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生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qū)位于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區(qū)域,并沿著上海城區(qū)黃浦江兩岸進行布局,世博園區(qū)規(guī)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圍欄區(qū)(收取門票)范圍約為3.28平方公里(不含水面面積)。截至2009年4月30日,已有23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在上海世博會184天會期中,預計參觀者可達7000萬人次。面對這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盛會,如何為進入園區(qū)的人員明確方位、指引走向、提示信息、引導行程,如何更好地為參觀者提供通俗易懂的導向服務,是上海世博標識設計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個好的標識導向系統(tǒng)是傳遞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它暗含著一個假設,那就是假設尋求導向標識幫助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通過導向標識簡潔、周到的指引,人們能夠順利地到達目的地。根據這一假設,要將世博園區(qū)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信息準確迅速地傳達給參觀者,使需求環(huán)境信息的人們迅速獲得標識指示,就必須以參觀者為本進行標識設計。
“以人為本”的世博標識系統(tǒng),首先需要分析不同參觀者的特征、不同行為模式和不同環(huán)境下的需求。
本次上海世博會目標參觀者達7000萬人次,預計其中95%為國內觀眾,5%來自海外。根據有關部門對世博期間來滬國內游客的預測,上海本地約占20%,長三角地區(qū)約占30%,國內其他地區(qū)占45%。因此,長三角地區(qū)將是世博會主要客源地。從時間上來說,國內參觀者具有季節(jié)性強的特征,預計世博會期間將會集中在五一、國慶兩個旅游黃金周形成參觀高峰。
海外參觀者中,以日本、韓國參觀者為主要招游對象。由于本屆世博會目標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達236個,需要考慮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參觀者的特殊需求。如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海外參觀者,從抵達上海機場開始,就會產生對世博標識的需求。
參觀者行為模式主要包括:目標不明確的參觀者行為,目標明確的參觀者行為,以及特殊人群或特殊情況下的參觀者行為。目標不明確的參觀者是指行動目標不確定,沒有預設的參觀路線,也沒有事先預約的活動。目標明確的參觀者是指已有明確的行為目標,準備按照事先計劃的參觀路線前往展館、活動地點、商業(yè)設施和服務設施等目的地;特殊人群或特殊情況下的參觀者主要是指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等在認知能力和行為方式上與普通參觀者相比有所差異的人群。不同的參觀者行為模式將對世博標識產生不同的需求。
針對上述情況,世博標識系統(tǒng)應滿足參觀者不同行為模式下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為參觀者尋找目的地服務,另一方面,為參觀者提供各種行為目標的選擇,這樣,既能滿足參觀者需求,也能在人流密集或緊急狀況下起到機動和調整的作用。
1、標識系統(tǒng)考慮不同國家參觀者的認知習慣。
世博會參觀者來自世界各地,標識元素的設計應符合國際慣例,以提供通俗易懂的導向服務為核心,不僅要讓國內參觀者看得懂,而且還要讓外國人士也清楚明白。世博會標識的語言設置以中文、英文為基本語言,參照愛知世博會的經驗并結合對上海世博會潛在參觀者的來源地分析,在出入口,重要展館、中央服務區(qū)等公共配套設施密集地區(qū),采用中文、英、日文、韓文等4種文字標識,服務設施和功能設施原則上使用國際通用圖形標識。對德、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語言需求,通過語音導引器材提供服務,并與多媒體信息導向設施結合使用。
2、標識系統(tǒng)符合人們的視覺運動規(guī)律。
根據參觀者的行徑心理和習慣,世博標識系統(tǒng)將根據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淺入深、正確指引參觀者進出園區(qū)的原則,進行標識分級規(guī)劃設計。將各類標識信息分為大節(jié)點、中節(jié)點和小節(jié)點三類,大節(jié)點標識主要提供園區(qū)出入口、各大片區(qū)、主要通道、主要展館、活動場所以及大型服務設施的導向信息,設置在人群聚集的出入口廣場、中心廣場、主通道交岔口等處。中節(jié)點標識主要提供各展區(qū)展館、服務設施分布、人流密集狀態(tài)等導向信息,主要設置在次干道路口和公共綠地、各展區(qū)廣場上,為參觀者提供詳細的區(qū)域性信息導向服務。小節(jié)點標識主要提供具體展館、服務設施的導向信息,為參觀者提供明確的點位導向。
同時,標識系統(tǒng)還要對各種信息的傳遞、道路的指引保持連貫,對于重要場館、車站、碼頭等主要交通集散點的信息指引應有預告性、重復性和連續(xù)性,保證準確、清晰地向參觀者、工作人員和車輛傳達指示信息,發(fā)揮標識系統(tǒng)的指示、引導、提示等功能作用。
3、標識系統(tǒng)滿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
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在認知能力和行為方式上與普通參觀者有差異,世博標識系統(tǒng)針對其行為特征設計了一些特殊標識,保證他們在世博會園區(qū)內無障礙通行。
兒童和座輪椅的殘障人士在觀看標識系統(tǒng)時,對標識的文字、符號等識別能力與正常人存在一定差異,標識牌的設置不僅要考慮正常人群站立觀看,還要兼顧座輪椅的殘障人士觀看。
針對兒童、老人容易出現的脫離家人或迷失方向的狀況,設置必要的引導標識,或安排志愿者,幫助迷失兒童、老人通過幫助中心聯絡到家人。
對于參觀者中的弱視者和盲人,除了提供志愿者服務之外,在某些區(qū)域(如廁所)還提供盲文標識,并提供盲文導游地圖或在重要區(qū)域設置必要的盲文區(qū)域地圖。
此外,標識設計還考慮不同民族和宗教的特點和禁忌,如對清真餐廳及民族性設施的表示,應增加阿拉伯語和清真標識,并且明顯突出,不與其他食品標識同列。
4、標識系統(tǒng)要符合科學性和規(guī)范化原則。
信息的正確性是標識科學性的前提,規(guī)范化的標識才能真正起到“以人為本”的服務目的。無論是標識字體的大小、色彩、編排方法,還是標識設置位置、可傳達距離、可能產生的遮蔽、夜間的可識別性等,都得靠科學的態(tài)度和完整、仔細的工作流程來完成。
(1)標識字體要考慮遠距離識別的特性,選擇易于識別且不易產生視覺模糊的字體。中文:華康黑體w5-A,英文:Frutiger。
(2)標識文字的大小,參照標識設計基準,采用大于基準1.5倍的文字大小,以提高信息的識別性。
(3)標識符號采用國家標準GB/T《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如果出現國標中沒有的符號,將參照國際通用標識設計新的圖形標志。
(4)根據參觀者觀察標識物的距離來設定標識物的大小和高度,確保識別可靠。如:入口及廣場的名稱類標識高度為30米,指示標識的離地高度為2.5米,至于近距離閱讀的地圖類標識和數字動態(tài)標識離地高度為1.5米,同時在其上方設置提示性標記。
此外,世博標識系統(tǒng)在滿足標識功能的基礎上,還需在色彩和形態(tài)上達到高度的藝術升華,使其與周邊建筑、環(huán)境、景觀相協(xié)調,使參觀者得到愉悅的視覺享受。
上海世博會標識系統(tǒng)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泛的系統(tǒng)工程,它以參觀者為主要目標對象,以世博園區(qū)為重點范圍設置,在滿足信息傳達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凸顯功能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審美性要求,達到“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找得到”的目的,給參觀者以視覺上的享受,體現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