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雙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雙語教學方法也成為學界關(guān)注的熱點話題。本文從大學生、高校雙語教學的特點以及翻譯教學法的歷史及優(yōu)勢等方面論述翻譯教學法對高校雙語教學的積極作用,同時指出要避免輕視翻譯教學法和夸大翻譯教學法的兩種錯誤傾向。
關(guān)鍵詞:翻譯;高校;雙語教學;適用性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0100(2009)04-0123-3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to the College Bilingual Education
Su Guang-cai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455000, China)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method has become anacademic topic.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ge student, the college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he history and advantages of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llege bilingual education.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it should be avoided to despise and exaggerate the role of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translation;college;bilingual education;applicability
1 高校雙語教學的特點
雙語教學屬于外語教學還是學科教學的問題歷來有爭議,大致有三種不同觀點。第一,學科內(nèi)容的學習和語言學習是雙語教學的兩個主要目標。第二,經(jīng)過雙語教學訓練的學生能提高英文水平,大量掌握英文專業(yè)詞匯,具有與國際學者交流的“共同語言”,但是最重要的收獲應該是“國外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先進教育方式的借鑒”以及“學科國際慣例的掌握”(李艷梅 2004:7)。顯然,這種觀點更傾向于學科教學。第三,鮮明提出雙語教學的語言教學特點,如桂詩春認為 “雙語教育基本上是一個社會語言學的范疇”(桂詩春 2004:51)??梢?多數(shù)學者認同雙語教學屬于外語教學的觀點,至少與外語教學有關(guān)。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外語教學的特點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組織高校的雙語教學。
2 高校雙語教學的對象
高校雙語教學的對象都是大學生,大學生英語學習有其自身特點。首先,大學生都是成年人,具有較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社會經(jīng)驗,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與未成年人相比,大學生的記憶能力較之中小學生不強。因此,我們在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時要揚長避短,根據(jù)其特點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
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語言的理解,即理解英語材料和語言規(guī)則的意義、構(gòu)成和用法等;第二階段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即通過有意識、有組織的練習獲得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第三階段是語言運用,即運用所學語言材料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特別是交際能力。
建立在對英漢兩種語言理解基礎(chǔ)上的翻譯是一種有效的練習形式。通過對比英漢語言,大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兩種語言,促進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習遷移理論可充分體現(xiàn)在大學生的雙語學習上。學習遷移是指運用已知的方法學習新東西的過程,也就是將一個學會了的行為從一種情境遷移到另一種情境。因此,雙語教學最好安排在大學的高年級,而運用翻譯教學法在高年級開展雙語教學也正是為了適應這一客觀需要。
3 高校雙語教學法的選擇
在外語教學法發(fā)展史上,產(chǎn)生過多種教學法,如自覺法、直覺法、強化法、綜合法等。就今天的雙語教學來講,直接法和自覺法值得深思。
直接法各流派包括直接法、聽說法和視聽法等。直接法的原則是利用外語教授外語,通過外語本身進行會話、交談和閱讀。直接法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直接運用現(xiàn)代語言的能力,特別是學生口語的表達能力。直接法排斥運用母語翻譯,主張外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事實上,即使采用直接法、聽說法等教學形式,學生無論是在閱讀還是在交流中仍免不了用母語思維,難以達到直接運用目的語的程度。換句話說,雖然形式上沒有采用翻譯法,在學生的頭腦中仍“走了一個翻譯過程”(史冰巖 2000:37)。雙語教學的全英化事實上是雙語教學理解上的一個誤區(qū)。在某些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恰當運用母語進行翻譯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覺法各流派包括語法翻譯法、自覺對比法、自覺實踐法和認知法等。自覺法強調(diào)學習是一種思維活動,要求學生自覺理解語言規(guī)則。自覺對比法重視利用母語進行翻譯,同時強調(diào)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兩種語言的異同,以便更好學習目的語。自覺實踐法和認知法同樣主張適當利用母語進行對比與翻譯,以便促進外語學習的正遷移,避免負遷移。
