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樊彩霞
摘要:《論語》是公認的儒家經(jīng)典,學者們就《論語》的文學價值進行了廣泛地研究和論述,認為它是先秦文學語錄體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輩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從《論語》的人物形象、語言特色、場景描寫等幾方面進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從文學的視角欣賞和感悟《論語》。
關鍵詞:論語 文學價值 語錄體
中圖分類號: I 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073-02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在中國歷史上《論語》確實是舉足輕重的一部書?!墩撜Z》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著作,它融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哲學和文學于一爐,其內(nèi)容可謂博大精深,它一直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旋律,澤被后世上層建筑領域。對它認真地加以研究,吸收其精華,對豐富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將大有裨益。從文學的角度看,《論語》是先秦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字里行間的精思妙語令人折服,使讀者讀后如沐春風,悠然進入《論語》意境的豐饒世界。
1 以孔子為中心的人物形象系列
《論語》的文學價值,首先在于它寫出了孔子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的形象?!墩撜Z》以記言為主,雖然簡短,卻能充分體現(xiàn)人物個性,孔子本人和藹可親的神態(tài)、誨人不倦的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zhí)著都隨其言談而呼之欲出了。
《論語》里面對孔子的生活習慣等有一些靜止的描寫,如《鄉(xiāng)黨》篇,寫他在各種場合,都有各種不同的儀態(tài),與父老兄弟相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溫和恭順之狀可掬;在“宗廟朝廷”,與人討論政治,“便便言,唯謹爾”,擅長言談辯論,說話很有分寸。與人說話,對象不同,表情也不同,禮儀規(guī)矩,恪守不亂,“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從多種側(cè)面勾勒出一個時刻以“仁”為行為準則的“圣人”的輪廓。
《論語》中對孔子形象的描繪,它的動人之處,主要還不是表現(xiàn)在靜止的描寫上,而是在于它通過孔子生活中一些具體事件的動態(tài)描寫表現(xiàn)出他的性格?!稇梿枴菲镉幸粋€小故事,一次孔子去拜見老朋友原壤,原壤卻兩腿象八字一樣張開坐在地上等待孔子,孔子一見這模樣,就禁不住罵道:“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闭f完就“以杖叩其脛”,這一罵一叩,孔子那暴怒的面容,那“克已復禮”的倔張性格,鮮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
對于孔子,《論語》是極力予以美化的,但沒有神話。孔子的性格是二重的,他是圣人,但也有七情六欲。他一生奮斗,不屈不撓,仍不免有時心灰意懶;他恓惶奔走,積極出仕,但有時也羨慕隱逸之士,在思想上不只一次閃過辟世的念頭想“乘桴浮于?!?,想“居九夷”??鬃泳褪沁@樣一位既高大又平凡,既莊重又風趣,既通達又固執(zhí),既神圣又世俗,活躍在現(xiàn)實生活里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孔門弟子的群體形象,在孔門弟子中子路的個性最為鮮明,他愛憎分明、豪爽成性,做事風風火火、說話冒冒失失,多次頂撞孔子,其言行有時和“禮”、“仁”是不相合的,但他卻打內(nèi)心里尊敬老師,努力接受孔子的教誨,以求成為一個儒者?!蹲勇贰菲涊d,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wèi)國請孔子出來當政,孔子將從何入手,孔子說:“為政,必先正名也?!弊勇仿犃耍潘链笮φf:“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氣得孔子大罵子路粗野:“野哉由也!君子于其不知,蓋闕如也!”子路就是這樣心無成府、口無遮攔之人,因此總受到老師的呵責??鬃由钪勇返钠?,出于對學生的愛護,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教育他。
顏淵的性格與子路正好相反,他安貧樂道、潛心學問,對孔子十分崇敬,《子罕》中顏淵這樣贊服孔子:“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辈⑶艺J為“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把孔子看作高深莫側(cè),而且自己是跟也跟不上的。一個篤行的儒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了。
《論語》寫孔子的其他弟子,也都能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個性,如子貢的聰穎善言,宰我的率性放達,曾子的審慎拘謹,曾皙的胸懷瀟灑,澹臺滅明的公正端直等,都能給讀者以清晰的印象。除此之外,《論語》中還寫了一些隱逸之士或與眾不同的人,如衛(wèi)國儀邑的封人,魯國石門的守門人,衛(wèi)國的“荷蕢人”等。這些人物雖用墨不多,但各自都有著不容混淆的性格特征,他們的音容笑貌在人們頭腦里有著很清晰的印象。
2 質(zhì)樸簡練、雋永有味的語言
《論語》本身就是記載孔子及門人言行的,在語言上,《論語》的作者反對“巧言令色”,主張“辭達而已矣”,這就明確了他對語言的追求目標,奠定了語言風格的基礎?!墩撜Z》的語言特色,首先表現(xiàn)在它的記言基本是當時的口語,通俗易懂,文字簡約,一般只述說自己的觀點,而不加以充分的展開與論證,從而形成了質(zhì)樸而不華麗、含蓄而不夸張、凝練而不造作的語言風格,是語錄體的典范之作。史載,在《論語》生成的時代,春秋詩性文化風韻猶在,孔子及其弟子又兼具良好的“詩學”修養(yǎng),因此,《論語》的語言文簡義長,質(zhì)樸含蓄,詩味無窮,雋永有味,給人以悠然神遠之感。
