考評其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當學生完成全部故障的考核后,教師可再對學生進行口試,如問某個故障的現(xiàn)象是什么,學生是如何判斷的,讓學生能在口試的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考核的作用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應是考核的主體。因此,應改變單純以教師為主、教師單邊考核的狀況,提倡學生參與考核。學生互考互評,在考評中會提高對知識的判斷能力。如在《新型電冰箱與空調器原理與維修》中,銅管的擴口與焊接工藝是一項重要考核內容,而這一內容的考核評價相對簡單,學生在平時技能訓練時很容易掌握標準的工藝要求,通過眼觀目測的方法就可達到評價的目的。因此,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參與本項目的考核,讓學生從考核中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做到取長補短,這是教師單向評價所不能達到的。
課程考核的“三重”及“三結合”,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打破學科體系的界限,按照技術應用能力、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主線和“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做到以人為本,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方針,以能力為本位,采用動態(tài)考核;在考核中通過恰當?shù)囊龑?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綜合考核學生的成績,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出具有綜合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陶亦亦,陸春元.PLC技術應用及其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1).
[2]阮佩文.專業(yè)背景下中職數(shù)學的應用性教學[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1).
[3]蘇文秀.《綜合英語》課程評估改革探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2).
作者簡介:
劉潤田(1973—),男,廣東順德人,陳村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中學電工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職電子電工實訓教學。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