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少祥
新課改以來各校都十分注重教后反思?倡導“二次備課”,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或細節(jié),捕捉有效信息,分析利弊得失,改進教學方法?這的確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加快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良策?然而,實踐中帶給新教師許多迷茫和困惑,新教師在基本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如何捕捉好課堂信息進行“二次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其捕捉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學生出錯處進行“二次備課”
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學生的錯誤正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財富?學生是在不斷發(fā)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增進情感體驗的?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課程觀,它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教學中的“錯誤”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善于挖掘并運用“錯誤”將會給課堂教學帶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錯誤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發(fā)現錯誤背后所隱藏的教育價值,是教師教育機智的表現?如有位新教師在試教《蒲公英》一課讓學生用“囑咐”一詞造句時出現了許多病句甚至是笑話,在課后反思時,就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失誤之處:一是課中沒有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囑咐”一詞在課文中的意思;二是沒有提醒學生它的特別用法,即“囑咐”一般是用于長輩對于小輩的吩咐或告誡,而不能用于同輩之間甚至小輩對長輩進行“囑咐”?通過反思再次教學就克服了錯誤?“二次備課”時抓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包括作業(yè)中出現普遍性的錯誤進行整理歸類,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辨別比較,這樣就化錯誤為資源,生成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
2.在學生質疑處進行“二次備課”
課前或課堂上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疑問,可能是“一次備課”中沒有考慮到的地方,就非常值得新教師思考,這個問題有沒有價值,能否與教學預案中的問題整合,作為生成性的有效問題?如果價值不大,課后怎樣個別解決?學生產生疑問,往往是他們把新知識和舊知識沒有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和比較?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課文,同時聯系已掌握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如一教師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學生問道:“周總理身為國家總理,那么勞累,為何夜宵只有‘一小碟花生米?為何不讓人給多準備一點好吃的?”學生提出這一問題,這位教師無從所措,用勉強的理由搪塞過去了?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提出說明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周總理工作情況,但對原有的知識有所遺忘?這位教師在導師的指點下認真反思,在下一課時他組織學生回顧了所學課文《周總理的睡衣》,從而學生頓有所悟,總理一貫都是生活儉樸,為民著想,再回憶《十里長街送總理》學生會更加明白,總理之所以會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和懷念,是因為他一生給予人民的多,要求于人民的少,這是他一貫的作風?那么,今夜就是再有條件,他也決不會讓增加花生米的數量或準備具有高營養(yǎng)的夜宵?這樣的引導幫助學生弄清了新舊知識的交叉點,填補了知識的空缺,從而強化了知識的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正確認識方法?這樣有效的“二次備課”是新教師針對學生質疑自己處理不當的情況課后進行有效反思的良好結果?
3.在教學冷場處進行“二次備課”
新教師課堂教學時經常會出現冷場現象,原因種種,較多時候是因為提問不當所造成?在課堂教學的提問中遇到冷場,原因大約有以下幾種:①不會?學生認為問題難度太大?②不屑?學生認為問題過于簡單?③不敢?學生沒有信心,或缺乏自信?如有位新教師在教學后寫下了以下隨筆:今天我在教學《給予是快樂的》一文時,我提出了“為什么說‘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并且讓學生理解?感受“給予是快樂的”真正含義?教學中遇到了冷場,原因是我提的問題太難,解決問題的火候未到?二次備課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落實這個教學目標,把這個大的目標分解成下列幾個小目標:①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里,為什么會想錯了?②保羅那天“給予”了什么?③回憶自己給別人幫助后有什么感受?這樣的二次備課化大為小,降低了提問的難度,如果以上三個小目標落實了,那么大目標也就解決了,課堂也就不會冷場了?課堂冷場是一個重要細節(jié),值得“二次備課”時深入反思?
課堂千變萬化,信息無窮無盡,如何捕捉課堂信息,進行“二次備課”遠不止上面所說的三個方面,但不管你從哪個方面進行“二次備課”,都應該注意“一個關注三個結合”:“一個關注”指在教學中要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狀態(tài)?學習精神?學習品質,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審視自己的每一個教學行為方可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反思的力度和效度?“三個結合”即首先是注意反思課堂教學行為與反思教學理念相結合?在反思課堂教學細節(jié)?教學行為過程的同時更應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癥結?從源頭上清除不規(guī)范行為的動因;其次是注意簡單有效的改動與深入反思相結合?二次備課畢竟是二次備課,我們不提倡大動干戈,花濃重的筆墨去修改,重點放在勤反思上,使自己的修改具有個性和風格?具有自己的東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就是要注意做到個人反思與集體研討相結合?這一點非常重要,作為新教師要加快成長速度,就離不開老教師和有經驗教師的幫助指導,離不開集體備課組的共同研討,個人反思與集體研討相結合是有效開展校本研究的基本模式,是加快新教師成長的有效手段?
收稿日期: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