《論語》中出現(xiàn)的許多精辟深刻,富于哲理,令人回味的名言警句,千百年來為人爭相傳頌,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吾日三省吾身”,“見義不為,無勇也”,“巧言令色,鮮矣仁”,“色厲而內(nèi)荏”,“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后生可畏”,“舉一反三”,“任重而道遠”,“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既往不咎”,“禍起蕭墻”,“既來之則安之”,“由也升堂矣,未人室也”,等等,這些從心底肺腑中流淌出來的話,純?nèi)唤蹩谡Z,語言簡練卻發(fā)人深省。
其次,《論語》一書大量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才使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我國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作品都非常講究修辭,使語句更確切地表現(xiàn)真實,適合情境,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和收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比喻是其中運用得最廣泛的修辭手法之一。因為孔子的思想十分深邃,要使所有人都能理解,就必須把一些哲理轉(zhuǎn)化為具體可感的語言。如《為政》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一比喻,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借代的手法也在《論語》中大量運用,使文筆更加傳神?!段⒆印分小伴L沮”、“桀溺”都非人名,作者用高大魁梧者立于水中耕作的情形來名之,十分形象,使人過目難忘。排比的運用也較為普遍,如:《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總之,《論語》一書把許多修辭手法融入在作品之中,使語錄體的散文擺脫了說教式的宣講,說理生動活潑,語言形象貼切,瑯瑯上口,從而具有了文學性的因素,顯得十分典雅和富有文彩。
再次,《論語》中“之乎者也”等虛詞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抒情性和音韻美感,使得《論語》之聲抑揚頓挫,亙古不絕。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 情趣盎然,富于戲劇性的場景
集中寫一個場景,通過人物各自的表演,來突出各自的性格,且場景描寫十分富于戲劇性,人物形象相互烘托而愈加鮮明,產(chǎn)生了極強的戲劇效果。如《先進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是歷來為人們傳頌的精彩文字,作者描繪在恬靜、和樂的氣氛下,師生五人閑坐,各言其志的場景,簡直就是一出獨幕劇。
孔子剛提出“言志”,子路不假思索,“率爾而對”,結(jié)果遭“夫子哂之”。冉有、公西華是在老師“爾何如”的動員下,談出自己的志向,而且說得極有分寸,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巳經(jīng)問到曾皙了,三位同窗的回答以及夫子的反應,他都看在眼里:子路口出大言,且主要只談兵事,與儒家治國之道相去甚遠,自然“夫子哂之”;求的回答比較謙虛,已想到了禮樂;赤又進了一步,“愿為小相焉”,夫子均未“哂之”。于是,他“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動作瀟灑,落落大度;回話又答非所問,大談陽春三月,投身自然,悠閑自在的春游之樂,內(nèi)容遠離了政治。曾皙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以禮樂治天下的志向,別具一格,超凡脫俗,頗有戲劇性和幽默感,確實“異乎三子者之撰”,自然深合夫子之意,“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子路的直率,冉求的謙遜,公西華的含蓄,曾皙的超然,原文雖未置一詞一字,然均盡在戲中矣,刻畫得淋漓盡致。最有戲劇性的是,“三子者出,曾皙后”,他明知自己在這場“課堂談話”中獨占鰲頭,卻故意不停地纏著老師問道:“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子何以哂由也?”真是驕憨之態(tài)可掬了?!墩撜Z》中有很多這樣的文字,一個個不很完整的小故事,一個個寫人記言的小片段,都寫得情趣盎然,很戲劇化,令人回味無窮。
4 豐富的感情色彩
文學作品要以情感人,《論語》在創(chuàng)作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濃重的抒情。全書圍繞孔子及弟子的活動,使用了大量飽含感情的語言,表現(xiàn)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把一個個人物寫活了,從而打動讀者的心靈,引起共鳴。
《先進》、《雍也》篇中有幾章寫孔子與顏回的感情,非常感人??鬃蛹耙蝗旱茏颖焕в诳锏?,逃出來時顏淵在最后,孔子以為他死了,顏淵回答說:“子在,回何敢死!”言語中傳達著熱烈而深摯的感情,顏回深知老師對自己的鐘愛、器重,自己死了,老師不知會怎樣地悲痛,因此逃難時他一心要回到老師身邊,見到老師才會說出這樣的話??鬃酉矏垲伝兀阉斪髯约旱赖聦W問的繼承人,他曾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不幸早逝,孔子傷心欲絕,頓足捶胸地說:“噫!天喪予!天喪予!”弟子擔心他哭壞了身子,勸他節(jié)哀,他說:“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這種表達深厚感情的語言比比皆是,我們又怎能不為這其中包含的深深的師生之情所打動呢?
孔子也有發(fā)怒的時候,《八佾》篇記載季氏越禮使用八佾之舞,孔子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憤激之情,溢于言表。有愛有恨,有喜有憂,這些例子在《論語》中是不勝枚舉的,這就是《論語》所蘊涵的動人的文學力量。
《論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古代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人們舞文弄墨,從中借鑒寫作經(jīng)驗,獲取智慧靈感;立身處世,從中尋找真知灼見,謀求準則方法,它在我國文學史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2]幺峻洲.論語說解[M].齊魯書社,2004.
[3]孫伯涵.《論語》的文學價值[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5.
[4]韓兆琦主編.中國文學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5]曹文星.《論語》的文學價值初探[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1987,4.