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興
教學是一門科學,亦是一門藝術,有其本身特有的節(jié)奏。一堂課,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如一臺戲、一部電影、一篇小說,有開端發(fā)展,也有高潮終結。而節(jié)奏在英語課堂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在一堂英語課中,教師平鋪直敘地講述,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學生就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課堂教學便缺乏應有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快樂英語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快與慢節(jié)奏的變換、動靜相間、疏密有間隔與張弛有錯落、起伏有波瀾等幾個方面作簡單的探討。
一、 快與慢節(jié)奏的變換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快與慢的節(jié)奏是針對教學進程的速度而言的。在英語課堂有限的45分鐘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的能力,所以我們要積極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但如果不能正確把握快與慢節(jié)奏的變化,使快慢節(jié)奏失衡,就會使學生緊張過度或松弛過度,也會因疲勞或松弛而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應恰當安排英語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教案時應注意學生的實際,在設計中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忌平均用力。新課導入宜快捷簡潔;學生易懂的內容可以一帶而過;學生難懂的內容則需要重錘敲打。課堂教學中快慢節(jié)奏宜交替出現(xiàn),使教學如行云流水,順暢自然。
二、 動靜相間
動與靜其實是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種外部表現(xiàn)。所謂“動”,是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積極地開動腦筋,積極地思維,積極參與地踴躍發(fā)言和激烈地討論等。所謂“靜”,是我們在教學中由于某種原因,要求課堂相對較安靜,讓學生靜心聽課和深入思考等。但是動并不意味著吵吵嚷嚷,雜亂無章,而是讓學生積極參與。靜不是說整堂課死氣沉沉,毫無生氣,而是動靜交替,寓教于樂,避免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
例如,筆者在上NEFC Book3 Lesson 24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時,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skeleton的圖片,然后問了以下幾個問題:
1. Whats this? (a skeleton)
2. Whats a skeleton?(bones of a human/ animal body)
3. Have you ever seen a skeleton?
4. If you see a real skeleton in the night, how will you feel?
通過這幾個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強烈興趣,引導他們進行討論。通過討論,然后又通過這個問題再引導學生說出What does “A skeleton in the cup?鄄board” mean in the text?很自然地導出了新課,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了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的兩種意思—One is that there is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Its real. The other is that a seemingly respectable person or family has some terrible secret which has been concealed from strangers for years(家丑). 通過參與討論,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精力旺盛,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甚佳。
三、 疏密有間隔、張弛有錯落
課堂教學活動的密度也是構成教學節(jié)奏的重要因素,即課堂信息量的疏和密,它們直接影響學生心理感受的變化。課堂教學既要有密,如基本訓練速度快、密度高,使學生達到嫻熟、脫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如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學速度慢,使學生有深入考思的時間。一般說來,重點難點要重錘敲,要求學生全神貫注,深入思考,以體現(xiàn)一個“張”字。學生易懂的非重點內容,則可在“張”中體現(xiàn)一個“弛”字。只有在緊張之中見松弛,激越之中見舒緩,學生才能在張弛相濟、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節(jié)奏變化中輕松愉快地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起伏有波瀾
“起”,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思維最活躍、參與程度最高、師生情感交流最靈通的高潮狀態(tài);“伏”,是指學生情緒相對平穩(wěn),興奮稍微退去的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小高潮”,要善于利用這一起一伏的教學節(jié)奏的變化,設置具有戲劇性的波瀾動感區(qū),并把重點推向“大高潮”,以幫助學生走出疲勞低谷區(qū),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當筆者在高三復習形容詞這塊內容時,特別是復習到幾個形容詞一起修飾名詞時,學生感到很難掌握,筆者告訴學生:這不難,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很容易記住,不過我講故事,你們要用諧音的方法把它歸納出來。學生一聽到有好方法而且又有故事聽就一下子興奮起來了,情緒高漲。筆者開始講故事了:“話說到了年底,我們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把一大批在一年中有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們請到了人民大會堂,對他們說:同志們辛苦了,今天我們要辦一個慶功宴,還要給你們發(fā)獎金,但我們不鋪張浪費,我們辦一個限大型年薪宴,國家的棟梁之材們?!辈选跋薮笮湍晷窖?國家的棟梁之材們”寫在了黑板上。這時筆者說:故事講完了,請大家看黑板并歸納。學生一思考后馬上就歸納出了順序,即限定詞+大型(形)年薪(新)宴(顏)國材,并覺得很有趣,也很好記,課堂氣氛很活躍也很輕松,同學們都掌握了這個他們都感覺很難記的知識點,效果良好。
課堂節(jié)奏的控制既是一門教學藝術,又是一門復雜的學問,而且自始至終貫穿于英語課堂。我們英語教師要善于綜合考慮和巧妙安排,并且善于適時變化,穿插得體,銜接有序,融洽統(tǒng)一,真正體現(xiàn)快樂英語課堂,使學生在快樂輕松中學英語,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責編 周侯辰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