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彪
【摘要】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先教后學?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探索?創(chuàng)新
after “studies first teaches, on the spot training” the educational model I see
Gao Guobiao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structure did not adapt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request, explores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to be imperative. Teaches the later student, on the spot train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 pattern to transfer the student first to study the enthusiasm fully, favor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Teaching, exploration, innovation
1.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一般采用五段式(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yè)),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被束縛著,有勁使不上?課堂上以教師講為主,教師滿堂灌,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似乎是在看戲,聽說書,始終處在壓抑?被動的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體作用得不到發(fā)揮?②跳不出“認知”的怪圈?課堂上,重在傳授知識,教師以為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這樣,教學脫離了實踐,學生的能力?品質?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就難以達到要求?
③缺少針對性?實效性?教師主觀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時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④導致課外作業(yè)負擔過重?課堂上,學生不動腦?不動手,輕輕松松,作業(yè)壓到課外,各科都是這樣,則課外作業(yè)負擔就必然過重,惡性循環(huán),就會影響課外活動的開展?
總之,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將課程目標落實到位,必須改革?
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教學結構的操作經(jīng)過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級?各學科普遍地靈活運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即在課堂上,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暴露問題后,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經(jīng)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比如,數(shù)學課上,先引導學生自己看例題?找規(guī)律,再讓學生舉一反三,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研討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復習課,也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有時一課時一個循環(huán),有時幾課時一個循環(huán)?如復習設一個單元,可這樣安排:第一課時,讓學生看書?復習?質疑問難;第二課時,讓學生綜合練習,力求達到本單元的訓練要求;第三課時,引導學生更正訓練中的問題,再針對問題當堂強化訓練?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時,要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情況,靈活地進行?有時可集中學?集中教,最后練,有時可分散學?分散教?分散練,有時可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先學”?“當堂訓練”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后教”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后教”是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2.1“先學”之前教師要講一兩句,準確地?明確地提示課堂教學的目標
還要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讓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上了自學的快車道?在“先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特別是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的學生;可給“走錯”或“迷路”的學生說幾句悄悄話,給他們“指南針”?但教師的講話不宜多,以免分散學生自學的注意力?教師應通過行間巡視?質疑問難?個別詢問?板演?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并認真分析:是傾向性還是個別問題,是舊知回生還是新知識方面的問題,把主要的傾向性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后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修改課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備課”?
2.2在“后教”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①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②明確教的方式?應該是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教師只評定對不對,完整不完整,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③明確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達到大綱規(guī)定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guī)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可能出現(xiàn)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
2.3“當堂訓練”
中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不得少于15分鐘,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jié)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yè)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zhàn)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yǎng)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shù)膽B(tài)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使反饋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布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3.“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結構的評價標準
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評課標準也必須改革,實現(xiàn)三個“轉向”?
3.1評價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
從“單一”的評價認知多少,轉向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多少(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習慣等培養(yǎng)得怎么樣),通過評價這一手段,促進教師認真確定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并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3.2評價主體,從“重教”轉向“重學”
從主要評教師怎樣教(教態(tài)?語言板書?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等)轉向重點評學生怎樣學,看學生自學的情緒,是否緊張地動腦?動口?動手,自學的效果如何?即使對教師的“教”,也要通過教師指導后,學生是否緊張地學習?效果怎樣來評價?這樣,評價主體由“重教”轉向“重學”,促使教師把備課?講課的功夫花到引導學生學習這方面來,不僅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愛學?樂學?會學,能力不斷增強?
3.3評價重點,從“形式”轉向“效果”
課堂上能最有效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真正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特別是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就是好課,相反教師講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應算是好課?這樣,教師備課?講課從實際出發(fā),講究實效,杜絕形式主義?花架子?
我們還采取了階段性評價(即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所謂階段性評價,即對課堂教學每一步的效果進行評價?如對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的評價,就看學生是不是緊張的自學,效果好不好?對學生自學階段的評價,由教師通過巡視?提問?板演?練習等檢測方式來進行,看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了多少問題,收獲多少?對“后教”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教"的評價,則看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是不是徹底解決,真正能夠理解?運用?所謂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當堂完成作業(yè)的正確率高低,說明效果好壞?對學生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則在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中結合進行?
4.“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結構的運用條件
4.1堅決執(zhí)行教育法規(guī),排除各種干擾,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特別要節(jié)假日不補課?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加班加點,不加重課外作業(yè)負擔,逼著大家集中精力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4.2面向全體學生
全體師生解放思想,統(tǒng)一認識,從心底里相信每個學生可以教好,學校堅持不分快?慢班,堅持優(yōu)生?差生同桌,堅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過硬措施,使每個學生合格,都能自學,會自學,在課堂上,能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完成學習任務?
4.3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千方百計地鑄造師魂,使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在課堂上一言一行能給學生良好的影響,還要引導教師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師在課堂上引導?點撥的水平?
4.4獎優(yōu)罰劣,加大推進的力度
堅持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寫進了教師崗位責任制和教師津貼工資?獎勵工資的發(fā)放辦法中,以此推進改革順利進行?
收稿日期: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