另外,國外較流行的雙語沉浸式教學法也值得關(guān)注。這種教學方法強調(diào)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實際情況交替使用目的語和母語授課。這種方法的宗旨是利用翻譯理解目的語。采用這種方式的研究者同時發(fā)現(xiàn),閱讀外語文章的學生喜歡把文章翻譯成母語。美國許多學校采用這種雙語教學法,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們在進行雙語教學時采用不同的雙語摻和比例。例如,有的采用50/50模式,即課堂上目的語和母語的使用各占一半;有的采用90/10模式,即課堂上目的語的使用量占90%。
很多學校并未完全認識到雙語教學的真正內(nèi)涵,或是把雙語教學同全英文授課混為一談,或是單純強調(diào)英語并將其推崇為所謂的“辦學特色”。事實上,我們應尊重高校雙語教學的規(guī)律,充分考慮高校雙語教學對象的需求,扎扎實實地傳授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知識。
4 翻譯教學法的適用性
4.1 翻譯教學法的由來
從 19 世紀中期到 20 世紀中期,語法翻譯教學法長期主宰外語界。當時,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閱讀和翻譯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書籍,常常借助母語教學。而通過翻譯學習變得很有必要,而且也富有成效。翻譯法學者吸取語言學、心理學及教育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探索翻譯理論與實踐,將古典語法翻譯法和詞匯翻譯法發(fā)展成為近代語法翻譯教學法。
語法翻譯教學法主張在外語教學中要通過理解和記憶語法知識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教學法旨在通過語法分析以及目的語與母語之間的互譯來充分理解原文作品內(nèi)容,以達到外語教學的目的。語法翻譯法反對兩種語言的機械對比和逐詞、逐句的直譯,較正確地估計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認為適時適量地運用母語會使課堂教學十分順暢,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語法翻譯法之后,出現(xiàn)了自覺對比法,它是對前者的繼承。自覺對比法強調(diào)學生在對語言規(guī)則自覺理解的基礎(chǔ)上,充分利用母語對比和翻譯來學習外語。60 年代中期,美國出現(xiàn)的認知法發(fā)揮語法翻譯法的長處。認知法認為,語言本質(zhì)上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學生在理解語言規(guī)則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規(guī)則,不斷生成新句子的語言能力。
翻譯是一種很有用的教學法,在許多情況下都能“提供有效的學習方式”(Widdowson 1979: 101)。但也有人認為,翻譯教學法的突出問題是過于依賴母語,認為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都是由母語的干擾引起的。事實上,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難免受到母語的干擾,而且學生的錯誤在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中不可避免。這些錯誤有來自母語的,也有來自目的語的,或者由于其他方面的因素造成,關(guān)鍵是如何正確利用母語。
4.2 翻譯是兩種語言的對比交流過程
教育部2007年下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對聽、說、讀、寫、譯5個方面都提出具體的量化指標。事實上,聽、說、讀、寫就是利用耳、口、眼、手4種人體器官訓練學生的4種能力。 但無論是哪種能力的訓練,都要經(jīng)過一個頭腦的翻譯過程。
應用語言學把語言技能劃分為接收性和表達性兩類。前者指聽和讀, 后者指說和寫。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這兩類技能的過程中, 翻譯是伴隨始終的。從理論上講, 兩種語言的相互轉(zhuǎn)換過程也就是翻譯過程, 這個過程可能很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學生的聽力和閱讀力差, 不是耳朵的聽力差,也不是眼睛的視力差, 問題出在翻譯轉(zhuǎn)換能力上, 也就是理解力差。因此,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聽、讀能力, 必須訓練他們對兩種語言的翻譯轉(zhuǎn)換能力。聽英語和讀英語是把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 而說英語和寫英語則是反過來把漢語翻譯成英語的過程。也就是說, 表達性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須要有這個翻譯轉(zhuǎn)換過程。當學生說英語時, 腦子里首先是用漢語想好要說的內(nèi)容, 隨即把意思翻譯成英語; 同樣, 寫英語時也是先用漢語組織要表達的意思, 然后把它用英語的形式寫出來。這種先用漢語構(gòu)思, 然后再轉(zhuǎn)換翻譯成英語的做法同樣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
長期以來由于對翻譯法存在偏見, 外語老師在課堂上不敢使用母語,很少用翻譯,偶爾用了翻譯教學法也覺得問心有愧。事實上,在課堂上有時用英語費很大的力氣、口舌與時間去解釋一個詞,學生仍然不知所云。但如果借助母語解釋一下,學生便會恍然大悟。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不一定必須全用英語教學, 必要的漢語、適當?shù)姆g反而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4.3 母語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
