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
摘要:根據(jù)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總結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教訓,在寫作教學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目的要求,適應時代、駛向未來、既講究規(guī)范、又鼓勵創(chuàng)新是新的作文教學的要求。那么,如何搞好作文教學呢?筆者提出了作文教學的建構思路。
關鍵詞:作文教學 讀 寫 改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162-01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難板塊,作文是學生書面表達的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做好作文教學應該從讀、寫、改三個方面來具體進行。
1 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作文教學除了要著力豐富學生的生活,還要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許多中學生不僅閱讀總量少得可憐,而且對閱讀活動本身失去了興趣。離開了豐厚的積累,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擴大學生閱讀面和深化閱讀層次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逐步懂得廣泛閱讀是自身健康成長、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時,推薦優(yōu)秀讀物,選擇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畫傳神之處、妙語連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讓學生動心、動情,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閱讀興趣。通過多種教育、多種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
2 寫
對學生的“寫”的訓練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首先是作的情意訓練與態(tài)度的養(yǎng)成。語文教學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它灌注著主體的情感,充滿著人生的體驗,顯示著溝通的渴望。語文教學養(yǎng)學生表達的能力,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樂觀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學應該將人格的形成同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結合起來,即通過以生活世界為對象的寫作,在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通過以作文內容為中心的討論活動,使學生深化對生活的認識,形成主體性的人格。摒棄純形式的作文訓練方法,采取人格的形成發(fā)展同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發(fā)展相結合的作文教學。
其次是寫作全程指導。寫作教學就是要將寫作指導貫穿學生寫作的整個過程,包括寫前指導、寫中指導和寫后指導。寫前指導包括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準備寫作材料和培養(yǎng)構思能力,調動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有寫的愿望,有東西可寫;寫中指導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生作文過程中指導學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寫前指導和寫后指導具有更實際的意義和價值;寫后指導是教師的批改和講評,作文批改時要尊重學生的精神勞動成果,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進步、每篇文章的長處,給予熱情的鼓勵,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學的過程性,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學生體驗的生成,作文教學不僅如此,更應該體現(xiàn)這一點。事實上,作文寫作本身就是一個由材料準備──寫作構思──語言表達構成的完整過程,同時也是思想情感、氣質個性表達呈現(xiàn)的過程。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中要思考通過什么方式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把學生帶人寫作過程。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中介是思維。語文是思想的物質外殼,而語言文字實際上是思想的外在表現(xiàn),是思維的物化。要寫好文章,關鍵在開拓思路,啟發(fā)思維。
3 改
“作文不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弊约嚎醋约旱奈恼?總會覺得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就需要改一改。許多大作家,他們的文章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我們經(jīng)常想起賈島的“推敲”的故事、杜甫念詩給老婆婆聽的故事和葉圣陶在給《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時的仔細樣子等等,這些都告訴我們:修改在好的文章的形成過程中顯得非常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是成長的時候,不僅閱歷不如成年人,而且更容易犯錯誤。要想讓他們創(chuàng)作出好的文章,除了要引導他們對生活進行深刻的體會以外,修改顯得更為重要。小學生對作文修改的態(tài)度來源與教師,在這幾年的教學活動中,讓筆者體會到,對小學生的作文的修改的指導,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應注意“三小”。第一“小”是指“小時候”。也就是學生剛開始寫話、寫句子的時候。這個階段,是作文要求比較低的階段。主要要求學生把句子寫通順,不寫錯字,恰當用詞,用對標點符號。學生寫的內容非常簡單,主要是句子。字數(shù)與標點數(shù)都比較少,修改起來比較容易。此時教師修改作文的時間也相對充裕,可以比較仔細地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修改。仔細把握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少寫錯別字,不寫病句,正確使用標點。為以后的作文打好基礎。第二“小”是指“小錯誤”。也就是學生修改作文應從小的錯誤開始,首先是錯別字,不恰當?shù)臉它c,再到詞語、句子。這樣,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好習慣。第三“小”是指“指導細致”。教師對學生修改作文的指導,在開始時應該注意細致。細致地分析,細致地設計,從每次的作文修改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缺點,制定解決的辦法,小結作文方法,并教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有所提高,促進學生良好作文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還是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其次,要合理安排,循序漸進?!靶募背圆涣藷岫垢?修改作文也是一樣的。作文修改的教學應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階段性。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每次修改教學的目標、內容、實施的時間的長短;完成一項后再進行另一項,從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只有制定的目標、內容符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既有難度,又能夠解決,能夠讓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到努力與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要有計劃性。要使作文修改教學更加合理,切實做到循序漸進,這就要求在教學前對整個教學過程有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可以指導教師把握每一階段教學的重點,檢查任務完成的情況,指導教師調整目標的實施情況,督促教師運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等。以更好地完成對學生修改作文的指導。
參考文獻:
[1]路金艷.淺談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J].教學論談,2008-06-05.
[2]佚名.關于小學作文改革的幾點思考[J].圖書工作室,2008-12-13.
[3]劉艷華.探索小學作文教學的最佳途徑[J].小學教育,199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