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英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從而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但目前的英語課堂中,存在著班級人數多,時間有限,提問面窄,教材任務重的問題,教師教學用書上提供的一些組織形式根本無法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即同桌學習(pair work)?小組學習(group work)?自由學習(free talk),提供給每一位學生大量的發(fā)言機會,它使一群同齡人面對面地進行思想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調動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合作學習”激發(fā)了學生人人參與的熱情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一群天真爛漫?單純可愛的孩子,他們有著屬于他們年齡特點的生活?學習經歷,對于他們所熟悉的人物?事物及環(huán)境,會表現出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合作學習”提供給每一位學生展示這種"沖動"的空間和氣氛?在人數明顯減少的小組中,他們沒有包袱,沒有壓力,敢問敢說,特別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膽子較小的“默默無聞”學生也變得大膽開朗起來?如教學購物(Shopping)時,我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衣服帶到教室邊展示邊說my jacket (skirt…),接著再分五人一組給“時裝模特”買衣服,去參加Fashion show,再比一比哪一組學生搭配組合的服飾最棒?在這過程中要求運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A skirt , please. What about this red one ? Yes, it's nice. (No, I like the yellow one).How much is it? Twenty Yuan等句型,各小組在設計構思,編造對話中,人人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是關心自己所說的句子結構是否正確,解除了學習知識的焦慮心理,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了學生人人參與的熱情?
2.“合作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教學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思考題,發(fā)揮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lián)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是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而是利用現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學習了father ,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家庭成員的名詞后,我留給學生回家作業(yè)題:①介紹一張全家福?②爸爸?媽媽的工作要求用體態(tài)語言表達出來?③長大后你想當什么(可用啞語表示)?學生們有了充分的準備后,第二天上課時都踴躍發(fā)言,很流暢地介紹了全家福,通過學生的體態(tài)語,讓全班同學猜一猜他(她)爸爸?媽媽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我順勢教學 What's your job?句型?而當問學生長大后想當什么時,他們更是熱情高漲,一邊說a policeman,一邊還向全班同學行了一個禮,使凌亂?分散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把知識完整地呈現出來?學生在教學中,說說?做做,加深了印象,活躍了思維?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教學,不受教學模式的局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以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喚起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
3.“合作學習”展示了學生的個性風采
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增加學生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中發(fā)現每個人的長處,互相啟發(f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自我風采?教學中我經常會拿出三四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Free talk ,把自主權交給學生,他們很重視這種機會?課余,他們早就積極主動地尋找Free talk的伙伴,找材料,編對話?他們會為編寫對話時的分歧而吵得面紅耳赤,更會為得到一段精彩?與眾不同的對話而歡呼雀躍?慢慢地我發(fā)現學生交流的句型由短到長?由簡到繁,內容也一次比一次豐富?精彩?更有趣的是他們會在talk時或戴上頭飾或配上動作,惟妙惟肖,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可以說Free talk是學生舊知識得以鞏固,新知識得以呈現的最佳舞臺,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的大好機會?
4.“合作學習”拓展了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課內,而且可以延伸到課外,彌補課堂內時間限制,學生來不及表演的遺憾,對課堂教學起到鞏固和強化的作用?
如何在課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英語交際的空間呢?我常常讓學生展開如下活動:①唱歌?朗誦比賽?競賽前,先向全班學生宣布競賽的項目?日期和要求,在準備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材?審稿,并進行輔導?②出英語墻報(小報)?每組學生每學期出一期英語墻報(小報),要求自寫?自編?自排?自印?墻報(小報)可以是小故事?童話?寓言?謎語?小幽默?名人小傳?病句分析?一國風情,連環(huán)畫等,形式上做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美觀醒目?③收集英文商標?它是一項課外學英語的有益活動?如愿以償香煙盒上的Double Happiness.糖果紙上的White, Rabbit Candy.老師稍稍加以點拔,學生自然就會理解這些商標的含義?4?英語表演?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編對話表演或擬定topic,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并進行評比,打分?通過表演學生拓展了學習英語的空間,既學到了英語,又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經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在明確的任務目標驅動下,主動參與課堂實踐,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當然教無定法,只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摸索到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英語,實踐英語,掌握英語?
收稿日期:200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