外語教學中的母語遷移現(xiàn)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由于兩種語言的共性與個性造成外語習得過程中的母語遷移現(xiàn)象,并對外語習得產(chǎn)生正面、負面的效應。也就是說,由于各種語言具有一定共同性,所以母語遷移會對外語習得產(chǎn)生正面影響,即正效應;而由于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母語遷移對外語習得產(chǎn)生著負面影響,即負效應。
加拿大學者Cummins根據(jù)心理語言學和腦神經(jīng)學關(guān)于雙語教學的成果認為,母語和外語的語言能力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同智力、學習能力密切相關(guān)的語言能力只有一個,它和兩條語言信息通道相連(王道發(fā) 2003:76)。這一理論重視母語對外語學習的良好作用,認為通過母語獲得的知識對外語學習會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積極影響。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生的經(jīng)驗是通過母語取得和保存的,這些經(jīng)驗會作用于外語學習,母語的知識、技能會不自覺地遷移到外語學習中來。
新加坡教育專家吳英成指出,華文的聽、說、讀、寫4技,在雙語教學法中一項也不少;該教學法完全是為了幫助來自講英語家庭的學生學習華文?!半p語并用華文教學法是以華語為主、英語為輔。這種策略是過渡性的,隨著學生華文程度提高,英語使用頻率將逐步降低,最終達到只用華語學習的目標。利用學生的主導語言(英文)作為輔助語言,證明能有效地協(xié)助學生掌握華文,引起他們對華文的興趣。”(吳英成2004:41)
多年來關(guān)于“外語思維”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其要旨就是極力突出母語的負效應,似乎是說,要想學好外語就必須擺脫母語的影響。這實際上是對母語遷移現(xiàn)象熟視無睹,或者說是對語言具有共同性這一普通常識的無知。片面強調(diào)“外語思維”是只看到語言的特殊性或者差異性的一面,而忽略語言的共同性這一十分重要的另一面。大學生在外語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并非都是由母語遷移造成的。學習外語不是要擺脫母語,更不是要人為地造成兩種文化的對立。
4.4 翻譯教學法在雙語教學中的合理使用
雙語教學與翻譯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利用翻譯教學法就是要正確使用這種方法揚長避短(蘇廣才 2008:59)。儲存在學生記憶中的各類信息在理解語言中具有很大作用,翻譯教學法就是利用母語來轉(zhuǎn)換另外一種語言編碼,觸動儲存在學生記憶中的母語背景知識,從而產(chǎn)生豐富的同類聯(lián)想。因此,如果學生背景知識豐富,使用翻譯教學法可促進學生的閱讀速度并能準確地獲取原文信息。通過使用翻譯教學法,學生可自覺地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的特征,從而增加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力及鑒賞力。
雙語教學既要利用母語的優(yōu)勢,同時還要盡可能排除母語的干擾。雙語教學中利用對比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排除母語干擾。適當?shù)膶Ρ扔兄诹私狻㈩A見英語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干擾因素。應該說,母語干擾主要來自文化差異。大學生在雙語學習中一開始就要注重對中外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培養(yǎng)大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適應意識,克服母語文化的干擾和影響,在英語國家文化背景下進行語言學習是雙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在肯定翻譯教學法在雙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還要防止兩個極端,即輕視和夸大翻譯教學法的作用。輕視翻譯或過分強調(diào)翻譯,都未把翻譯教學法擺在正確位置,都不利于大學生的雙語學習,要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5 結(jié)束語
高校雙語教學的方法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領(lǐng)域。實踐證明,高校雙語教學中運用翻譯教學法是切實可行的。但是,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翻譯教學法的作用。只有正確合理地使用翻譯教學法,才有利于大學生外語學習和學科專業(yè)學習的需要,有利于高校雙語教學的發(fā)展,有利于新時代外向型、高素質(zhì)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桂詩春. 我的雙語教育[J].外國語, 2004(1).
李艷梅. 雙語教學不是語言課[J].海內(nèi)外科研發(fā)展動向, 2004(1).
史冰巖. 近代翻譯法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技巧[J].中國翻譯, 2000(5).
蘇廣才. 論翻譯與雙語教學[J].上海翻譯, 2008(2).
王道發(fā). 學習遷移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成人教育, 2003(3).
吳英成. 雙語教學法不會降低學生華文水平[J].海外華文教育動態(tài), 2004(3).
Widdowson, H. The Deep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nd the Use of Translation[A]. In Brumfit and Johnson (ed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收稿日期:2009-01-18
【責任編輯 鄭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